昨日,古泉園地2018秋季錢幣銀錠雜項拍賣會開槌,其中一枚天啟通寶折三篆書錢(尺寸32.0mm*2.3mm,重量9.5g),經(jīng)多輪競拍,最后以90萬元的價格成交,含傭金價102萬。 這枚錢幣是元末起義軍徐壽輝,于元至正十八年改元天啟,并鑄天啟通寶,泉界都稱徐天啟。 凡大中小三類形制,分以折三、折二和小平對應(yīng)。其中折三天啟通寶,又有篆書和楷書兩類,楷書數(shù)量稀少,尋一美品難得;篆書則更是泉界名品,乃徐天啟錢試鑄性質(zhì),目前僅見幾品,無愧于古泉五十名珍。 此對天啟通寶銹色艷麗,同批所出,篆書更無需清理即露遒勁風貌,在同類數(shù)枚中亦是佼佼者。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徐天啟與明天啟區(qū)別 以皇帝年號命名的錢幣稱為年號錢,中國年號錢歷史悠久,最早可溯源至1600多年前。據(jù)崔鴻《十六國春秋》記載,李壽于成都南郊稱帝并首鑄“漢興”年號錢。年號錢成為制度始于宋代,宋代以后,歷代所鑄的錢都是年號錢,從元代的至元通寶、明代的洪武通寶、一直到末代皇帝宣統(tǒng)的“宣統(tǒng)通寶”等,均系“年號錢”。 由于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宗的標志,歷史上的農(nóng)民起義政權(quán)也要鑄造年號錢,時間久了,就不免產(chǎn)生撞車現(xiàn)象,如元代末年的天啟通寶與明代的天啟通寶,在錢幣知識尚不普及的時代,往往被混為一談。 收藏家丁福保在他的《歷代古錢圖說》中記載:有個叫馬愛林的人有一天和好友姜怡亭在路上相遇,互問所得。姜拿出一面唐鏡,精美異常,而馬拿出一枚“天啟”錢,品相不好。姜說:“咱們交換吧!”馬欣然從之。后來當馬愛林得知那是一枚“徐天啟”錢時,后悔莫及,說姜怡亭騙了他。 明代天啟通寶折十背密十一兩 徐天啟錢是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錢幣,系徐壽輝遷都漢陽,改元天啟期間(1358年)鑄造。該幣質(zhì)地為紫銅,就式樣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三種,錢文有楷書和篆書兩種,由于從發(fā)行到停鑄僅經(jīng)歷了不到一年,因此徐天啟通寶比較珍稀,尤其是篆書折三天啟錢為一級品;而明天啟錢則版式較多,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折五錢、折十錢多種,質(zhì)地也為黃銅,但錢文卻均為楷書。 據(jù)關(guān)漢亨先生著的《中華珍泉追蹤錄》記載,篆書徐天啟折二錢,在他著書之前僅發(fā)現(xiàn)過四枚。19世紀清道光年間曾首次發(fā)現(xiàn)一枚篆書徐天啟折二錢,后來這枚錢不知去向?!扒迥?span>民國時期,先后發(fā)現(xiàn)三枚篆書‘天啟通寶’折二錢,其中前二品盡歸張叔馴收藏,后一品為羅伯昭先生所得?!?007年浙江桐鄉(xiāng)發(fā)現(xiàn)了一枚篆書徐天啟折二錢(有稱折三錢)。2009年歲末,浙江桐鄉(xiāng)又發(fā)現(xiàn)了徐壽輝鑄的篆書“天啟通寶”小平錢。 徐壽輝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同時代的人,一心顛覆元朝,不惜艱苦卓絕,為爭天下,不共戴天,自身終為朱元璋所滅。不承想,時隔僅二百余年,由于昏庸與無知,朱元璋的后代卻襲用了其祖先死對頭的年號。 其實,最早發(fā)現(xiàn)徐天啟錢是在明朝的皇宮。史書記載,天啟年間有人從宮中司鑰庫翻出幾枚“天啟通寶”,這些天啟錢大小不一,看起來年代久遠,且鑄造風格與本朝錢幣完全不同。有司將其呈獻給大臣們鑒定,不料飽讀詩書的閣老大臣們竟面面相覷,最后用“天降祥瑞”給這件事作了定性,還大宴一場以示慶賀。 而司禮李永真、向若愚多了個心眼兒,事后查閱歷代史籍才驚訝的發(fā)現(xiàn),原來本朝“天啟”年號,北魏元法僧、南梁蕭莊、南詔勸豐祐、元末徐壽輝等都曾用過,這次司鑰庫里發(fā)現(xiàn)的“天啟通寶”根本不是什么“天降祥瑞”,其實就是徐壽輝所鑄的錢幣,天啟君臣之顢頇可見一斑。 錢幣本身就凝聚有它所處時代的歷史文化信息,存世的兩類天啟錢也不例外。這兩類錢的楷書乍看相似,容易混淆,實則二者有明顯的三點不同之處: 一是錢文不同,最為顯著的是“徐天啟”的“啓”字第一筆成撇與第二筆緊連作“戶”狀;而“明天啟”的“啓”中的“戶”字第一筆是一點或一橫,且不相連。 