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一線操盤手的“逃命”秘籍——專訪威科夫理論專家、美國次本城基金總裁孟洪濤 ■本刊實習記者 林偉萍孟洪濤,1995 年進入證券市場,在華爾街有十年專業(yè)機構交易員的從業(yè)經(jīng)歷、曾是美國 通用電氣資產(chǎn)管理公司和美國銀行投資集團的資產(chǎn)管理風控總監(jiān)、 威科夫理論專家。 在 2008 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fā)前,他帶領投資團隊全身而退。從 2011 年開始,A 股也成了孟洪濤關 注領域。本周,這位華爾街的一線操盤手通過越洋電話接受了紅周刊的獨家專訪。他表示, 多年實戰(zhàn)經(jīng)歷告訴他, 從供求關系中深入挖掘市場表象后隱藏的主力意圖, 才能判斷準市場 走向。同時,他建議投資者建倉前就要做好風控,這樣才能鎖住利潤成功逃命。他認為當前 的 A 股處于區(qū)間震蕩行情中,主力還沒有發(fā)出買入信號,建議投資者輕倉觀望。 供求關系是市場走向的推手 《紅周刊》 :資本市場有句俗語“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會空倉的是祖師爺” 。這 句話在近期的 A 股市場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您曾在 2008 年的金融危機爆發(fā)前成功帶領團隊 堅定離場。投資者特別關注的是,您逃頂?shù)拿丶鞘裁矗?孟洪濤: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從判斷市場行為說起。對于一些有經(jīng)驗的投資者來說,均 線、MACD、CCI 等指標都可能被用來判斷市場走向。但我認為,供求關系才是市場走向的 推手。看供求關系主要有三個要素:一是價格;二是成交量;三是價格增速。這三個要素能 挖掘出市場中價格背后的操縱者,也就是主力的意圖和行為,看清主力的意圖,就能判斷股證券市場紅周刊 2015 年 8 月 18 日 市中買和賣的供求關系,供和求關系不平衡,市場就產(chǎn)生了方向。 《紅周刊》 :您能具體解釋一下如何通過供求關系判斷市場方向嗎? 孟洪濤:股票也是商品,商品價格上漲主要是供不應求。股票也一樣,處于上升階段, 也就意味著供不應求。但當供不應求的局面有變化時,意味著方向?qū)⒆儯L險即將出現(xiàn)。如 某只股票漲得很好,吸引大量投資者不斷進場。假設在 50 元買入,漲到 70 元附近時成交 量突然放大,比平時高出好幾倍。這時投資者就該反思,上漲過程中一直是供不應求,原來 買不到貨, 成交量上不來。 為什么到這個價位突然放量?這反映出市場上的股票供應量加大 了,也可以理解為主力正在集中出貨,籌碼一下增多了,原來買不到的投資者瘋狂吸籌,其 實預示著風險即將來臨。此時,已經(jīng)建倉的投資者就該做好出貨準備了。此外,還可從趨勢 線走勢來判斷。如某只個股一直呈現(xiàn) 45°走勢上漲,而某天上漲趨勢突然接近 90°的垂直上 漲,而且速度也同時加快,市場瘋狂,這說明目前的價位已經(jīng)接近主力機構的目標價,是市 場見頂?shù)谋憩F(xiàn)。 《紅周刊》 :看來主力是想把別人忽悠進來接盤,自己趁機出貨。如果看不清這點,賺錢 的美夢就會變成在山頂站崗放哨的噩夢呀! 那么, 通過供求關系又該如何判斷底部區(qū)域的到 來呢? 孟洪濤:道理是一樣的。股票價格下跌,是因為供大于求。原因有二,一是投資者被套不 接盤;二是主力機構認為價格不好不出手。但當某日一只個股成交量突然放大,且當天的最 高點和最低點的波動很大,很多投資者因恐慌而拋售時,主力就會趁機吸籌。正常情況下成 交量放大,跌幅應該加深,但如果下跌過程中,成交量很大但是跌幅特別小,這就說明有人 證券市場紅周刊 2015 年 8 月 18 日 在接盤,有大單把價格鎖住。此時投資者就可以適度進場抄底。 《紅周刊》 :威科夫理論的重點也是判斷主力的心理、動機和行為。您剛才講的供求關系 是威科夫理論與您實踐的結合吧? 孟洪濤:是的。威科夫判斷市場走勢就看成交量和價格,除此之外,不看任何指標和新 聞消息。他把市場看做一個區(qū)間,吸籌是該區(qū)間的底,派發(fā)是該區(qū)間的頂。他在吸籌價位建 滿倉之后,就等待市場達到自己目標價位后再出售。中間過程是漲是跌他都不太在意,除非 出現(xiàn)新的主力機構他才會進行調(diào)整。我 1995 年入行時,很依賴于指標,后來通過和威科夫 的學生交流以及實戰(zhàn)經(jīng)驗告訴我,市場不會跟著指標走,指標反映的多是表象而不是本質(zhì)。 后來我逐步拋棄對技術指標的依賴,現(xiàn)在是只看蠟燭圖和成交量。 《紅周刊》 :您說的主力,是什么性質(zhì)的主力呢? 孟洪濤: 我說的主力機構不是小機構, 是真正的有錢人, 指的是巴菲特、 索羅斯這類主力。 他們對國際市場形勢非常了解,各種消息比公眾更加靈通。我們可能沒有他們的消息渠道, 但這些主力對消息和形勢的判斷最終會通過買單或賣單等交易行為反映出來。 我們通過對價 格和成交量的分析,可以解讀出他們的想法,進而緊跟主力機構的步調(diào),提前殺入或撤退。 