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最幸運的詩人 一首詩照耀千古 一千三百多年前,有個叫張若虛的江南書生寫了篇題為《春江花月夜》的歌行。 在初盛唐之交,高手迭出的文字江湖里,僅憑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相較于李白、杜甫等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大詩人來說,張若虛無疑是低調的?,F(xiàn)存的資料中,有關他的介紹不過兩處:一處是在清代編纂的《全唐詩》中,不多不少剛好26個字: “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詩二首?!?/span> 另一處在《舊唐書·藝文志·賀知章傳》中,字數(shù)更少,統(tǒng)共只有6個字而已,還是介紹賀知章時附帶的,即“若虛,兗州兵曹”。 這兩段資料中透露出4個信息: 首先,這位叫“張若虛”的詩人是揚州人。作為一個揚州人,他一定無數(shù)次站在長江邊上,甚至可能在江中沐浴過。他一定在夜晚的什么高處,在一輪明月的朗照中望向長江的流水,或者在睡不著的晚上想著一瀉千里的江水,那時明月也在窺窗,窺看著他浩茫的心事。想象他寫這首詩的情景,在一個春天的夜晚,他凝眉靜思,落筆紙上,激情像江水一樣流淌。 其次,他當過一種叫“兵曹”的官。據(jù)史料記載, “兵曹”即“兵曹參軍”的簡稱,是唐代州府中掌管軍防、驛傳等事的小官。 其三,他是“吳中四士”之一,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 顏好有料的賀知章憑借出色的交際才能、人格魅力,在京城文化圈左右逢源、長袖善舞。迅速搭上了當朝宰相張說以及各支皇族,觸角甚至直沖唐玄宗。 草書一絕的張旭借著酒勁兒玩起了行為藝術,有時喝高了還用頭發(fā)蘸墨寫字,折騰到精疲力盡,一頭倒在未干的紙墨上呼呼睡去,人字合一……自從得了“張癲”的外號,加入到精神病人的行列,張旭的精神好多了,日益顯出一代“草圣”的風范。 中庸平和的包融則選了一條最保守也最穩(wěn)妥的逆襲之路,娶妻生子,培養(yǎng)后生。他的兩個兒子包何、包佶都很爭氣,飽讀詩書,縱聲雅道,從小就是親朋好友嘴里“別人家的孩子”。父子三人并稱“三包”,成為學霸之家,羨煞旁人。 相較而言,同一起跑線上的小伙伴兒,只有張若虛看似最不出彩。 第四,他傳世的詩歌只有兩首而已。 現(xiàn)存賀知章北宋初尚有詩集,后便集散詩亂了,現(xiàn)存詩約12首;包融到元朝時尚有一卷詩,而現(xiàn)只8首;張旭、張若虛詩何時散集,史無記錄,現(xiàn)見張旭詩僅六首絕句,張若虛詩僅2首古詩。 除了《春江花月夜》外的另一首《代答閨夢還》,風格接近齊梁體,水平不超過一般初唐詩。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所造? 其實不然! 奔流的江水淘盡無數(shù)風流人物,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在一代代人的誦讀里,一直留傳。聞一多贊譽這首詩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后人提起《春江花月夜》就會想到張若虛,似乎這《春江花月夜》就是他創(chuàng)造的,其實不然。 《春江花月夜》本是一首長篇歌行,屬于樂府《清商辭曲·吳聲歌曲》舊題。 關于《春江花月夜》的創(chuàng)制者是誰,說法并不統(tǒng)一,大致有陳后主與隋煬帝這兩種說法。 陳后主的陳叔寶所創(chuàng)制的清商曲,屬于吳聲歌曲,是他平日吃喝玩樂的文藝副產(chǎn)品。這位并不適合當皇帝的亡國之君平日就喜歡招呼宮里的女學士和御用文人,聚在一塊兒喝酒調笑,寫詩取樂。其中有個叫何胥的太常令,很有文采,他選了其中最艷麗的文字,譜成此曲。 他還有一曲更知名叫《玉樹后庭花》,因陳朝斷送在陳叔寶手里而成為后世皇帝的警鐘。兩首曲子都是清麗悅耳的傳世佳作。 手捧詩集,張若虛不禁操著老家的吳地方言輕聲吟誦出來: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 漢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楊廣這家伙品行不端、禍國殃民,寫詩倒是把好手!張若虛心下暗自感嘆。 好是好,可用五絕要寫盡春夜里的春江、春花、春月、思婦之美實在太難,不如改用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帝京篇》那樣的七言歌行,何必分二首三首,一篇之內(nèi)輾轉騰挪,一貫到底,豈不痛快! 