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井財經 Andy 中國網友給城市起綽號喜歡叫“X都”,北京叫帝都,上海叫魔都,廣州叫妖都,南京叫舊都,而合肥這樣的內陸小省會居然攤上了霸都的稱號。 霸都來自2011年的一篇網帖,作者將中國各大城市擬人為武林高手,共同參加中國城市發(fā)展大會的武林大會,而合肥則是 “千年霸都太合天”,是一個靠著腹黑堅韌又忍辱負重最終成功逆襲的鳳凰男。該帖雖然未能完結,也一時風靡網絡,成為閱讀轉發(fā)無數的神帖,霸都江湖名號也在網絡中慢慢傳開。 隨著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提出“中部崛起計劃”,中部各省份的經濟發(fā)展獲得了廣泛的關注,中部各省會城市之間也不免被拿來比較,于是口水仗里也開始出現合肥網友的身影。 “合一省之力,肥霸都一城”也成了之后部分網友對省內集中資源打造合肥的發(fā)展方針的吐槽。皖南的安徽人怨之尤甚,一提及合肥就義憤填膺,大聲譴責。當地甚至流傳著合肥阻礙皖江沿線修建高鐵的不經傳聞。就這樣又過去了好幾年。 當年初2017年各城市GDP排名出爐時,人們才發(fā)現合肥赫然以7213.5億元居省會城市的第9位,超越了老牌省會城市濟南,而那些喜歡抱怨他的皖南小兄弟們早就被拋在腦后。霸都已然肥矣! No. 1 合肥 2017年實現地區(qū)生產總值(GDP)7213億元,凈增939億元,實際增長率8.8%,名義增長率15%。 No. 2 蕪湖 2017年實現地區(qū)生產總值(GDP)3065.52億元,凈增366億元,實際增長率8.9%,名義增長率13.6%。 No. 3 馬鞍山 2017年實現地區(qū)生產總值(GDP)1720億元,凈增244億元,實際增長率9%,名義增長率16.4%。 2017年安徽省內GDP排名前三城市 一,計劃經濟時代——安徽省會,上海建設 1949年前,合肥從未有過任何在省內顯赫的地位。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成立。在同期人口25萬的蕪湖、人口12萬的安慶、人口10萬的蚌埠和人口7萬的合肥 (數據為1935年民國統(tǒng)計),省政府選擇合肥更多的出于領袖的建議——毛主席說“合肥好,居皖之中,可為省會”。 在中國,尤其是行政命令主導的計劃經濟時代,獲得省會地位加持的合肥立刻身價倍增,成為了國家主導下工業(yè)化的寵兒。民國時期,合肥幾乎沒有工業(yè)基礎,而且不通鐵路,一年工業(yè)產值才 80 多萬元。1952年合肥被確定為省會, 1953年第一次五年計劃剛開始,合肥就開啟了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投資興建、擴建了一批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水平的工業(yè)企業(yè),如礦山機器廠、安徽第一家電子企業(yè)——合肥無線電廠、安徽第一紡織印染廠等。 而最徹底的改變,則是上海企業(yè)的大批內遷。1954年從上海先后遷入56家私營和公私合營企業(yè)與合肥自建的企業(yè)搭配,合肥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 到1957年,合肥工業(yè)終于迎來了年產值“億元時代”,年底,合肥工業(yè)企業(yè)發(fā)展到378家,工業(yè)總產值達16685萬元,比1949年增長16.92倍。初步形成合肥機械工業(yè)、輕紡工業(yè)、食品工業(yè)、化學工業(yè)的雛形,并使合肥開始由消費城市轉變?yōu)榫邆渖a能力的城市。1958年至1965年,合肥工業(yè)在起伏中前進,被確定為建成以機械工業(yè)為中心的重工業(yè)城市,1958年重工業(yè)投資比1957年增加21倍,重工業(yè)企業(yè)數比1957年增加129%。 合肥的高歌猛進實在有賴于省委省政府優(yōu)先安排。 以安徽印染廠為例,它的前身是上海美光染織廠。這座始建于1938年的私營小型染織廠,50年代實行了公私合營并遷往安徽。 民國時期美光染織廠霸氣的廣告 一開始上海美光染織廠打算遷到蕪湖,與蕪湖紡織廠配套,后來有關部門又決定改遷蚌埠,蚌埠市委還委派公方代表到上海負責內遷工作,并于1955年成立了蚌埠印染廠籌建處。