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學/中學_2018年統(tǒng)考改革,... 廣告 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高中語文真題及解析 2018-01-14 16頁 5.0分 用App查看 ?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真題試卷 《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時間 120分鐘 aaa 滿分 150分) 百度閱讀發(fā)錢啦,限時領! 一、單項選擇題(共 15小題,每小題 3分,共 45分) 1.學習《記念劉和珍君》,教師向學生介紹其他敘事性散文,下列合適的是() A.《故都的秋》B.《荷塘月色》C.《小狗包弟》D.《拿來主義》 【答案】CaaaA 項,《故都的秋》是抒情性散文。B 項,《荷塘月色》是抒情性 散文。C 項,《小狗包弟》是敘事性散文。D 項,《拿來主義》是雜文。 2.某教材設置了“現當代戲劇鑒賞”單元,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梳理戲劇矛盾, 掌握現當代戲劇的基本特點,下列適合推薦的現當代戲劇作品是() 【答案】BaaaA 屬于古典戲劇。B 喜劇。C A.屈原 AAA 韓愈 AAA 湯顯祖 B.屈原 AAA 蘇軾 AAA 王實甫 C.杜甫 AAA 蘇軾 AAA 王實甫 D.杜甫 AAA 韓愈 AAA 湯顯祖 【答案】Aaaa 從“香草”“九歌”等關鍵詞可以看出(1)贊美的是屈原。所謂 “金石文章”,是指韓愈的文章“擲地有金石聲”;所謂“空八代”,源自蘇軾 的評價“文起八代而衰”,認為自從漢魏八代以來,只有韓愈的文章符合道通。 由此可見,(2)贊美的是韓愈?!坝褴谩笔菧@祖于萬歷二十六年從遂昌辭 官歸家以后,新建用來寫作、會客、家宴和演戲的居所。湯顯祖祖籍臨川縣云山 鄉(xiāng), 其代表作品 《還魂記》 《紫釵記》 《南柯記》 《邯鄲記》 合稱為 “臨川四夢” 。 故(3)贊美的是湯顯祖。 ? ? 4.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是“品味小說語言,賞析人物形 象?!毕铝薪虒W環(huán)節(jié)與這一教學目標相吻合的是() A.了解《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背景 B.介紹出場人物之間的關系 C.感受王熙鳳鮮明的個性特征 D.體會作者的小說創(chuàng)作風格 【答案】CaaaA 項,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不能達成該教師的教學目標。B 項,“介紹出 場人物之間的關系” 只能讓學生了解小說中復雜的人物關系, 不能很好地達成教 學目標。D 項,“體會作者的小說創(chuàng)作風格”與該教師的教學目標無關。 5.“竹”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往往具有高潔、超脫、堅韌的意味,某教師引 導學生梳理含有“竹”意象的詩詞,下列不適合的是() A.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答案】 DaaaA 項, 出自王維的 。 C 項, 出自鄭板橋的 《竹石》 。 D , 所用的意象是 “松” 。 6.教師引導學生研讀 () 【答案】Aaaa 流傳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 家、縱橫家、兵家、醫(yī)家。A 項,《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墩?語》 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的, 至漢代成書, 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 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由此可見 A 項符合題干。B 項,《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教育家顏之推的 著作。C 項,《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被列為 “二十四史”之首。D 項,《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 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 編年體史書。 ? 7.教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初步了解詩歌主要內容后,有學生舉手說:“老師,我讀到的是海子的孤獨感,而且他想要擺脫孤獨,所以他寫到‘從明天 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绷碛幸煌瑢W發(fā)言:“老師, 我也讀到了海子的孤獨感, 但我認為他并不想擺脫孤獨, 所以他寫到了 ‘從明天 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他說的是通信,而沒有說見面?!?