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大師危敏捷 金絲玉毫盞 建盞的美,美在造型,它是建盞的骨骼,支撐起建盞整體的風格,更是建盞的靈魂。宋朝的老盞器型具有代表性,古味長存,含蓄而不失大氣。 ▲宋建窯兔毫盞 ▲宋建窯兔毫盞 建盞的每個個體都是不可復制的藝術(shù)品,每一件建盞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絕品!一只建盞完美品所傾注的,是時間、是人情、是溫度、是天意,這些是無法衡量、只能被感知的。 ▲宋建窯盞 那如何正確欣賞建盞的美,我們從下圖中,在日本被奉為國寶的這只建盞開始。 ▲日本靜嘉堂藏宋曜變盞 想象下,在一片漆黑的未知世界里,星星點點的光圈閃耀著妖異的光芒,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光環(huán)的顏色變幻不定,其如浩瀚的星空,深邃而不可知,讓人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敬畏。 日本人用“碗中宇宙”這類詞匯去形容這個建盞,并稱之為“建盞之至高無上的神品,為世界所無之物?!闭f里面仿佛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 雖可能有過譽之嫌,但不妨礙它的美。 ▲日本靜嘉堂藏宋曜變盞 建盞之美得從宋代開始。 宋代整體“崇文抑武”,實行“文人治國”,于是雅致、內(nèi)斂、含蓄、雋永的審美情趣及理念成為一時風尚。這是個植根于生活,而又不斷發(fā)掘的時代。它們有一種近乎細致的審美,宋詞和宋瓷均是如此。 人會用心去體會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從柳樹的新芽,到黃昏的瀟瀟雨,再到到人們頭上輕輕顫動的一個首飾,如“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一般。 ▲南宋詞人辛棄疾作品《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瓷也是如此。它更多的依靠其質(zhì)感、顏色、器型,更單純的去表現(xiàn)美。這也是宋代茶的審美,它扎根于儒釋道思想體系,講究的是深層次的、有內(nèi)涵的、脫俗的、耐人尋味的美,注重的是意境。 ▲陳其富 斂口黃鷓鴣斑盞 于是這個時代成就了建盞的美。建盞的優(yōu)秀作品的稀有性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則是每一只茶盞都有特鮮明的個性,就如同汝窯、哥窯那些絕不重復的開片。 建盞之美則來源于其自然,脫俗,幽玄,枯高,靜謐之美,它與茶的精神內(nèi)涵不謀而合。 ▲建盞大師孫建興 銀兔毫盞 對這種美的追求終將回到外形。一方面,建盞為胎體含有較多鐵元素,燒制后,胎骨給人感覺多為灰色調(diào),胎質(zhì)粗糙且堅硬,俗稱為“鐵胎”,除保溫功能外,另有一種樸素。 ▲建盞鐵胎 另一方面,建盞釉面整體肥潤,由于其正燒的方法,故其口沿釉層較薄,內(nèi)底其釉面普遍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釉面在高溫下流動形成掛釉現(xiàn)象,俗稱“釉淚”、“釉滴珠”,粗放中透露著自信和細膩。 ▲陳大鵬黃鷓鴣斑盞上的“釉淚” 最后則是其釉面所表現(xiàn)的奇特的花紋,其色從灰、褐、銀白、銀藍、金黃、彩色不等。在高溫熔燒過程中,由于窯內(nèi)火候的高低和氛的變化,使釉面產(chǎn)生捉摸不定的諸多花紋形式。 這些釉面花紋與華麗的彩繪或繁縟的雕飾不同,是釉料在一定的溫度和氣氛中產(chǎn)生變化的結(jié)果,似為“窯神”之作,產(chǎn)生了特殊的藝術(shù)魅力,陶瓷工藝界稱之為“窯變”。由于非人力所為,因而更顯名貴。 ▲建盞大師孫建盞銀兔毫盞內(nèi)壁斑紋 ▲油滴盞內(nèi)壁斑紋 ▲曜變內(nèi)壁斑紋 雖對于釉面分類及稱謂大家還有爭議,但我們依然根據(jù)文獻和大家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大致按照烏金(紺黑)、兔毫、鷓鴣斑(油滴)、曜變及雜色等去鑒賞,便于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他們的美。
兔毫是建窯最典型的且產(chǎn)量最大的產(chǎn)品,可見于許多博物館,以致人們常常習慣以“兔毫盞”作為建盞的代名詞。黑色的釉面上透出細密的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般,其可分長短、粗細,顏色有金黃、銀白如“金兔毫”、“銀兔毫”,變化多樣。微宗在《大觀茶論》中寫道:“盞色貴有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大觀茶論》書影 而這些兔毫則表現(xiàn)出一種流暢通達條理質(zhì)感,如倒影拂動,生機活現(xiàn),別有情趣。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兔毫盞 ▲建盞大師葉禮忠 束口兔毫盞 ▲建盞大師危敏捷 金絲玉毫盞
“鷓鴣斑”一詞在宋代文獻中常有出現(xiàn),如陶谷《清異錄》中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鳥為閩北山區(qū)常見的鳥類,其胸部“白點正圓如珠”則因為雄性鷓鴣鳥。 而在日本文獻中,多為“油滴”一詞。如成書于日本應永年間(1394-1472年)的《禪林小歌》中載:“胡茲盤以建盞居多,有油滴、曜變、......天目?!逼湫慰纱罂尚?、其色可銀可金,大者直徑達1厘米,小者細小如針尖,如沸騰之油滴。 ▲《清異錄》 注釋:在此我們參考1998年李達先生載于《陶瓷學報》中《論鷓鴣斑建盞》的觀點,認為“油滴”就是“鷓鴣斑”,在此不做討論。 ▲鷓鴣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藏油滴盞 ▲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藏油滴盞
曜變單列出來,核心因為其黑色的底釉上聚集著許多不規(guī)則的圓點,圓點呈黃色,其周圍煥發(fā)出以藍色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 ▲藤田美術(shù)館藏曜變盞 曜斑廣布于建盞的內(nèi)壁,并隨所視的方向移動而變化,垂直觀察時呈藍色,斜看時閃金光,表現(xiàn)出一種神秘、枯高而靜謐的美感?!瓣鬃儭睙呻y度極大,故傳世甚少,僅日本收藏四件,其中三件被定為“國寶”級文物,一件被定為重要文物。 ▲宋曜變盞
“紺黑”一詞在宋代蔡襄的《茶錄》中已有記載;“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边@類建盞有的表面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亦或是呈黑褐色或醬黑色?!吧诙虧櫋?,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現(xiàn)出莊重素雅之美。 ▲《茶錄》中記錄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烏金釉 ▲烏金釉
建盞燒制過程中,紋理變化多樣,形成了許多種顏色,因不便于一一區(qū)分,則統(tǒng)一歸類在雜色釉。例如常見的有柿紅、赤紅、醬綠、醬黃等。 ▲建盞大師蔡炳盛 火鳳凰盞 ▲醬黃 ▲建盞大師孫建興 烏金藍釉盞 總而言之,建盞這小小的黑碗,表現(xiàn)是至拙、至樸素,是宋朝極簡主義美學的一種表達。它通過簡潔的形態(tài)、舒緩的線條、含而不露妙而難名的釉色,讓人感到溫厚、內(nèi)斂與恬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