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般的觀念,講到《易經(jīng)》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劇拿鵝毛扇穿八卦道袍的連了起來。好像學了《易經(jīng)》以后,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能不能達到這個程度,可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兑捉?jīng)》是不是包括了那麼多東西,能不能知道過去、未來,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很大的問題。 剛才提到唱京劇,我們對《易經(jīng)》,從京劇《三國演義》中就可以瞭解到,中國京劇非常注重臉譜和服裝,舞臺上穿件八卦道袍,我們現(xiàn)在看起來像是妖道,實際上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說「《易經(jīng)》是經(jīng)典中之經(jīng)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這是我們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場來推崇《易經(jīng)》的看法。 此外,我們看見京劇中的臉譜,有的在額上畫一個太極圖,就是表徵這位劇中人的頭腦中充滿了智慧——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從這種戲劇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就可以看到《易經(jīng)》在中國文化上的地位被一般人重視的程度了。這是就好的一面看;就壞的一面看,一提到《易經(jīng)》,有人就聯(lián)想到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風水的、卜卦的江湖術(shù)士。不管哪一種看法,都表示我們對于自己的文化,認識是不夠的。 今天我們開始研究《易經(jīng)》,所要走的路線,因為大部分人,以前還沒有接觸過,所以我們在這裡先要使大家知道怎樣去讀《易經(jīng)》這部書,先從怎樣去認識它、怎樣去瞭解它開始。至于深入的研究,有人研究了一輩子,也還沒有搞清楚的,所在多有,包括我在內(nèi),研究了大半輩子,還跟一個初學的人差不多。實際上,講這門學問,我自己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覺得自己非常膚淺,沒有辦法向大家報告,不過有一點點可以提供大家的,只是一塊敲門磚而已。 現(xiàn)在我們先說古人對《易經(jīng)》的重視?!抖Y記》的《五經(jīng)解》這篇文章中,提到《易經(jīng)》這門學問時說:「潔靜精微,易之教也?!箵?jù)說這是孔子整理《易經(jīng)》以后所作的結(jié)論,對《易經(jīng)》的評語?!盖屐o精微」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它的含義卻是很廣?!笣嶌o」包括了宗教的、哲學的含義,就是說學了《易經(jīng)》這一門學問,他心理的思想、情緒的變動,是非常清潔而寧靜的?!妇ⅰ箖勺謩t是科學的,所以學《易》的人,要頭腦非常冷靜,我常常將我的經(jīng)驗告訴年輕的同學們:「晚上不要讀《易經(jīng)》?!顾麄儾淮笙嘈?,因為老輩們說《易經(jīng)》可以避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jīng)》。有的人生了重病,枕邊放一本《易經(jīng)》,就可把鬼趕跑,又說《易經(jīng)》一讀,鬼神都不安,所以夜裡不讀《易經(jīng)》。而我卻最喜歡夜裡讀《易經(jīng)》,可是夜裡一讀,就完了。以后我也就不敢讀了,因為夜間一讀《易經(jīng)》,一夜不能睡覺,越研究越?jīng)]完,一個問題找到了答案,同時又會發(fā)現(xiàn)另一個新的問題,這樣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新的道理,研究下去,不知不覺,就到天亮了。所以深深體會到古人的「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一個春天過了都不知道的情景。為什麼時間過去了都不知道?因為研究《易經(jīng)》需要一個非常冷靜的頭腦,非常精密的思想,所以《易》之教,是「潔靜精微」,這是孔子對于《易經(jīng)》的評價,有如此之嚴重。 但是在《五經(jīng)解》中,對《易經(jīng)》也有反面的批評,怎麼說呢?它說《易經(jīng)》的流弊是:「其失也,賊?!咕褪且粋€「賊」字。學了《易經(jīng)》的人,如不走正路,旁門左道,就賊頭賊腦,鬼頭鬼腦,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拿起鵝毛扇,就扇起別人來造反。這是我們自己文化中對《易經(jīng)》最好的評論,一個「賊」字的斷語下得非常妙。 歷史上漢朝的王鳳、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創(chuàng)業(yè)時的「秘書長」,他私人的好朋友)推崇《易經(jīng)》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共粚W《易經(jīng)》的人,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宰相,亦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大將,推崇《易經(jīng)》有如此的重要。 我們知道了這些以后,至少可以鼓勵自己,對于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部書,到底畫的是些什麼名堂,非要弄個清楚不可。譬如有人認為房子對面有一個什麼煞,就到街上買一個八卦回來,在門口一掛,好像就可以保險了,這中間究竟有什麼作用?有沒有這種作用? 第二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瞭解的。在這裡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xiàn)象,那是我們的經(jīng)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xiàn),「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jīng)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jīng)》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瞭解它以后,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我們看京劇裡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jīng)》的法則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jié)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guān)系,空間的關(guān)系,把數(shù)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這就是把那麼複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那麼,《易經(jīng)》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儘管變的法則很復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複雜的現(xiàn)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后,就非常簡單了。 