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翅的特殊技能——當(dāng)螺旋槳 話說趙匡胤創(chuàng)建大宋朝,是從人家后周孤兒寡母手里搶來江山,雖說老趙當(dāng)上皇帝之后表現(xiàn)還不錯,但多少也覺著自己這事干得有點不地道,所以特別擔(dān)心別人在背后嘀咕他,每當(dāng)看見有人竊竊私語,就犯疑心病,覺得是在說他。于是趙匡胤發(fā)明了一款帽子,帶有超長的帽翅,就像飛機螺旋槳一樣。帶上這種帽子,兩個人再想交頭接耳,可就不方便了,因為帽翅會碰在一起,要是挨得再近一點,帽翅甚至?xí)榈綄Ψ侥樕?,這正是趙匡胤追求的效果——叫你瞎說,打臉了吧? 宋太祖趙匡胤所戴幞頭,超長款帽翅 以上,是坊間流傳的,宋朝標(biāo)志性的長帽翅的來歷,很有意思,但我必須告訴你,這純屬扯淡。你翻遍歷史典籍,也不會找到有哪里記載著這種帽子是趙匡胤發(fā)明的,甚至宋代帽子的獨特款式,都沒怎么引起后人的注意,僅有一本元朝人寫的《席上腐談》曾記載:“宋又橫兩腳,以鐵線張之,庶免朝見之時偶語?!崩锩嬉矝]有趙匡胤什么事。 那么,真實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這要從3000多年前開始講起了…… 據(jù)挖墳的,啊不對,是搶救性挖掘的考古學(xué)家們發(fā)現(xiàn),商代以前的人們都是披頭散發(fā)的。但到了商代,人們看著不雅,就開始系頭巾了。那時候,頭巾是找一張正方形布頭,四個角系上四條帶子。其中前面兩條帶子系在下巴下面;后面兩條帶子系在頭后。這種東西呢,當(dāng)年叫做幞頭。幞頭意思就是覆頭,或者說蓋上亂糟糟的頭發(fā)用的,可以說是一種簡易帽子。 大概經(jīng)過了2000年的發(fā)展,到6世紀(jì)下半葉的北周時期,周武帝宇文邕要求將幞頭的戴法加以規(guī)范化。即將其疊起一角從前額向后包復(fù),將兩角置于腦后打結(jié),所余一角自然垂于腦后。同時以皂紗為之,作為常服。而這就是后世烏紗帽的最初雛形,而幞頭這種帽子也開始朝著飛機螺旋槳化的方向發(fā)展了。 唐朝,飛機螺旋槳化明顯加快。帽子從軟榻榻的變成了硬殼的,簡單說就是將帽子外面塑形(比如一個圓形的、分為前后兩部分的、前后兩部分前面低后面高的等),然后再在里面加層襯。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帽子可以直接戴在頭上,結(jié)果四根帶子也就顯得比較多余了。多余了怎么辦?唐朝人自有辦法。他們將前面的兩條帶子系到帽子上面,形成一個蝴蝶結(jié)。剩下的兩條在腦后的垂腳則在里面襯上絹、紙板甚至是鐵絲,或下垂如燕尾、或如飄帶般長長拖在后面??梢哉f已經(jīng)十分接近宋代的官帽樣式了。你看,唐太宗和唐玄宗就非常喜歡這樣的帽子,他們的帽子基本也都是有蝴蝶結(jié)的。可見,對蝴蝶結(jié)的愛好不是現(xiàn)代人的專利,因為那時候的人們就已經(jīng)喜歡上帶蝴蝶結(jié)的帽子了。 唐太宗所戴帽子,已經(jīng)接近宋代官帽樣式 到了宋朝呢,有個皇家宗室叫趙彥衛(wèi)的,根據(jù)皇室的家譜,知道他是趙匡胤弟弟趙光美(就是評書里常說的八賢王)的后代,曾寫了一本叫《云麓漫鈔》的書,里面記載了不少唐宋時代的歷史。在這本書里記載著,唐滅亡后的五代時期有個國家叫后漢,后漢高祖名叫劉知遠(yuǎn)。在他還沒當(dāng)皇帝,任并州衙校的時候,曾經(jīng)出訪南邊的楚國。當(dāng)時,他見楚國的國君馬希范的帽子上有兩個翅,都是向上的“L”型,就問:“這兩個翅叫什么呢?”