針對學生認識上的分歧,下列教師的教學行為不恰當的是() A.請學生繼續(xù)分享閱讀的感受,結合關鍵語句探究詩歌意蘊 B.表揚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表達對作品的個性化理解 C.補充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等知識,統(tǒng)一對詩歌主題的認識 D.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就課堂爭論的問題書面表達個人見解 【答案】 Caaa《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 》 “注重個性化的閱讀, 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 獲得獨 特的感受和體驗。 思辨能力和批 判能力?!盋 的緊張感, 恰 當的是() D.以角色扮演替代對課文的分析 【答案】BaaaA 項,通過“設置情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達成“讀出情 節(jié)的緊張感, 讀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和個性特點” 的要求。 C 項, “通過情景再現, 把握作品風格”與題干要求無關。D 項,角色扮演確實能夠很好的完成“讀出情 節(jié)的緊張感, 讀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和個性特點” 的要求, 但是不能替代對課文的 分析。 9.《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課外閱讀”提出具體教學建議,某教 師根據這些建議使用“語文讀本”,下列使用方法不恰當的是() A.教師鼓勵學生運用從精讀中獲得的知識和經驗,自主閱讀課本 B.每學期至少要用一半的課時學習語文讀本,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 C.教師向學生推薦語文讀本中與教科書閱讀單元相配合的選文 D.以語文讀本所涉作家為基礎,向學生推薦其他課外閱讀篇目 【答案】Baaa《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閱讀與鑒賞”教學實施中指 出:“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 適時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的課外讀物。”B 項,“每學期至少要用一 半的課時學習語文讀本”不恰當,使用的課時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10.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在引導學生品味詩歌語言、賞析意境之前,教 師播放赤壁實景圖片并配以磅礴的音樂。 下列對該教學資源使用的評價, 不恰當 的是() A.營造情感氛圍,可引領學生進入詩歌意境 B.契合詩歌的意境,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C.實景再現,先入為主,影響學生展開想象 【答案】DaaaD 實景圖片、 教師能有效地利用現代 (1)演講針對什么人? (3)演講要達到什么目的? 任務二:再讀課文,分析文本結構。 任務三:三讀文本,揣摩重要語段。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揭示了 100年后美國黑人的生活處境?用了什么修辭手 法? (2)哪幾段描述了馬丁·路德·金的夢想?請?zhí)幚聿⒎治霰磉_了作者的什么心 思? (3)馬丁·路德·金號召黑人采用怎樣的方式實現夢想?反對哪些做法? 任務四:角色扮演,體悟作者情感。 假設自己是作者,選擇最喜歡的段落進行演講,體悟其中蘊含的情感。 ? 對上述內容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任務一重在引導學生初步提取文本信息 B.任務二重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脈絡 C.任務三重在引導學生深入演習文本內容 D.任務四重在引導學生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答案】 DaaaD 項, 任務四通過朗讀的方式, 重在引導學生體會全文蘊含的情感。 12.閱讀某教師教學《登高》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按照要求答題。 提到杜甫的詩歌, 我們自然想到他特有的 “沉郁頓挫” 的詩風。 請看大屏幕:“ ‘沉 郁’指內容情感, ‘沉’即‘深’,指內容的深刻、深廣、深厚; ‘郁’即‘積’ , 指內容的凝重、含蓄,也指題材嚴肅,意境雄渾,感情深沉,‘頓挫’則指情感 和音韻的表現技法; 從情感抒發(fā)的角度, 千回百折, 郁結難舒。 ” 請同學們結合上面的解釋討論:的意味來 嗎? 【答案】 AaaaB 項, 教師對 “沉郁頓挫” 的解釋意在讓學生理解杜甫詩風的特點, 沒有必要從音韻學的角度詳細說明。C 項,教師先解釋名詞再引導學生討論,意 在引導學生理解題目的含義,發(fā)散學生的思維。