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文化發(fā)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天然香料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人類不僅取之用之 還要歌之詠之 托之寓之 如屈原《離騷》中就有很多精彩的詠嘆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一千多年前 集中西方精湛技藝制作而成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見證了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楊玉環(huán)之間的愛恨情仇 楊貴妃最后在馬槐坡自殺 后來李隆基回到長安后 挖出了楊貴妃的墳?zāi)?/span> 只得到八個字: 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伴隨香爐的廣泛使用, 熏香風(fēng)習(xí)更為普遍,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象征著唐朝的開放與繁榮, 屈原在《離騷》中寫下了那么多精彩的詠嘆, 漢代還出現(xiàn)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熏香的“熏籠”, 以及能蓋在被子里的“被中香爐”,即“熏球”, 漢武帝本人有很精美的鎏金銀制薰?fàn)t, 大臣們向皇帝奏事前也要先熏香衣物, 奏事時還要口含“雞舌香”口香糖…… 由此可見, 香文化早已深入人心。 喜香是人類的天性,香的美是一種原始的、純樸的簡潔美,它輕柔、飄渺、樸實(shí)無華,又無處不在。香可以很容易地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空靈的氛圍,“一炷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閑”,香與道相逢,可以讓人放松身心,也可以讓人悟道入禪。 中國人很早就把博大精深的香文化應(yīng)用在日常生活中。一炷香、兩甌茶,朋友聚會時聞香、品茗、彈琴、作畫,案前要焚香助興,甚至連洗澡時也有沐香的習(xí)俗。到了唐代,香道已經(jīng)很盛行,宋元時期更是和茶道、花道、掛畫并稱為中國人的“四雅”。 香道,乃指從呼吸中享受香氣、養(yǎng)身健體、凝氣安神的一種高尚優(yōu)雅的方法。黃庭堅(jiān)所作的《香之十德》,稱贊香的好處有:“感格鬼神,清凈身心,能拂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里偷閑。”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dá)到沉靜、靈動的境界,于心曠神怡之中達(dá)于鎮(zhèn)定。 “香”有“末香”、“線香”、“瓣香”等多種?!澳┫恪本褪窍隳镜姆勰?。香末可以點(diǎn)燃熏嗅,也可以加入油料,涂抹人身袒露之處,以防蟲咬,所以也叫做“涂香”。 “ 線香 ”是條狀的香枝,它也叫做“仙香、長壽香”。據(jù)禪林象器箋“器物門”說:“或言仙香;雜抹眾香,加糊粘造之。其炷煙長久,故稱仙香;又云長壽香。其制繊長如線,故稱線香”。 “ 瓣香 ”就是香檀木的碎塊,因?yàn)榘烟茨九闪似味蔚男“辏越凶觥鞍晗恪?。又因?yàn)樯系忍茨灸耸窍阒兄畼O品,所以“瓣香”也叫做“大香”。 “余嘗凈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惫湃朔傧阒v究“器為人用”,在深房幽室之中,用矮桌置爐,與人膝平,桌上必備“爐瓶三事”,即指香爐、箸瓶及香盒三種器具。 香爐是最常見的香道用具,其外形各式各樣,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等。材質(zhì)多為陶瓷、石料或銅等金屬。香爐是一種意境的載體,“日照香爐生紫煙”,在香爐內(nèi)焚燒香草、香木或香料,其裊裊香煙宛若神山之上終年繚繞著的云氣。 箸瓶即用來放置香筷的瓶子,香盒是放置香品的容器,又稱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香盒既用作容器,也是裝飾香案、居室的物品。 香道講究靜觀不語,需要人們隨著裊裊升起的輕煙靜靜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陳去非的《焚香》代表了古人對品香的態(tài)度:“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毕愕雷非蟮氖且环N清曠之樂,那種依山傍水、爐煙方裊的情趣今天的我們唯有踮腳悵望,追尋那一縷青煙。 仁者愛人,靜者靜心,尋一安謐之處,擺上一只老式香爐,點(diǎn)上一柱香,靜坐,閉目,任香氣裊裊撲面,緩緩回旋,千種風(fēng)情、萬般意象紛呈眼前,如銜橄欖,其味咀嚼不盡;如聆簫音,余韻悠悠不絕,古人幽靜嫻雅的高雅正向我們緩緩而來。 古城宋街 現(xiàn)招香道館,制香館等各種香藝商戶 傳承千年香文化精髓 提升典雅香生活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