馬希范說:“這是龍角啊?!眲⒅h(yuǎn)就心想,這個帽子帥啊,我也來一頂吧。但是劉知遠(yuǎn)不敢自己也叫龍角,因為犯上呢,犯上就要殺頭。所以他就將“L”型的變成了“—”型,兩邊各長1尺多(40厘米),每天戴著那叫一個高興。后來等他當(dāng)了皇帝,就將這種帽子推而廣之,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戴上了這樣的帽子。 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螺旋槳似的的帽子根本不是專門為了防止官員交頭接耳而特別設(shè)計的,這僅僅是一種外露裝飾的夸張裝飾化傾向而已,或者說純粹是人們?yōu)榱俗屪约猴@得更帥而做的。其實,在北宋王得臣在《麈史》中有相似的記載。另外,在官方史書《宋史·輿服志》諸臣服裝(上)的那部分中也有記載,帽翅變成平直是五代時候的事情。 宋朝時期,一高一矮似的帽子從圓形沒有棱角,變成方正的有棱角的帽子,而且以黑色為主,其他顏色兼而有之。幞頭后面的翅,不只有我們所見的兩根長翅。據(jù)《夢溪筆談》說,當(dāng)時已經(jīng)分有“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fēng)” 五等。沒錯,這時候,帽子的飛機化終于完成,而且還至少出現(xiàn)了5種螺旋槳。 直腳又叫平腳或者展腳,就是我們經(jīng)常在電視上所見的宋朝標(biāo)準(zhǔn)官帽。這種幞頭,或者應(yīng)該叫烏紗帽,無論貴賤,所有人都能用。但問題是這樣的帽子太過招搖。 頭戴直腳幞頭的宋朝官員 比如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宰相寇準(zhǔn)微服出行視察民情。他著青衣、戴小帽,打扮成書生模樣,在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私訪。當(dāng)他和一個老頭子談話時,老頭子對寇準(zhǔn)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現(xiàn)出異乎異常的恭謙??軠?zhǔn)感到奇怪,故意發(fā)問:“老先生,鄙人乃一介書生,請你隨便些吧。”老頭子笑著說:“相公莫非隱瞞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 笨軠?zhǔn)一聽更加疑惑:“我和你老素不相識,怎么說我是朝廷命官呢?”老頭子說:“相公,剛才你通過狹巷時側(cè)身左顧右盼,生怕有東西碰著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長翅帽,哪會有這樣的習(xí)慣動作?” 大家想象,如果每個人都戴著不能摘掉翅的帽子在街上走,那每個人不都得前后左右距離1米以上,要不就會被帽子翅所誤傷。正因為這個原因,到到北宋中期,這兩個外展的翅改成可以摘掉的,并不是固定在帽子上的。當(dāng)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刷洗更加方便。 局腳幞頭,即彎曲的幞頭腳,就是將直腳幞頭的兩根長翅的尾端卷起來,形成“C型””S型”或“螺旋型”。戴這種帽子的常見于狀元、翰林學(xué)士等文官,比如當(dāng)年著名的翰林學(xué)士包公就特別喜歡戴這樣的帽子。 