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等級考試高級試卷(七)
本試卷及格標準(滿分為120分):七級及格:80分; 八級及格:90分;
九級及格:100分 。
一、 選擇(每題1分,共計20分) 得分: 分
1. 西漢時期,( A )書法帶有篆書的筆意,沒有波磔,是篆書向隸書過渡時期的文字。
答:A《五鳳刻石》□ B《萊子侯刻石》□ C《居延漢簡》□ D《武威漢簡》□
2.( A )是中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刻石,被稱為“石刻之祖”。
答:A《泰山刻石》□ B《嶧山刻石》□ C《石鼓文》□ D《瑯玡臺刻石》□
3.( B )是研究碑學的系統(tǒng)著作,是在金石學研究的基礎上,從書體衍變、書法流派以及書法技巧等方面,結合自己的書學經(jīng)驗論述力倡碑學。
答:A《南北書派論》□B《廣藝舟雙楫》□
C《藝舟雙楫》□D《北碑南帖論》□
4. 草書由章草發(fā)展到今草,相傳是由東漢時期的書法家( B )奠定的。
答:A皇象□
B張芝□
C趙壹□
D杜度□
5. 王國維《“流沙墜簡”考釋》一文認為:“( D )與二爨相近,為今楷之濫觴?!?/span>
答:A《居延漢簡》□ B《馬王堆漢簡》□ C《武威漢簡》 D《神爵四年簡》□
6. 唐代( A )《書斷》評價鐘繇書法:“真書絕妙,乃過于師,剛柔備焉。”
答:A張懷瓘□
B趙壹□
C崔瑗□
D阮元□
7. 篆刻以“印從書出”,對后世篆刻影響很大的是清代( B),并被康有為成為清代篆書的集大成者。
答:A吳讓之□
B鄧石如□
C伊秉綬□
D趙之謙□
8.( D )是書法史上重要的時期,不僅五體發(fā)展齊備,出現(xiàn)了我國最早的書法家群體,而且產生了我國最早的書法理論著作,書法開始從實用走向藝術追求。
答:A魏晉南北朝□
B宋代□
C元代□
D漢代□
9.( D )是我國最早探討書法藝術理論的人。
答:A康有為□
B蕭何□
C張懷瓘□
D趙壹□
10. 梁啟超《碑帖跋》評( D )是:“雄邁而靜穆,漢隸正則也?!?/font>
答:A《石門頌》□
B《乙瑛碑》□
C《曹全碑》□
D《西狹頌》□
11. “日書萬字”的元代書家( B )。
答:A楊維楨□
B趙孟頫□
C康里巎巎□
D董其昌□
12. 坼壁路”和“屋漏痕”是懷素與( D )從生活和自然中悟出的書法點畫的寫法,都是師法自然的典范。
答:A歐陽詢□
B柳公權□
C虞世南□
D顏真卿□
13.( A
)與趙孟頫并稱“二雄”,并筆力遒勁,以骨力取勝。
答:A鮮于樞□
B米芾□
C董其昌□
D鄧文原□
14. 自言:“吳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的是明代書家( C )。
答:A傅山□
B王鐸□
C徐渭□
D石濤□
15.“揚州八怪”中取法漢魏碑版,自創(chuàng)“漆書”的是( C
)。
答:A鄭板橋□
B何紹基□
C金農□
D伊秉綬□
16. 主張“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的是明清書家( B )。
答:A徐渭□
B王鐸□
C翁同龢□
D朱耷□
17. 米芾( A
)內容為自作詩六首,亦稱《擬古詩帖》。
答:A《蜀素帖》□ B《苕溪詩帖》□
C《元日貼》□
D《李太師帖》□
18. 認為書法“筆筆求肖,字字求合,終門外漢也”的是清代書家( A )。
答:A楊守敬□
B張裕釗□
C何紹基□
D阮元□
19.( B )匡正了阮元理論上南北書派論的失誤,指出書法可以分派,但南北不可分派。
答:A包世臣□
B康有為□ C張裕釗□ D鄭文焯□
20.( D )開六朝楷書的先聲,是漢隸中方筆的代表作之一。
答:A《爨寶子》□
B《爨龍顏》□
C《鮮于璜》□
D《張遷碑》□
二、填空(每題1分,共計20分) 得分: 分
1.隸書早期時稱為“ 古隸 ”,中期時稱為“ 八分 ”。
2.鐘繇傳世書跡有被后世稱為“五表”的是 宣示表 、《力命表》、 賀捷表 、 薦季真表 、《調元表》。
3.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的“六書”是指 象形