三 易 易學的重要有如此,我們該怎樣去研究它呢?大家要注意,《易經(jīng)集注》,只是中國《易經(jīng)》學問的一部分。這本書名《周易》,是周文王在口裡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jīng)》所作的結(jié)論。我們?nèi)寮业奈幕?,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jīng)》以后,開始發(fā)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于這本書,都淵源于《易經(jīng)》所畫的這幾個卦。事實上還有兩種《易經(jīng)》,一種叫《連山易》,一種叫《歸藏易》,加上我們手邊所持的《周易》,總稱為「三易」?!哆B山易》是神農(nóng)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哆B山易》以根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說到這裡,我們要有一個概念,現(xiàn)在的人講《易經(jīng)》,往往被這一本《周易》范圍住了,因為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jīng)遺失了、絕傳了。事實上還有沒有?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說現(xiàn)在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江湖」中這一套東西,如醫(yī)藥、堪輿,還有道家這一方面的東西,都是《連山》、《歸藏》兩種易學的結(jié)合。 《易經(jīng)》的三原則 《連山》、《歸藏》以外,《周易》的本身這門學問中,有一個原則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說《易經(jīng)》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就是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研究《易經(jīng)》,先要瞭解這三大原則的道理。 (1)變易 第一,所謂變易,是《易經(jīng)》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裡,第一秒鐘坐下來的時候,已經(jīng)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鐘的情況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huán)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麼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由這一點,我們同時亦瞭解到印度佛學中的一個名詞「無?!?。這個名詞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變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廟裡塑一個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頭吐得很長,名「白無?!?,而說這個「無常鬼」來了,人就要死亡,這是迷信。實際上「無?!惯@名詞,是一種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為「無?!?,這就是《易經(jīng)》中變易的道理。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易經(jīng)》,是講原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是原則。印度人則是就現(xiàn)象而言,譬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看見人生下來,也一定會病、會老、會死,這是看現(xiàn)象而名之為「無?!?。 (2)簡易 (3)不易 第三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麼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nèi)f有、萬物、萬事的「它」是不變的。這是《易經(jīng)》的三個原則,先要懂得。 理、象、數(shù) 懂了這三個原則以后,還有三個法則要懂得,這三個法則就是我們手邊的這部《易經(jīng)》的三個內(nèi)涵:理、象、數(shù)。 這些基本原則要先記住,才能研究《易經(jīng)》,現(xiàn)在先解釋這三個字。 根據(jù)《易經(jīng)》的觀點看宇宙的萬事萬物——人生也好,情緒也好,思想也好…… 都有它的原則和道理。以我們現(xiàn)代的觀念而言,理是屬于哲學的,宇宙間萬事萬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過來說,宇宙間的任何一個現(xiàn)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時每個現(xiàn)象,又一定有它的數(shù)。譬如這個錄音帶,是錄音用的,它能錄音,其中有很多理,錄音帶的樣子、大小以及它還會放出聲音,就是它的象;這卷錄音帶,若干分鐘可以錄完,有若干長,若干寬,這就是它的數(shù)。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理、它的象和它的數(shù)。 所以研究《易經(jīng)》的學問,有些人以「理」去解釋《易經(jīng)》,有些人以「象」去解釋《易經(jīng)》,有些人以「數(shù)」去解釋《易經(jīng)》。古代的人掐指一算,萬事皆知,那就是瞭解了易數(shù)的緣故。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它的數(shù),這是必然的過程,譬如我們舉起桌上的茶杯,左右搖擺,這就是一個象;而左右搖擺了多少度,多少秒鐘搖擺一次,就有它的數(shù);為什麼要搖擺,就有它的理——是我為了使大家更具體瞭解《易經(jīng)》理、象、數(shù)的道理所做的動作。所以《易經(jīng)》每一卦、每一爻、每一點,都包含有理、象、數(shù)三種涵義在內(nèi)。人處在世界上,與這個世界的關(guān)系,不停地在變,只要發(fā)生了變,便包涵了它的理、象、數(shù)。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數(shù),就會知道這事物的變,每個現(xiàn)象,到了一定的數(shù),一定會變,為什麼會變,有它的道理,完全明白了這些,就萬事通達了。理、象、數(shù)通了,就能知變、通、達,萬事前知了。 我常常告訴各位緣友,最好不要去鉆研《易》這門學問,如果鉆進去了,會同我一樣,爬不出來。如果一定要學,也最好只學一半。如果真把《易經(jīng)》學通了,做人就沒有味道了。譬如要出門了,因為《易》學通了,知道這次出門會跌倒,于是不出門了,一步都懶得動了。像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味道?何必去學?所以我說學《易》最好只學一半,覺得奧妙無窮,如黑夜摸路,眼前迷迷茫茫蠻有趣的;天完全亮了走路,眼前有一個坑,會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不走了??梢妼W通了《易經(jīng)》非常乏味,何必去學?話雖這麼說,但學《易》真的通了,哪裡還用來講《易經(jīng)》;我現(xiàn)在還來講《易經(jīng)》,可見就是半吊子,還不通。像我這樣不通的人,在這裡吹這些東西,還可以幫助大家摸摸這條路;真通了《易》的人,也許還會來這裡講,因為他知道我們這些人這樣盲目太可憐了,他有眼睛,喜歡來帶帶路,也說不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