D 項,教師解釋概念,有利于學 生深入思考并探究沉郁頓挫的含義。 13.閱讀某會考試題,按要求答題。 結合《燭之武退秦師》的選文和下面“課文背景形勢圖”,用選文原句填空。 (缺圖) 從形勢圖看, 晉國處在秦、 鄭之間, 攻打鄭國對進過最有利, 而對秦國利益不大。 因此,燭之武在與秦伯的談話中,首先以“①”,說明即使消滅鄭國,秦國也無 ? 法越過別國統(tǒng)治鄭國;又以“②”說明晉國的擴張意味看秦國勢力的削弱;最后 得出亡鄭是“闕秦以利晉”的結論,成功說服了秦伯。 對上述試題測試目標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體現讀圖時代特點,重點考查學生讀圖能力 B.考查學生融合不同領域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C.考查學生借讀文言文和處理圖文信息的能力 D.考查學生對多類型文本信息的綜合處理能力 【答案】AaaaA 項,該試題的測試目標不是側重于對學生讀圖能力的考查。而是 側重于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14.閱讀論文《發(fā)掘、發(fā)現、發(fā)展:作文教學指導的三個視角》的片段,按要求 答題。 學 C.激發(fā)寫作興趣與提升寫作能力相輔相成彼此促進 D.想象作文是發(fā)展學生寫作素養(yǎng)和寫作個性的關鍵 【答案】CaaaA 項,說法過于絕對,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B 項,表述過于片面,除了發(fā)掘學生的寫作潛能,還要發(fā)展學生的寫作素材和寫 作個性等。D 項,于文無據,文中沒有提到該觀點。 15.閱讀綜合性學習“古代詩文朗誦展示會”活動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題。 第一階段,自選篇目。學生可從教科書、《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推 薦課外閱讀篇目或其他書籍中,選擇適合朗誦的古代經典詩文。 第二階段, 班級評優(yōu)。 學生資源組合, 自己排練, 然后在班內展示, 各班評選 1~ 2個優(yōu)秀朗誦節(jié)目。 ? 第三階段,年級展演。參演學生自聘指導教師,進行加工排練。評委團依據公開 的展演評價標準,對各節(jié)目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設置優(yōu)秀組合、優(yōu)秀個人、最 佳表演創(chuàng)意、最佳詩文改編等多個獎項,讓參演的學生人人有獎。 對上述內容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搭建校園明星成長平臺,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表演興趣 B.多角度評價,體現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C.以選拔優(yōu)秀學生為目的,促使他們更快、更好地成長 D.評獎沒有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無法發(fā)揮診斷和激勵功能 【答案】BaaaA 項,說法錯誤,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對古代詩文的閱讀興趣。C 項,說法錯誤,不是以選拔優(yōu)秀學生為目的的。D 項,“人人有獎”可以對學生 起到激勵的作用。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 3小題,第 16題 17題 8分,第 18題 12分,共 40分) 生:好像明白了。 這首詩是用來懷念這段故事的,但也有人說是他自傷身世。 師:同學們很聰明。 有人考證, 說 “錦瑟” 是一個姑娘的名字, 李商隱很喜歡她, 但是兩人后來沒成, 所以這首詩是表達愛情主題的。 又有人說這種解釋不對, “錦 瑟”是一種樂器的名字,是李商隱的妻子王氏最喜歡彈奏的。明白什么了? 生:這首詩是表達懷念,追悼亡妻的。 師:好的。又有人說,這首詩既不是愛情主題,也不是追悼亡妻,他表達的是自 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點,說這首詩是李商隱六百多首詩的“序”,現在李商隱的詩集 比較好的版本就是這本《李商隱詩歌集解》,說《錦瑟》是他的一篇序文,這個 觀點是錢鐘書先生提出來的。又有人說, 《錦瑟》這首詩是一首政治詩,所表達 的是自己一生不得志。 還有人說, 這首詩不能用具體的內容概括, 它所包含的內 ? 容很多, 既有對自己愛人的思念, 也有政治上不得志的悵然若失, 可能還有很多 很多……我們不能把它定為某個具體的意思, 所以, “一篇 《錦瑟》 解人難” 啊! 同學們,你們希望是哪一個?我們如何去認識它呢?(眼神充滿期待) 生:我覺得作者創(chuàng)作時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想到了, 然后寫成一首詩, 這些 “可 能” 都是后人附加的。 作者是依托自己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寫成的, 所以要了解作者 的生平情況,才能理解。 