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司馬遷在《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記載:“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突出了糧食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就主食來說,一向有北方人以面食為主,南方人以大米為主的說法。當(dāng)然,就大米來說,北方人、南方人都在吃,只是吃多吃少的差異。在此基礎(chǔ)上,中國歷史上曾因大米集中在某處交易,而形成了“四大米市”,分別為無錫、長沙、蕪湖、九江,又被稱為“江南四大米市”。 無錫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江蘇省的省轄市,無錫古稱梁溪、金匱,被譽為“太湖明珠”。該地區(qū)位于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蘇南部,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樞,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無錫建縣始于秦漢,沿用至今,歷史上曾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xiāng)。到了明、清漕運鼎盛時期,無錫已是太湖流域和兩浙漕糧集中地及江南著名糧食市場。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間,無錫糧食的吞吐量達到七八百萬石。 長沙 長沙市作為湖南省的省會,歷經(jīng)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xiāng)”、“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長沙地處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瀏盆地西緣,在清朝時期,湘江上運米之船千艘云集,易俗河已成為百谷總集之區(qū),年貿(mào)易額達200余萬擔(dān)。對于長沙來說,米市興旺除了因特殊的地理、經(jīng)濟地位外,更主要是建立在湖南全省糧食生產(chǎn)相對發(fā)達的基礎(chǔ)上的,湖南糧食總產(chǎn)量一度位居全國第三位。 九江 九江是江西省的省轄市,位于江西省最北部,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九江及附近縣歷史上就是魚米之鄉(xiāng),是米市的主要來源。再就是毗連的安徽、湖北兩省沿江等地的稻米。九江米市在贛北的轉(zhuǎn)運點有湖口、涂家埠、吳城,這三個城鎮(zhèn)都是靠江臨湖,方便大米的水運。除了是四大米市之一,九江還和福建福州、湖北漢口并稱為三大茶市。 蕪湖 蕪湖市是安徽省的省轄市,還是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與省會合肥市并稱為安徽省“雙核"城市。蕪湖有文字記載已逾2500年,,素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qū)”之美譽。中國歷史上,曾因大米集中交易而形成了“四大米市”,其大米市場西鄰蕪湖長江大橋、東鄰蕪湖機場、區(qū)內(nèi)有5000噸糧食專用碼頭,交通便利,占地2.1公頃,建筑面積1.6平方米,年服務(wù)成交糧食500萬噸。由此,蕪湖被譽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 文/情懷歷史 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ID:qinghuailishi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