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故宮遺址,卻見一個建有仿古房子的公園,名為明故宮遺址公園。六百年前朱元璋建都于南京的大明朝宮殿,沒有留下一磚一瓦。那輝煌的建筑群,現(xiàn)在只有寥落而孤寂的巨大石柱礎,“笑看”春月秋風。 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是原明朝皇城的遺址,與午朝門公園隔路相望,由東西兩側明故宮路圍合。為一片綠地廣場,顯得空曠而陳寂。查資料得知,此公園為2005年重新建設的。現(xiàn)免費向公眾開放。 進入公園前,先見一仿古建筑,不過是鋼肋水泥罷了。
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藍本,明朝初期的皇宮,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地址在元集慶城外東北郊。初稱“吳王新宮”,后又稱“皇城”。由于當時朱元璋尚未稱帝,故新宮建筑規(guī)模有限。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內廷建筑,東西兩側空地均未興建宮室,新宮東西寬790米、南北長750米、有門四座、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入午門為奉天門、內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為文樓、武樓。后為華蓋殿、謹身殿、內廷有干清宮和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稱帝。以應天府為南京,開封為北京。并于次年在鳳陽興建中都城,由于人力物力全被集中于中都城池和宮殿的興建,因此南京宮殿的擴建工作再度終止,此后數(shù)年間只對已有宮殿進行了必要的維修。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放棄營建中都的計劃,集中力量修建南京。此次修建,增設了午門左右兩闕,在奉天門左右增加了東西角門,并增建文華、武英殿等建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再次增建,在皇城外增設宮墻,以新墻之內為皇城,原皇城改稱宮城。在宮城前建造了端門,承天門、金水橋、形成“T”字型廣場,向南直抵1373年建造的洪武門。廣場東側為五部 (刑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門外),西側為五軍都督府。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師,建文帝出逃,馬皇后在宮中自焚死。朱棣即位后仍居于南京皇宮中,但同時下令以北平為行在,準備遷都。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建成,次年朱棣遷都北京,此后南京宮殿不再使用,但仍作為留都宮殿,委派皇族和內臣管理。 崇禎十七年(1644年),福王朱由嵩在此即位,一度建立南明政權。此時的明故宮內大多殿宇已經坍毀無存,南京太廟也早已被焚毀,朱由嵩進行了一些修復工作,興建了奉天門,慈禧殿等建筑。 至太平天國滅亡時,明故宮的宮殿和宮墻已基本無存。1929年修建的中山東路從明故宮遺址中穿過,將其劃為南北兩部。(文字引自: 紫云英)
華蓋殿址,下圖同
巨大的石住礎,直約有八十厘米 至一米,可知上面的木柱子的尺寸了。
謹身殿址,下圖同
南京皇城圖
奉天殿址,下同
|
|
來自: 安東老王 > 《2012江浙行(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