包公戴的是局腳幞頭 今天,我們在京劇《鍘美案》里就能看到,包公坐在審案的大堂上,頭上戴的就是這樣的帽子,以顯示其開封府尹的權(quán)勢和地位。同時,包公還念著著名的貫口:“駙馬爺近前看端詳 上寫著秦香蓮三十二歲 狀告當(dāng)朝駙馬郎 欺君王瞞皇上,悔婚男兒招東床,殺妻滅嗣良心喪 逼死韓琪在廟堂,將狀紙壓在爺?shù)拇筇蒙?。?/div> 交腳幞頭,顧名思義就是兩腳相交,即將直腳幞頭的兩根長翅對折,然后再在上面交叉成“X 型”。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和包公唱對手戲的那位龐太師就是戴這種帽子的。而確實也是,戴這種帽子的常見于皇親國戚,如某王、三公等。某電視劇認(rèn)為包公的得力助手公孫策就是戴的這樣的帽子,很顯然是越制了。 這頂交腳幞頭,公孫策其實是戴不得的 朝天幞頭,就是兩腳直上,即將直腳幞頭的兩根長翅對折,然后再折成兩根平行朝天的電線桿似的。戴這種帽子的常見于各類官員。 順風(fēng)幞頭,就是將兩根翅一起折向一邊,如同比目魚似的,一邊有兩根翅,另一邊沒有翅。另外也有人認(rèn)為是一邊下垂,一邊上抬,就如同“∽”符號一樣。這種帽子的常見于平頭百姓。 另外,我們還常見一些太監(jiān)或雜役,一般戴著沒有翅的幞頭,盡管沈括沒有記述,我覺得也屬于宋朝常用的幞頭。 對于后面的幾種幞頭,宋人的《迎鑾圖》,上面幾乎有宋朝能看到的所有帽子形式,大家可以仔細(xì)看看。 《迎鑾圖》局部,可見多種宋朝帽式 到宋朝,幞頭基本定型,也就成了我們在影視劇里經(jīng)常所見到的樣子。明朝雖然出現(xiàn)了圓翅,但其他的幾類基本都繼承于宋朝的樣式,并沒有更大的改變。不過呢,因為帽翅都用長的或圓的體現(xiàn)不出來某些位居人臣的高官,所以明朝皇帝為了獎賞一些有功之臣,在帽翅的邊緣,特意允許他們鑲了玉,以顯示自己的地位。比如海瑞的帽子上就有鑲的玉。清朝沒有繼承明朝的習(xí)慣,也就不再有這種帽子了。 我估計有人說了,你說了半天,一直說宋朝的帽翅越來越長,沒說有人拿它當(dāng)螺旋槳用呢?呵呵,下面就來了。 據(jù)說呢,在明朝中葉,大致是嘉靖年間,山西的戲曲行里出現(xiàn)了一種新劇種——蒲劇,該劇種是今天山西梆子(晉?。┑氖甲妗F褎±镉幸粋€專門的特技,叫做帽翅功。也就是,戲曲演員要利用耍帽翅來表達角色心理活動。耍帽翅完全由脖頸及后腦勺控制,需刻苦磨練方能運用自如。此外,帽翅上的彈簧也要長短軟硬適度,便于演員控制。 如著名戲劇《徐策跑城》就是帽翅功的經(jīng)典之作?!缎觳吲艹恰肥茄覍⒐适轮?,講述了唐朝徐策養(yǎng)子薛蛟持徐策書信到韓山,搬來薛剛、紀(jì)鸞英夫婦人馬,欲反上長安。徐策聞報大喜,不顧年邁,上城觀望,見薛家兵精馬壯,益為歡悅,飛跑入朝,代其雪冤。并迫使朝廷殺了當(dāng)年在元宵節(jié)與薛剛無理取鬧的奸相張?zhí)熳糁訌執(zhí)?。演員在搖起帽翅的時候,帽翅就如同螺旋槳一樣,在演員帽子兩邊或是一邊轉(zhuǎn),或是兩邊一起轉(zhuǎn),甚至是兩邊帽翅朝著相反的方向轉(zhuǎn)。 蒲劇《徐策跑城》中的帽翅功 后來,這種帽翅功被晉劇、婺劇,甚至是京劇學(xué)了去,在一些需要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活動劇烈的時候,就表演帽翅功。就這樣,帽翅真的變成了螺旋槳。 今天,宋朝帽子飛機螺旋槳化的歷史,就給大家講到這里。下次大家出門,如果有人談起宋朝帽子的事情,相信你們一定已經(jīng)有了很多談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