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能力建設和繼續(xù)教育中心主辦,中國心臟學會、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北京心臟學會協(xié)辦,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承辦的'心房顫動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項目'第7期學術活動在京舉行。 在本次學術活動上,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黎旭教授為參會醫(yī)生詳細講解了房顫抗凝治療及出血風險管理要點。 黎旭教授作報告。 一、房顫相關卒中患者預后不佳 我國房顫患者數(shù)逾500萬,且日趨增加,年齡標化的房顫患病率為0.77%,基于2010年的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我國房顫患者約526萬。作為卒中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房顫患者的卒中風險較非房顫患者升高5倍。房顫相關卒中較非房顫患者致殘率增高74%、死亡率增高119%,復發(fā)率增高61%(圖1),因此房顫患者卒中的預防意義重大。 圖1. 房顫相關卒中與非房顫相關卒中預后比較 二、預防房顫卒中,阿司匹林無效 房顫的核心治療是抗凝,為了更好的降低卒中和死亡率,目前房顫治療策略包括合并疾病的'上游'治療,抗凝治療、節(jié)律控制和心臟復律治療。因此,抗凝藥物的選擇除了要適合長期應用外,還需要適用于消融圍手術期和復律期間(圖2)。 圖2. 抗凝治療始終貫穿房顫患者治療策略的各個階段 研究顯示,阿司匹林對預防房顫卒中無效,只有在加用華法林時才能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率。華法林可使房顫患者卒中風險降低64%,較抗血小板藥物更為有效,但因其治療窗較窄,需要劑量調整和監(jiān)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才能使患者獲益。基于顱內出血和缺血卒中風險獲益權衡推薦INR范圍為2.0~3.0,治療窗內時間百分比(TTR) 越低,華法林預防卒中的療效越差,卒中發(fā)生率越高(圖3)。 圖3. 與TTR≤ 30%的患者相比, TTR>70%的患者卒中風險降低79%(校正后的RR 0.21,95%CI 0.18~0.25) 三、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取代華法林是抗凝治療的新趨勢 NOAC較華法林更加便捷、安全有效,已被ESC指南推薦用于房顫患者的不同抗凝治療方案(圖4),目前NOAC已廣泛用于臨床,其獨特的作用機制帶來了抗凝治療領域的變革(圖5)。4項關于NOAC的大型3期隨機研究薈萃分析顯示,相比于非亞洲人群,亞洲人群使用NOAC獲益更顯著且安全性更好(圖6~7)。 圖4 圖5 圖6 圖7 我國香港和臺灣的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均顯示,對于亞洲房顫患者,達比加群的缺血性卒中和顱內出血年發(fā)生率均最低,進一步佐證了達比加群的療效與安全性。 四、 抗凝治療出血風險管理 達比加群預防房顫相關性卒中的推薦劑量是150 mg bid,所有房顫患者開始服用NOAC治療前和治療期間,均需要進行嚴密的肝腎功能評估。治療期間,如果有可能導致患者腎功能減退的臨床情況發(fā)生(如脫水、感染、急性心衰、某些合并用藥等),應重新評估腎功能。在老年患者(>75歲)或腎功能不全患者中,應至少每年評估一次腎功能。當患者發(fā)生重要器官的嚴重出血、懷疑服藥過量、需要急診手術時,需評估患者腎功能和抗凝活性,指導臨床決策。 圖8. NOACs歐洲說明書中抗凝檢測指標推薦 圖9. 2016年歐洲房顫管理指南更新:NOAC出血的處理 最后,黎旭教授總結稱,抗凝治療是預防房顫相關卒中的首選措施,華法林固有的局限性制約其臨床應用,控制不佳可能增加卒中和出血風險。NOAC較華法林更加便捷、安全有效,且各種出血風險更低,發(fā)生出血后可進行常規(guī)治療,可用于房顫患者的不同抗凝治療方案。 相關鏈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