但就在這時,安徽省委又決定將上海美光染織廠改遷到合肥,與安紡一廠配套建設。 合肥面粉廠是當時江淮地區(qū)最大的面粉生產基地,它的前身是上海華豐和記面粉廠,于 1954 年 9 月內遷合肥。她也是 ' 第一家上海內遷合肥的企業(yè) '。而老合肥人印象深刻的好華食品廠,也是上海多家食品企業(yè)聯合組建的,好華食品中1964 年 8 月投資 23 萬元興建了一座 500 噸位的冷庫。這是當時全省最大的一座冷庫,直到上世紀 90 年代還在使用。 合肥金筆廠的前身系上海私營金馬金筆廠,1954 年 7 月 1 日公私合營后于 1955 年 8 月由上海遷到合肥,在那時,合肥金筆廠生產的“新農村”、“鈴蘭”牌鋼筆,可是聞名世界,被譽為“安徽一寶”。 宋業(yè)國是合肥第一波工業(yè)化的親歷者,1970年他進入了合肥皮鞋廠工作,他原本是合肥老城東門外的村民,上海內遷的工廠扎堆在東門外形成了一篇工業(yè)區(qū),他也“被工業(yè)化和城市化”。 上海工人師傅們的到來,給當時閉塞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相對落后的合肥人帶來了大都市生活新氣象,也給工廠區(qū)周邊乃至整個合肥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大量的配套設施興建起來,學校,商店和各色各樣的娛樂設施出現在東門外。宋業(yè)國畢業(yè)于合肥十中,十中坐落在工廠區(qū)內,也是為了解決上海內遷工人子弟上學新建的,上海的學生之間的交流基本上都是講上海話,他們和父母一樣穿著白襯衣、花裙子,按照上海的生活習慣和風俗生活在合肥這塊陌生的土地上。 在這一期間,安徽省與合肥市的領導人還頗有遠見地收留了流離失所的中國科技大學,重建了安徽大學和合肥工業(yè)大學。這是未來一筆寶貴的教育財富。 憑借著計劃經濟時代打下的工業(yè)基礎,合肥在省內的經濟地位已經不可撼動。在改革開放的當年,合肥市區(qū)人口已70萬左右,同期的蚌埠和蕪湖只有50萬和40萬的級別,根本與合肥不是一個量級。以目前可以查詢到的最早的1990年安徽省內各市GDP數據而言,自1990年-2017年,合肥的GDP總量一直牢牢占據省內第一,不同的是在2005年之前與第二的差距并不夸張,而2005后合肥GDP已經是第二位的兩倍還多。 二,制造業(yè)與交通帶來的變革 2005年是合肥城市命運的又一個轉折點,這一年4月初,43歲的孫金龍出任合肥市委書記。 考察2005-15年的省會城市的經濟增長,合肥以959%的增速位居省會城市第一。與省內其他城市的差距也快速拉開。 孫金龍的第一個法寶是大拆大建,投資基礎設施。這也是中國眾多城市繞不開的發(fā)展路徑。同時這也是令很多城市色變的字眼,圍繞著拆違的惡性事件屢有發(fā)生,而合肥面臨的任務更是艱巨。 據合肥當地媒體報道,合肥當時的城市建成區(qū)不過200平方公里,城區(qū)人口也不過200萬,各類違法建筑的統(tǒng)計結果是1750萬平方米,折算下來,人均將近9個平方。而在合肥卻在不到一年時間,共拆除 1200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筑。 在拆的基礎上,同時搞基礎設施“大建設”,拆違之后的三年里,累計投入370.53億元,集中完成653項城建工程,建成道路631.33公里、橋梁73座,鋪設污水管網926公里。還新規(guī)劃了面積達190平方公里濱湖區(qū),每年投入大量資金。 據傳孫金龍晚上一有空就騎上自行車到工地轉悠,不帶任何工作人員。有一天晚上,他來到市中心蕪湖路的上發(fā)現工地冷冷清清,立即打電話給建委主任,故意問:“晚上工地在不在施工?”主任答道:“我們正在挑燈夜戰(zhàn)!”孫說“我現在就在蕪湖路,怎么沒有看到一臺機器在施工?” 孫金龍的第二個法寶是工業(yè)立市,招商引資。 回到在2005年,那時的合肥全市工業(yè)產值才800多億,知名企業(yè)更是寥寥。這一年12 月,在全市組織了453支招商小分隊,分赴全國各地招商引資。孫金龍讓自己的秘書擔任市委辦公廳招商小組組長。一年后,第一批小分隊引進落戶項目982個,到位資金66億元。之后,又陸續(xù)派出2批850個小分隊,并在20多個城市設立駐點招商代表處。 在招商投資的同時,合肥市政府也對包括工業(yè)在內的進行高額投資。2005年,合肥投資增速37%,總額達到500億。2006 年增速67%,總額達到825億。 