生:這個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關系。 這首詩有作者的意義, 而讀者在讀的時候會 有自己的讀者意義,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師:同學們開始懂詩了, 剛才兩位同學的發(fā)言, 涉及到我們中國古代試論中非常 重要的兩種基本觀點:“知人論世”和“詩無達詁”,這里有一個讀詩的規(guī)律問 題, 老師讀了幾十年詩, 現在才懂了一點點。 詩歌。 [問題] 難題的。(10分) 分) 【參考答案】 (1) 解決了 “一 ①《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建議:“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chuàng)設良 好環(huán)境,提供有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tài)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 閱讀心理的獨特性, 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 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 發(fā)表不同意見。 ” 材料中,該教師并沒有直接將《錦瑟》的思想感情傳達給學生,而是通過一系列 富有層次性的提問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不同的理解。 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閱讀教學在師生的平 等對話中展開。 案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獨立閱讀進行了必要的點撥, 引導學生理 解了詩論中“知人論世”“詩無達詁”的基本觀點,有助于學生認識到《錦瑟》 的多義性。 ? ③突出詩歌教學的重點,對詩歌等文學作品,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 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 鼓勵學生積極地、 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文本意義。 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 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chuàng) 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 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 案例中教師的教學突出 了該教學重點。 ④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案例中,教師通過“知人論世”,深化學生對《錦瑟》 內涵的理解。教師在學生理解了《錦瑟》的多義性及“知人論世”的方法之后, 引導學生課后查找李商隱生平的資料并撰寫隨筆“《錦瑟》背后的故事”,在自 主探究中深化對《錦瑟》內涵的認識。 ①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起到了激勵作用, ②能夠激發(fā)自主探究意識, 以及借助有關資料 評價作品的能力。 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把握 促使學生積極了解作品的寫作 閱讀下面的學生作文,完成第 題。 尋找 ①有人說, 人生就像一株蒲公英, 風一吹就散, 飛到各處, 但只有一處最為適合。 說的不錯,人生也需要走許多彎路,我們一邊成長,一邊尋找,尋找那最適合我 們的未來。 ②對我來說,尋找就是人生。有人說,活著和生活不同。那是因為活著需要的是 物質, 而生活需要的是精神。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 原本只考慮自己的 大腦也開始為別人著想, 原本并不在意相貌的自己也開始梳裝打扮, 而這就是在 尋找快樂。 人這一生, 就是為了得到這樣或那樣的東西而存在, 沒有了這樣的想 法,人就如同一具行尸,他的眼睛是無神的,靈魂是空洞的。人生因為尋找而充 滿色彩,而在尋找的過程中,會遇到挫折、困難,克服它們,就會讓我們成長, 從而有能力去尋找更加適合我們的東西。 ? ③尋找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例如尋找知識就需要付出時間, 在不斷尋找的過 程當中, 我們不得不放棄一些我們認為并不那么重要的東西。 我們把青春給了知 識,把羞澀給了勇氣,把忸怩給了堅強。我們換取了一些自己所想要的東西,而 這些是為了讓自己以后能去交換更重要的東西。 尋找, 就是改變自己, 使自己更 加成熟。 ④尋找, 還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曾吸食大麻和可卡因可以探求 “我 是誰” 的問題。 或許我們也需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去尋找自我吧。 