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故宮遺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中山東路333號。
明故宮,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地址在元集慶城外東北郊,明洪武十年(1377)建成。建文、永樂年曾增修。清咸豐三年(1853)毀于太平天國兵火。
初稱“吳王新宮”, 后又稱“皇城”。由于當時朱元璋尚未稱帝, 故新宮建筑規(guī)模有限, 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內(nèi)廷建筑, 東西兩側(cè)空地均未興建宮室。新宮東西寬790米,南北長750米,有門四座,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入午門為奉天門,內(nèi)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為文樓,武樓。后為華蓋殿,謹身殿。內(nèi)廷有干寢宮和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前朝后寢形制。原宮城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2公里。
洪武元年 (1368年),朱元璋即位稱帝,以應(yīng)天府為南京,開封為北京,并于次年在鳳陽興建中都城。由于人力物力全被集中于中都城池和宮殿的興建,因此南京宮殿的擴建工作再度終止。此后數(shù)年間只對已有宮殿進行了必要的維修。洪武八年 (1375年)朱元璋放棄營建中都的計劃,集中力量修建南京。此次修建,增設(shè)了午門左右兩闕,在奉天門左右增加了東西角門,并增建文華殿,武英殿等建筑。洪武二十五年 (1392年),再次增建,在皇城外增設(shè)宮墻,以新墻之內(nèi)為皇城,原皇城改稱宮城。在宮城前建造了端門,承天門,金水橋,形成“T”字型廣場,向南直抵1373年建造的洪武門。廣場東側(cè)為五部 (刑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門外),西側(cè)為五軍都督府。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師,燒毀了奉天殿等宮殿,建文帝失蹤。朱棣即位后仍居于南京皇宮中,但同時下令以北平為行在,準備遷都。永樂十八年 (1420年),北京宮殿建成,次年朱棣遷都北京,此后南京宮殿不再使用,但仍作為留都宮殿,委派皇族和內(nèi)臣管理。明故宮作為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皇宮,長達54年之久。遷都后,南京明故宮漸趨冷落。此后數(shù)百年間,風吹雨打,自然損壞嚴重。明英宗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謹身、華蓋等殿被雷電擊中起火。憲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大風拔太廟樹,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門獸吻”。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秋七月,暴風雨,江溢,郊社陵寢宮闕城垣皆壞”。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農(nóng)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的弟弟朱由崧逃往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延時,此時的明故宮內(nèi)大多殿宇已經(jīng)坍毀無存,南京太廟也早已被焚毀,以致朱崧只能在南京“即皇帝位于武英殿”了,因為金鑾寶殿已蕩然無存。朱由崧在位期間進行了一些修復(fù)工作,興建了奉天門,慈禧殿等建筑。
清滅南明后,改南京為江寧,將明皇城改為八旗駐防城,設(shè)置將軍及都統(tǒng)二衙門于明故宮中。還從太平門至通濟門加筑城墻予以隔離,明故宮建筑遭到很大破壞??滴跄觊g,曾取明故宮石料雕件修建普陀山廟宇。太平天國攻陷南京后, 沒有使用明故宮作為宮殿基址,而是在城中另擇新址營建新宮,此間拆取明故宮大量石料和磚瓦。至太平天國滅亡時,明故宮的宮殿和宮墻已基本無存。
1911年,新舊時代更替的混亂時期,英國人法雷斯還從明故宮遺址中拆走七塊石刻和三對石獅,運往下關(guān)揚子飯店進行裝飾。中華民國時期,曾計劃以明故宮地區(qū)為中央行政區(qū),但由于財力和戰(zhàn)爭的原因,該計劃沒有全部實現(xiàn),只是在明故宮遺址范圍內(nèi)修建了中國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和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資料陳列館。1929年修為了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安葬中山陵,新建了中山東路和逸仙橋,明故宮遺址被從中分為南北兩部分。至民國后期, 明故宮已成為一處小型機場。
1949年南京剛解放時,南京城由華東軍區(qū)的部隊實行軍管,由于明故宮一帶遺存很多,為了保護它們不受破壞,軍方特地將今中山東路北側(cè)以明故宮廣場為中心的60萬平方米范圍劃歸華東軍區(qū)作教練場之用。這個范圍內(nèi)不許興修建筑物。同時,還把這里的350個石柱礎(chǔ)全部埋入明故宮北側(cè)中軸線及其兩側(cè)。1956年,明故宮遺址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但是一直沒有很好地加以保護。1991年明故宮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2000年省大劇院改址另建,公園復(fù)建后為南京市首批免費公園重新對外開放。2005年和2006年的環(huán)境綜合整治,拆除原有的與遺址公園不相適宜的游樂設(shè)施和31間經(jīng)營用房。在原占用的陸地上嚴格按照遺址公園的風格建成綠地,旨在為游人提供懷古的空間,為市民提供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休閑場所,建成后的公園管理服務(wù)用房比過去減少600平方米,只占總面積的4.7%,而綠化面積達35600多平方米,占總面積的70%。
現(xiàn)明故宮遺址尚存午門、東華門、西安門(西華門)三處墩臺,內(nèi)外金水橋,太廟和社稷壇柱礎(chǔ),奉天門須彌座和柱礎(chǔ),花園假山下的石券洞等,地下埋有大批石柱礎(chǔ)等建筑構(gòu)件。午門五券洞門保存完好,紫禁城奉天殿前內(nèi)五龍橋及皇城前護城河上的外五龍橋尚存,石雕精美。
2006年5月25日,明故宮遺址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