與六朝極盡華麗之能事的風格不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清麗的筆觸一掃六朝以來奢靡文風,讓人感覺耳目為之一新。 宋代郭茂倩所編纂的《樂府詩集》中收了七首以《春江花月夜》為題的詩,張若虛之前有隋煬帝、諸葛穎,差不多同時代有張子容,而之后則有溫庭筠。 只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太過于出色,以至于后世之人只知他的《春江花月夜》,而不知有其他了。 唐代最美的詩 沉沒多年,終成爆款 后人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評為“唐代最美的詩”。當然是溢美之詞,但足可說明此篇爆款在古典詩歌史上一夫當關的霸氣地位??伤懊馈钡陌l(fā)現(xiàn)之路卻是崎嶇而坎坷的。 在唐代,它似乎沒有引起任何反響,甚至在宋代,乃至明代中葉以前,都絕少被提及。曲高和寡如司馬遷,將《史記》“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原因是復雜的: 一來當時身為一介地方小官的張若虛,寫出這樣一篇當時并不被主流文壇廣泛接受的歌行體,流量本來就極其有限,偶有打開讀到此作的讀者也只會認為這是張若虛閑來無聊的戲筆而已,鮮有人會認真細讀,讀完再去轉發(fā)的就更是寥若晨星。 二來《春江花月夜》的題目并不討喜,此題自從被亡國之君陳叔寶炮制出來后,慘遭歷代唾棄詬病,被認為是享樂誤國的精神鴉片。此后文人對此避之不及。而張若虛沒有因人廢文,欣賞這首樂府的藝術價值而為我所用,但并非所有人都有此眼光和覺悟,因此知音寥寥。 這些都導致這篇準爆款經(jīng)歷了盛唐、中唐、晚唐,又跨越了漫長的宋代、元代,久久縮在被人遺忘的黃卷角落里緘默不聞。 不知江月待何人”,這首詩一定是在等待慧眼識珠者——它終于等到了。所謂經(jīng)典要經(jīng)住時間的考驗,這就是不朽。 明代嘉靖年間,獨具慧眼的李攀龍編輯《古今詩刪》時從浩如煙海的唐人作品中發(fā)現(xiàn)此作,如獲至寶,果斷收錄其中。他因此成為改變張若虛寂寞身后事的頭號貴人。 此后,又有多位明代詩論家陸續(xù)捧場,張若虛的才學詩名以及他的《春江花月夜》才算正式開掛。 如萬歷三十四年(1606)成書的臧懋循《唐詩選》卷三,萬歷四十三年(1615)成書的唐汝詢《唐詩解》卷十一,萬歷四十五年(1617)成書的鐘惺、譚元春《唐詩歸》卷六,紛紛收錄此詩。明末成書,具體年代不詳?shù)绊懮醮蟮年憰r雍《唐詩鏡》也選錄了此詩。 有了明人的大力舉薦,清朝人順水推舟。清初所有重要的唐詩選本,不約而同地收錄此詩,評論一邊倒地各種盛贊。 張若虛和他的《春江花月夜》終于紅了。以至于《春江花月夜》的樂府詩題也被誤認為是張若虛創(chuàng)制,其實這只是他從陳叔寶的舊作里找的創(chuàng)作靈感。 雖然題目并非出自他之手,但內(nèi)容確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頂級原創(chuàng)爆款?!洞航ㄔ乱埂芬惨虼顺蔀楦呔恿餍懈枨判邪癜袷椎慕?jīng)典之作,傳頌千載不息。 皎皎月光照千古 1300多年前的那個春天的夜晚,揚州南郊的曲江邊,皓月當空,微風習習,春花搖曳,萬籟俱寂,偶有陣陣潮汐涌動的聲響傳來。 張若虛獨自佇立江邊,眺望遠方,萬物靜默中唯見一輪明月朗照,碧波萬頃,花林如霰,汀渚蜿蜒,江天一色。 仿佛置身一個跨越年代、貫通古今的神秘時空,不知今夕何夕……種種復雜的情緒凝聚成這首千古之作。 這輪孤月,慰藉了無數(shù)后人。 一代代人已不同,而相似的是人間的真情。 李白在《把酒問月》中寫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蘇軾在《水調歌頭》中寫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安恢麓稳恕?。 也不知人間還有多少人在等待著誰,一個“待”字,該會引發(fā)多少聯(lián)想和想象…… 比起當年張若虛詩歌表達的“此時相望不相聞”,現(xiàn)在即使相距遙遠也可通話,還可視頻,“相望”的是人的面龐,而不一定是月亮。 我們在感嘆時代巨大進步的時候,也感覺少了那種強烈的相思,所以每每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感動就非同一般。
關于《春江花月夜》,還有“孤篇壓全唐”之說,可見評價者對這首詩的喜愛程度。當然,可以不同意這種說法,但卻無法否認這首詩的永恒價值,就像無法否認張若虛詩中的那輪“孤月”。那是怎樣的超越,那是怎樣的高度,以普照萬物的光芒,喚起人間的真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