但是這個社會中 的阻礙太多了,電子科技就將我們的生活完全改變,我們無節(jié)制地玩手機電腦, 也許游戲里的“滿級”成為了我們最主要的目標。但在我看來,人生是最難完成 的游戲, 其中勝出的人更應受到敬仰。 因為在這個社會里, 最重要的是找到自我 ⑤尋找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那是因為我們 的條件不同, 目標不同。 經過不同的 道路, 未來就在迷霧的那一 [問題] 分) 辛”改為“艱辛”。 病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曾吸食大麻和可卡因可以探求“我是誰”的問題。 改為: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曾借助吸食大麻和可卡因的方式來探求 “我是誰” 的問題。 18.請指出該作文在論證方面的一個缺點,并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12分) 【參考答案】文章圍繞“尋找”話題,提出“尋找就是人生”“尋找是需要付出 一定的代價的” “尋找是成功的必經之路”等觀點,但是論證不充分,全文基本 都是運用道理論證的方法,反復陳述“尋找”,缺乏豐富的事例,導致觀點缺乏 說服力, 建議舉出通過尋找獲得成功的相關事例、 名言警句等, 以增加文章說服 力。在論證“尋找,還是成功的必經之路”這一分論點時,舉了奧巴馬吸毒去探 尋“我是誰”這一問題的事例,例子不恰當,建議更換事例。 ? 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 3小題,第 19題 20分,第 20題 20分,第 21題 25分,共 65分) 閱讀文本材料和具體要求,完成第 19~21題。 《邊界望鄉(xiāng)》原文 說著說著 我們就到了落馬洲 ① 霧正升起,我們在茫然中勒馬四顧 手掌開始生汗 望遠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xiāng)愁 亂如風中的散發(fā) ② 咯血。而這時 一只白鷺從水田中驚起 飛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來 而這時,鷓鴣 ③ 以火發(fā)音 那冒煙的啼聲 一句句 穿透異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燒得雙目盡赤,血脈賁張 你卻豎起外衣的領子,回頭問我 ? 冷,還是 不冷? 驚蟄之后是春分 清明時節(jié)該不遠了 我居然也聽懂了廣東的鄉(xiāng)音 當雨水把莽莽大地 譯成青色的語言 喏!你說,福田村再過去就是水圍 ④ 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 1979.6.3后記:1979年 3 馬洲之邊界, 當時輕霧氤氳, 而耳邊正響起數十 吧。 游客眺望內陸的旅游點。 山躑躅, 與杜鵑鳥同名。 ③鷓鴣, 作者簡介 洛夫,1928年生,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陽人。20世紀 40年代去了臺灣,有詩集 《靈河》《石室之死亡》《眾荷喧嘩》《因為風的緣故》《月光房子》《漂木》 等,詩論集《詩人之鏡》《洛夫詩論選集》,譯著有《雨果傳》。 課文介紹 該課文選自某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大地 的歌吟” , 本單元精讀課文為 《河床》 (昌耀) ; 略讀課文為 《金黃的稻束》 (鄭 敏)、《地之子》(李廣田)、《半棵樹》(牛漢)、《邊界望鄉(xiāng)》(洛夫)。 單元說明 本單元的詩歌不單是借景抒情, 而且力求通過具體的物象、 聯想和思索, 表達具 有思想含量的詩意,詩人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法將“詩”與“思”融合在一起。在 ? 教學中, 要引導學生感知作品蘊涵的哲思, 體會詩的意象與詩人的沉思之間的關 系,并感受詩人個性化的語言表達。 “詩”與“思”的融合:本單元幾首詩注重發(fā)揮形象的力量,把熾烈的情緒和抽 象的觀念密切結合,使“思想知覺化”說理時不致枯燥,抒情時不致顯露,寫景 時不止于靜態(tài)。把詩歌的“肉”和“骨”恰當地結合起來,使讀者透過意象浮想 連篇,進而體悟詩歌深刻的思想,雋永的情味。這些詩蘊藉含蓄,重視內心的發(fā) 掘。只要我們圍繞每首詩的題目,尋找相關的話語,形象,便能很好地理解詩人 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 通過新奇的意象激發(fā)想象:本單元的詩歌都以連綿不斷的新穎意象表達蘊藉含蓄 的情感, 通過氣氛的渲染, 構成一幅幅想象的圖景。 他們力求智性與感性的融合, 注意運用比喻, 象征激發(fā)聯想與想象, 把思想寄托于活 潑的想象和新穎的意象中。 只要悉心體會, 就能 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在語言方面, 洛夫以魔術般的 語言, 語言模式, 從而獲得新奇而陌生的 美學效果。 