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旅鄉(xiāng)愁,永遠是詩人們不老的話題。在唐詩中,有許多表達鄉(xiāng)愁的佳作。不過當時寫出這些佳作時的背景,未必再有張繼寫出《楓橋夜泊》時那樣富于傳奇色彩。當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南方的江浙一帶局勢相對穩(wěn)定;于是許多文人墨客紛紛到江浙地區(qū)避難,詩人張繼亦在其中。 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張繼輾轉(zhuǎn)難眠,泊舟來到蘇州城外的楓橋。此處優(yōu)美秀麗的自然美景,使張繼觸發(fā)了無盡的羈旅之情,于是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深幽的詩歌。可以說,是一場秋夜孤獨的失眠,成就了這首唐詩歷史上的驚世之作。該詩全文如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釋義:月亮落下來,可以聽到烏鴉的啼叫,天上掛滿如霜的星子。江邊的楓樹和江中的漁火,與我相對而愁眠(擬人的手法)。姑蘇城外那座清幽寂寞的寒山寺,在半夜發(fā)出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之上。 該詩的關(guān)目在于“對愁眠”中的“愁”字。全詩4句,其實句句都在寫“愁”。開篇第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之中,“月落”、“烏啼”、“霜”這些意象,就將我們帶入一種深遠的憂愁意境中。月亮在沉落(低沉之意),烏鴉在啼叫(不祥之意),漫天的星星,如夜晚的寒霜一般幽冷(靈魂的寒冷)。這些物象,無不表達了詩人心中深刻的憂愁! 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乃是實寫憂愁。這里寫了“江楓”和“漁火”,其實還有一個隱形的“我”在其中。“我”、“江楓”、“漁火”三者相對而立,因愁而永夜無眠。這一句用了擬人的手法,將“我”的憂愁量化;我們仿佛可以感受到詩人濃郁的憂愁,無邊無際的延伸開來。 “姑蘇城外寒山寺”一句,單寫了寒山寺。寒山寺是一座古代的僧寺。僧寺自古空寂,強調(diào)了詩人的憂愁。該寺的名稱為“寒山”,一個“寒”字,既呼應(yīng)了首句的“霜”,也應(yīng)和了詩人靈魂寒冷的狀態(tài)。并且寒山寺是在姑蘇城外,而不是在城內(nèi),這就為該詩增加了“荒僻”的意境,其實也是為表達詩人更深層次的“愁”而服務(wù)的。 最后一句是“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在夜半時分,還有敲鐘的聲音,傳到不眠旅客的小舟之中。結(jié)合第三句,“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這些意象,刻畫了一種孤絕寒寂的境界。這種境界之中,詩人無量的“憂愁”,釋放到最大,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這首《楓橋夜泊》,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邃,耐人尋味,震撼人心,實屬詩中之神品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