、 指示 、會意 、形聲、轉注、假借。
4.有“南伊北鄧”之說的是清代書家 伊秉綬 與 鄧石如 。
5.清代倡導碑學理論的書家主要有 阮元 、 包世臣 、康有為三人。
6. 有“濃墨宰相”之稱的是清代書家 劉墉 。
7. 吳昌碩 篆刻“以刀如筆任曲屈”,體現(xiàn)書寫的筆意,是第一任“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
8. 唐張懷瓘《書斷》將 張芝 的章草列為神品,而八分列為妙品,小篆列為能品。
9.有“南伊北鄧”之說的是清代書家伊秉綬 與鄧石如 。
10.“明末三家”是指 倪元璐 、 黃道周 和王鐸。
11.李邕書法學習 王羲之 后別開生面,在行楷之間,用筆深厚堅韌。
12. 清楊守敬認為同治、光緒年間, 翁同龢 的書法推為天下第一。
13.楊沂孫的篆書宗秦漢,取法 石鼓文 ,筆圓體方,自成一家。
14. 近人馬宗霍評 鄭文焯 書法
:“大鶴山人書,結體純取南碑,而波磔駿發(fā),復兼有北碑之妙,翩翩奕奕,氣味直到六朝?!?/span>
15.與薛紹彭并稱“米薛”的是宋代的 米芾 。
16.“吳中四才子”是 祝允明 、徐禎卿、 唐寅 、文徵明。
17.張芝的 冠軍貼 ,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書法抒情寫意的浪漫特質。
18. 袁安碑 與《袁敞碑》相類,似出于一人之手。
19. 東晉 是中國書法史上書法藝術水平的最高時期。
20. 清書法家翁方綱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評論說:“以圓渾之筆為性情,以方整之筆為形貌,其淳古之處,置根柢于篆隸。
三、判斷(每題2分,共計10分) 得分: 分
1.與徐渭并稱“白陽青藤”的是著名書畫家石濤。
答:A 對□ B錯★
2.趙壹《非草書》中的草書指的是今草。B
答:A對□ B錯★
3.稱為“鐵崖體”,尤精于詩的是元代書家楊維楨。
答:A對★
B錯□
4.《六一題跋》體現(xiàn)了歐陽詢“學書為樂”的主張。
答:A對□ B錯★
5. 揭傒斯不僅是“元詩四家”之一,還位列“儒林四杰”。
答:A對□ B錯★
四、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計20分) 得分: 分
1.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一般理解為當時的名士風度,實際上指的是在中國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人格精神與生活方式的統(tǒng)一體。包括哲學思辨、人格境界、文學創(chuàng)作、審美追求等方面
魏晉風度是中國歷史上一種標志性的時代精神和重要的文化表現(xiàn),它產生于曹魏末年,延續(xù)至晉。“魏晉風度”是對魏晉時期士人文化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xiàn)的概括,精準地指出了這種文化的本質與內涵。魏晉風度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并對后世的中國文人及中國的文化哲學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
「魏晉風度」是文化史上一個專有名詞,「風度」本來是魏晉時用來品評人物的詞語。魏晉時期,人們對人物的品評由道德風范轉向人物外貌,進而發(fā)展到人物的精神氣質。魏晉名士有一種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歷史時期的言談舉止。風度不僅僅是個人文化素質與精神狀態(tài)在言談與儀表上的反應,對于一定的社會階層來說,風度集中體現(xiàn)了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集中塑造了他們的社會形象。它不僅是一種政治和文化現(xiàn)象,而且深深影響著人們的心理與行為,從而構成了這一時代所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賢等人,正好反映了魏晉名士的時代精神。