二是形制不同?!靶焯靻ⅰ笔芰嗽琳X的影響,錢廓略細,遺元錢風韻,而“明天啟”錢廓顯闊,這也是明代后期制錢的特點之一。 “徐天啟”絕大多數(shù)為窄緣、素背,而“明天啟”則為闊緣,除素背外,還有紀地、紀值、紀重等七八十種,版別十分復(fù)雜。三是質(zhì)材不同。“徐天啟”為青銅質(zhì),略呈紅色;而“明天啟”絕大多數(shù)為黃銅質(zhì),略呈黃色,極少呈紫色。掌握了這三點,就可以區(qū)分兩種天啟錢了。 剛開始收藏古錢幣時,筆者覺得它們只是一枚枚帶有書法藝術(shù)品的小銅片兒,后來慢慢地接觸與了解,才知道它們不僅僅是一枚枚藝術(shù)品,還融合了古人對世界的認知、當時的經(jīng)濟情況以及政治背景。 因此,收藏古錢幣并不僅僅是簡單地收藏一個個物件兒,還是一個學習歷史、傳承文化的一個過程。 那么對于一個初學者首先應(yīng)該了解古錢幣那方面知識呢?從何處著手呢?筆者認為應(yīng)先去認識它、了解它。本文將介紹基本的古錢幣知識,希望能幫您撩開它面前的一片薄紗。 中華文明五千年,錢幣形式豐富多彩?;拘问接胸悗?、橋形幣、布幣(類似于當時一些生產(chǎn)工具,如鏟等)、刀幣(類似于刀形)、圜錢(圓形,中間圓孔)、圓錢、蟻鼻錢(好似鬼臉,因此得名鬼臉錢)等。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只是大家都熟悉的圓形方孔錢,它起源于圓錢(戰(zhàn)國中晚期秦、齊、燕等國鑄),其形式象征著天圓地方。由于方便攜帶(可以用麻繩通過中間方孔將銅錢穿成一串,其實比今天的硬幣攜帶方便),因此一直沿用至民國(民國通寶)。下面分幾部分向大家介紹方孔錢: 一、各部位名稱 我們在認識古錢幣時,往往通過一些明顯的區(qū)別來分類。例如以通常的穿口大小為基準分類:比通常的穿口小的叫“狹穿”,大的叫“廣穿”。詳見下圖,中間的是正常大小的穿口,左邊的是狹穿,右邊的是廣穿。 還有以外郭(外緣)分類,分為寬緣(闊緣)和細緣(窄緣),道理與穿口分類類似,詳見下圖,左邊的是細緣,中間的是正常的,右邊的是闊緣: 二、錢幣的記號
左邊嘉慶的星在穿口的上方(或背面的上方),因此我們叫它“穿上星”或“背上星”,那么右邊的在穿口下方,同理叫它“穿下星”或“背下星”,星的位置有很多,比如宋錢,星在背面的上下左右都有出現(xiàn)。 星、月是最常見的記號,其它記號基本類似于星月,本文就不詳細介紹了。 三、錢幣文字含義
有的錢幣背面也有很多文字,比如唐朝會昌時期鑄造的開元通寶等。雖然各個朝代錢幣背面文字種類很多,但其所代表含義無外乎以下幾種:鑄造地點、鑄造時間、鑄造錢局、錢幣面值、祝壽吉語。例如:會昌開元通寶背京,就是長安造;南宋淳熙元寶背上十就是淳熙十年造;明朝天啟背工字就是工部錢局造(清朝錢幣也與此相同,之前的文章介紹過);明朝崇禎背二字就是二文錢。詳見下面幾枚錢幣圖: 清朝出現(xiàn)了一些給皇帝、太后祝壽發(fā)行的吉語“紀念幣”,背面有福福、福壽、壽壽、萬壽無疆等等吉祥的字,這些基本上都是四川造錢局造的。此類錢幣深受收藏者喜愛。我沒有這類的錢幣,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搜一下“光緒福壽”“乾隆萬壽無疆”等,就能看見此類錢幣。 四、錢幣“面值”
明朝時期也有類似于宋朝所鑄有記值背文的錢幣。例如:洪武通寶背一錢(1文)、二錢(2文)、三錢(3文)、五錢(5文)、十一兩(10文);嘉靖十一兩;萬歷折二;天啟十一兩;崇禎背二、背監(jiān)五、戶五等。下圖為明朝一文錢與兩文錢的對比: 清朝順治、康熙、雍正時期的大多數(shù)均為一文錢,錢幣直徑比較大,基本在25mm~29mm之間。順治沿用明朝記值,比如順治十一兩。雍正也有折二(直徑30mm以上),印象中只有寶黔局鑄過,非常稀少。 乾隆年間除了開爐大錢、宮錢(直徑27mm~29mm左右)外,均為一文錢。到了咸豐年間,出現(xiàn)了很多種面值的錢幣:一文、當五、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1000文)。面值種類多的令人驚嘆!下圖為一文、當五、當十的對比圖(工部源局造): 好,以上古錢幣四個方面的基礎(chǔ)知識,筆者已簡單的描述給各位讀者,相信大家已經(jīng)對古錢幣有一定的認知了。希望大家也會如本人一樣喜歡古錢幣,喜歡我們的歷史與文化。 藏品出手歡迎咨詢小編微信:185980341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