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曾在重慶做官,后來調(diào)任蘇州刺史,經(jīng)過三峽沿江而下去赴任。當(dāng)時(shí)秭歸縣有位詩人繁知一,一向仰慕白居易的詩名,聽說他要經(jīng)過文人雅士們最愛作詩的巫山神女祠,便事先在粉墻上用大字寫道: 蘇州刺史今才子, 行到巫山必有詩。 為報(bào)高唐神女道, 速排云雨候清詞。 ![]() 詩下面還留了姓名和聯(lián)系地址。常言道: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白居易看到繁知一的題詩以后,心情大好,便派人邀請他前來一聚,很謙虛地說:“好友劉夢得(劉禹錫,字夢得)告訴在下,他曾擔(dān)任夔州刺史,治理白帝城三年,一直想在神女祠題一首詩,最終卻沒有敢寫。 他離任之時(shí),來到這里認(rèn)真讀了墻上一千多首寫巫山的詩,認(rèn)為只有四首最好?!狈敝慌浜系貑枺骸案覇杽⒋笕艘詾槟乃氖鬃詈??”白居易便一一道來。 第一首名為《巫山高》,來自與宋之問并稱“沈宋”的初唐沈佺期: 巫山高 唐·沈佺期 巫山高不極,合沓狀奇新。 暗谷疑風(fēng)雨,幽崖若鬼神。 月明三峽曙,潮滿九江春。 為問陽臺客,應(yīng)知入夢人。 ![]() 第二首《巫山》,是宋之問、陳子昂的好友初唐王無競之作: 巫山 唐·王無競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陽。 裴回作行雨,婉孌逐荊王。 電影江前落,雷聲峽外長。 霽云無處所,臺館曉蒼蒼。 第三首題目也是《巫山高》,作者是“大歷十才子”之一的李端: 巫山高 唐·李端 巫山十二重,皆在碧空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帶風(fēng)。 猿聲寒渡水,樹色暮連空。 愁向高唐去,千秋見楚宮。 ![]() 第四首是《巫山峽》,乃張九齡的忘年交皇甫冉所作: 巫山峽 唐·皇甫冉 巫峽見巴東,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 朝暮泉聲落,寒暄樹色同。 清猿不可聽,偏在九秋中。 白居易吟完這四首詩,接著道:“夢得認(rèn)為另外那一千多首根本不配與此四首同列,就命人都給鏟掉了,才空出這么大一片墻壁給后人。但那四首詩確實(shí)都是古今絕唱,一般人是不敢輕易再寫了。今日在下也不寫,免得日后被他人鏟掉。”言畢哈哈大笑,邀繁知一同船而游,最終沒有在此留下詩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