這是我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中能成功出逃的原因。 A 股主力還未發(fā)出明確信號 《紅周刊》 :您能結合供求關系,談談 6、7 月份的 A 股暴跌嗎? 孟洪濤: 這輪 A 股股災爆發(fā)邏輯和美國 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前的股市邏輯很像。 今年 3 月份滬指出現(xiàn)垂直上漲趨勢, 5 月份垂直上漲趨勢形成, 這時已經(jīng)超買。 很多人都瘋狂了, 證券市場紅周刊 2015 年 8 月 18 日 甚至賣房炒股。具體看,5 月份的最后一周成交量瘋狂增加,這是供應發(fā)生了變化,供應量 大增而且壓制住了需求量,這是第一次預警信號。接下來的 6 月份第一周,成交量沒有減 少仍在創(chuàng)新高,說明供應還在增加,這是市場第二次發(fā)出預警信號。6 月 12 日那周,價格 波動急劇減少,蠟燭圖幅度非常小,但成交量依然很大。有那么多人在買,為何價格還沒推 上去?因為有人在賣,賣盤非常大,把價格壓制住了。很顯然,這么大的賣盤不可能來自于 公眾,肯定是大機構。6 月 19 日那周,收盤已經(jīng)低于上一周的收盤價,說明大機構已經(jīng)在 降價過程中開始拋盤了,上面已經(jīng)沒有買家(如圖) 。這種情況和 2007 年熊市開始前的走 勢一模一樣,是進入調(diào)整的標志。 《紅周刊》 :暴跌后的 A 股場仍處于震蕩行情中。您如何看待當下的 A 股市場?下半年 或者更遠的時間,你覺得 A 股會是怎樣的行情呢? 孟洪濤:這次暴跌屬于超賣,跌得太快。超賣預示著反彈,但從中線來看,現(xiàn)在處于大的 區(qū)間當中,市場可能還會盤整一段時間,從目前來看,需求還是沒有上來,這很危險。未來 行情我不好下結論,目前就是等待,在主力機構沒有給出任何信號前不要輕易建倉,否則容 易被套。如果非要操作,可關注那些回調(diào)幅度比較淺、反彈比較積極的板塊或個股,如前期 的金融股就表現(xiàn)不錯,回調(diào)幅度少于上證指數(shù)。此外,當大盤有反彈或者上漲時,股票漲得 比大盤還要猛的個股也值得關注。 因為能托住這些股票的買家肯定是主力機構, 主力機構不 讓個股大幅下挫是因為他們有能力或有理由支撐這些股票。 《紅周刊》 :您剛才所談的震蕩區(qū)間指的是哪個區(qū)間? 孟洪濤:7 月 9 日的最低點和 7 月 9 日以來反彈的高點區(qū)間,就日線來看,是 3372 點 證券市場紅周刊 2015 年 8 月 18 日 ~4181 點之間。主力機構如果想讓市場往上漲,需要在這區(qū)間把籌碼吸足。吸足后理想的 現(xiàn)象是,一根長陽配合成交量突破區(qū)間頂部 4181 點,去掉壓制上漲的賣盤。 《紅周刊》 :突破之后就可以進場了嗎? 孟洪濤:不,等回調(diào)時入場。但也不是有回調(diào)就能進,還要看成交量。如果成交量很大, 說明浮動供應量很大,還是有投資者在逢高出貨,這時就不能入場。一般價格回落有 3~5 根蠟燭,而且成交量很清淡,這說明沒有新的賣盤出現(xiàn),投資者就可以進場。 特別要注意的是,真正的進場不是固定在某個指標上。像剛才所說,如果在 4181 點回調(diào) 后成交量沒有放大,那你在任何時機入場都可以。但危機管理方案必須跟上,如進場后沒有 出現(xiàn)強烈的逐漸沖高的趨勢,而是很弱的往上走恢復到 4181 點,就說明市場很弱,還是先 離場為妙。 做好風控才能踏實賺錢 《紅周刊》 :剛才您說的危機管理,就是風控,這在投資中至關重要,否則只能與利潤擦 肩而過或者死得更慘。 您做過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資本部門的資產(chǎn)管理風控總監(jiān), 您認為在投 資過程中做好風控的關鍵點有哪些? 孟洪濤:這一點確實特別重要,股民被套多數(shù)是因為缺乏危機管理方案。大家都希望股 票上漲,對風控卻沒有行動。炒股的人都知道,其實做危機管理并不難,從價格和交易量解 讀供求關系,危機管理方案就出來了。你買了某只股票,盼著它上漲就必須是供不應求的狀 態(tài)。如買了一只股票后,開始出現(xiàn)回調(diào)也不用怕,但是回調(diào)不能有成交量,沒有成交量顯示 市場在目前價格范圍內(nèi)沒有賣盤,你手里的股票是安全的。反之,你買了之后股票連漲了兩 證券市場紅周刊 2015 年 8 月 18 日 天,你很高興,可第三天開始放量回調(diào),收盤點位比前一天還要低,按照危機管理方案就得 果斷出場了,即使割肉也得出。危機管理方案往往能決定你最后是賠錢還是賺錢。 《紅周刊》 : 聽起來好像并不復雜, 但于普通的投資者來說, 也確實有這么簡單、 方便嗎? 孟洪濤: 做好風控, 單靠幾個指標是不行的, 因為市場是不簡單的, 背后的東西很復雜。 單靠幾個指標做風控短期來看可能有幾次會有效, 但是長期來看是容易導致虧錢的。 所以投 資者需要不斷學習,有自己的投資體系,才能真正能解讀市場。■證券市場紅周刊 2015 年 8 月 18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