2.顛張醉素:
顛 指張旭書法的特點:激情勃發(fā),甚至達到狂顛的程度
醉 指懷素書法的特點:圓轉飛動,空靈剔透的氣韻
這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個性突出,揮灑到極致,也用于贊揚草書書法作品具有張旭和懷素的神韻。
3.宋四家:
即宋人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的合稱,被后世認為是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
4.隸書:
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五、論述題(30分) 得分: 分
1.漢碑書法風格多樣,可分為哪幾類。并舉例分別闡述其特點。
①方拙樸茂,峻抒凌厲
這類漢碑有《張遷碑》、《鮮于璜碑》、《建安六年殘碑》、《衡方碑》、《張壽碑》、《耿勛碑》、《劉熊碑》等。
②典雅凝整,法度森嚴
這一類漢碑根據(jù)筆法可分為二類:A:肅括內勁:代表性漢碑有《禮器》、《史晨》、《乙瑛》、《華山廟碑》、《婁壽碑》、《張景碑》、《建寧殘碑》、《朝侯小子殘碑》、《李孟初神碑》等,B:靈動飄逸:這類碑刻有《孔宙碑》、《尹宙碑》、《韓仁銘》、《倉頡廟碑》、《孔彪碑》、《曹全碑》
③奇古渾樸,詭譎多變
這類碑刻有《夏承碑》、《禮三公山碑》、《魯峻碑》。
2. 鐘繇的書法成就及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鐘繇,字元常,書法師從劉德升,又學習曹喜、蔡邕而出新體——楷書。《薦季直表》是鐘繇最著名的楷書之作,用筆醇厚而雅逸,結體呈扁狀,存有隸意,方正中求意趣,在點畫的微妙變化中得靈動之姿,雖用筆內斂,仍見外拓之形,氣息高古,意態(tài)茂密,后世習楷者多法此。其楷書為正書之祖。鐘繇在書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在書體上進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體——隸篆體,在用筆結字上都賦于了新的審美意味。他內涵靈動多姿的用筆,是王羲之蕭散書風的淵源之一,為后世的楷書的發(fā)展起到了源頭的作用。
六、翻譯題(20分) 得分: 分
翻譯王羲之《創(chuàng)臨章第一》節(jié)選
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兵甲也,水研都城池也,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策也,飏筆者吉兇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點畫者磊落也,戈旆者斬斫結構也,放縱者快利也,著筆者調和也,頓角者戚捺也。始書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腳手,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創(chuàng)臨惟須滑健,不得計其遍數(shù)也。
紙張如同戰(zhàn)陣,筆如同刀、槊等兵器,墨如同盔甲,水與硯如同城池,運筆的本領好像是將軍,結構如同計謀與策略,從筆的揮運中可知順利艱難,筆鋒的出入無不應節(jié)聽令,用筆的一曲一折,如同揮刀砍殺,一點一畫,錯落分明。寫一個飛戈,如同斬截斫斷,豪放縱肆之處,愈見峻快鋒利,著筆含蓄,滋潤調和,頓筆的芒角處實際是寫捺一波三折的濃縮。開始臨寫的時候,不可能一下子就窮盡帖的形勢。第一遍搭好架子把字寫端正,第二遍少許得到帖中字的形勢,第三遍寫得稍微有點像帖,第四遍加以遒麗滋潤,第五遍再加上抽毫跳躍,往來映帶。如果臨寫生澀,不能就此停下來,兩行三行,臨寫只求寫得流利勁健,不要算計臨了多少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