在合肥發(fā)展工業(yè)的過程中,財政為投資企業(yè)買單部分規(guī)費政策成為亮點,受到投資者的歡迎。基于此,合肥承接了長三角轉移出來的一部分制造業(yè)。 制造業(yè)成為合肥的支柱產業(yè)。家電、裝備制造、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產業(yè)、汽車及零部件產業(yè)是合肥四個產值超過千億的行業(yè)。早在2011年,合肥超越青島、順德,成為全國家電最大的生產基地,如今,全國每生產四臺冰箱和洗衣機,其中就有一臺是合肥制造。 在這四個行業(yè)中,合肥都有國內一流的企業(yè)巨頭。家電行業(yè)有榮事達美菱;裝備制造業(yè)有擁有安徽叉車、日立建機。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業(yè)有京東方,聯寶。汽車行業(yè)有長安、江淮。這些企業(yè)中,有70%是通過招商引資引來的,提供了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產值增量的70%、固定資產投資的60%、地方稅收增量的50%。 孫金龍任第三個法寶在于改變了合肥對外交通條件:合肥在高鐵爭奪戰(zhàn)中大獲全勝,從鐵路盲腸一舉變成米字形的交通樞紐。 在高鐵時代之前,合肥的尷尬地位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全國普通鐵路的整體設置,合肥與外界的主要鐵路聯系是一條溝通京九線和京滬線的一條支線,沒有任何一條全國性鐵路從城市通過,這在中國中東部省會中是唯一一個。 合肥抓住了高鐵時代的機遇,合肥先后修通了合寧、合武、合蚌、合福等幾條高鐵,讓合肥成為高鐵版圖中的交通中樞,形成了米字型的高鐵網絡,這讓合肥到北京、上海的距離縮短為四個小時和兩個多小時。到2020年,合肥將建成全國最發(fā)達的鐵路樞紐之一。 合肥GDP 6274億元,赫然列居全國省會第十。合肥奮斗多年,終圓夢擠進前十,霸都名號,也慢慢變成了現實。 三.房價過山車 就在2016年合肥人為高鐵樞紐的地位興奮不已時,合肥的房價又沖上云霄,讓有房的合肥人又驚又喜,沒房的合肥人又怕又愁。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當年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房價排名,合肥位列第一,年度漲幅為48.4%。在胡潤全球房價指數中,合肥房價漲幅位列第一。合肥的新城區(qū)濱湖新區(qū)房價更是突破兩萬。作為安徽省內唯一一個人口凈流入的城市,合肥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這些剛需置業(yè)者的增多以及投資客的加入,致使合肥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窗口期。 在此之前合肥一直是房價洼地,在鄰近城市南京2008年房價每平方米過萬的時候,合肥房價還在3000~5000元/平方米之間徘徊,直到2015年合肥房價才突破萬元。而此刻合肥經濟經濟發(fā)展的勢頭已經顯露無疑,隱然是崛起中的大都市。由此,合肥受到了炒房客的青瞇,2016年房價的暴漲,多半是“炒房團”帶來的大量熱錢推動。 “槍打出頭鳥”,合肥樓市的火爆和快速上漲很快引來了“限購”新政。進入17年,合肥房價一直下跌,據易居研究院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合肥全年成交量大幅下滑,降幅達56%,這其實僅僅是回調到了2016年限購時的水平,合肥房價漲幅也從2016年的全球第1位下滑到了全球第13位。 過去,合肥本地的名牌高校畢業(yè)生主要流向經濟發(fā)達的外省。今年秋天,96年出生的胡建即將在南京某211大學開始研究生生涯。“剛來大學的時候想留在南京,那個時候感覺南京比合肥好太多,但現在回去看合肥地鐵高鐵也有了,什么東西也不太缺,而房價又比南京便宜,回去也未嘗不可啊。”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且不構成投資建議。 --全文完-- |
|
來自: 茂林之家 > 《區(qū)域經濟/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