閱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詩歌、 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探索作品的豐富意 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學習鑒賞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各自的藝術特性,注 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學生情況 高二年級第一學期,班額 50人。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 PPT,播放音頻、視頻文件,投影實物。 19.根據上述材料,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并具體說明確定的依據(不可照抄材 料)。(20分) 【參考答案】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詩歌寫作背景,領會洛夫詩歌奇特意象及豐富意蘊。 ? 過程與方法:通過賞讀結合、 多形式朗讀和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 體會洛夫魔術 般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中蘊涵的濃烈的思鄉(xiāng)情懷。 確立依據: (1)教學目標的設立要符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從知 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 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 的提高。針對“詩歌與散文”系列的選修課提出“應重視作品閱讀鑒賞的實踐活 動, 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 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努力提高審 美能力”設計教學目標。所以在本課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堅 持以讀為主的教學方法。 懷鄉(xiāng)、 想象、 惆悵而黯然神傷的故國情懷。 的方法, 體味洛夫作品中獨特的 意蘊。 學內容與教學方式。(20 【參考答案】 教學目標:了解詩歌寫作背景, 領會洛夫詩歌奇特意象及豐富意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文學中有一個永恒的主題, 它如夜空中的明星一樣閃耀看久遠而長新的光輝, 它 如敲擊在人們心頭的鼓點一樣震顫著人們的心靈, 它就是鄉(xiāng)愁。 從古到今有多少 漂泊在外或遠離祖國母親的游子在千年不衰地吟詠著它, 當我們抬頭共望同一輪 明月時,我想他們的心情是“怎一個愁字了得”。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臺灣詩人洛 夫的《邊界望鄉(xiāng)》,共同體味一下他的愁思。 二、朗誦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請學生說說初讀本詩的感受。 ? 此詩為詩人 1979年訪問香港時所作, 當時詩人赴臺已整整 30年, 當他應邀訪港, 從望遠鏡中隱約望見故國山河時,詩人的心情異常激動, “昔我往矣”,風華正 茂,“今我來思”,兩鬢飛霜。詩人的心境是很沉痛的。 2.感知詩歌內容 《邊界望鄉(xiāng)》是臺灣詩人洛夫 1979年訪港時寫的一首懷鄉(xiāng)抒情詩,貫穿全詩的 是詩人惆悵的故國情懷,令國人特別是海外游子黯然神傷。 登山——望鄉(xiāng)——懷鄉(xiāng)——想象——夙愿難償 三、品味意象 1.找出詩歌中詩人表達鄉(xiāng)愁的三個意象是什么?(杜鵑、白鷺、鷓鴣) 2.我們學過的古典詩歌中與這些意象有關的詩句分別有哪些?體會這些意象蘊 涵的情感。 詩人在這里借白鷺來 寫出了詩人親吻故國土地 無望的黯然神傷的感情。 沸騰、摧肝裂肺、肝腸寸斷的情感。通過這三個意象,詩作將歷史與現實交叉在 一起,既抒發(fā)了詩人的鄉(xiāng)愁情緒,又增加了這種情懷的歷史縱深感。 4.朗讀體會情感。 四、鞏固拓展 課下思考:《邊界望鄉(xiāng)》與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和席慕蓉的《鄉(xiāng)愁》同是表達思鄉(xiāng) 之情的,但三首詩在意象的選用、主題的表達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之處? 21.設計一個具體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完成下面的【研討與練習】。(25分) 【研討與練習】 ? 16“我被燒得雙目盡赤,血脈賁張/你卻豎起外衣的領子,回頭問我/冷,還是/不 冷?”可見詩人的“望鄉(xiāng)”之情并不為同行者所理解,詩人的這種鄉(xiāng)愁體驗有沒 有普遍性? 【參考答案】活動形式:小組討論形式 一、引入 詩人“被燒得雙目盡赤,血脈賁張”,全詩情感波瀾被一浪一浪推到高潮,渴望 的熱切和失望的疼痛,這時, “你卻豎起外衣的領子,回頭問我/冷,還是/不 冷”,這里的“你”是誰?是否理解作者的情感? 二、學生結合資料小組討論 三、小組派代表交流 余先生問洛夫:比、沖突,更強化彼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