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熱通常是指病理性的體溫上升,是人體對于致病因子的一種全身性反應。是很多病患的伴隨癥狀。因小兒新陳代謝很高,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完善,因此體溫比成年人略高。一般小兒正常肛溫為36.9度至37.5度,比口溫約高0.5度,而腋溫比口溫低O.5度。小兒體溫一般以肛溫為好。標準體溫一晝夜有輕微波動,晨間稍低,下午略高,但是波動范圍不超過1度。 治療: (1)西醫(yī)療法小兒發(fā)燒,不用驚慌,可以先采取下列降溫措施:降低室溫,裝有空調(diào)的家庭保持室溫在21度至23度;讓孩子休息,體溫在39.5度以上的小兒,要絕對臥床,敞開包被或者松解衣服,使皮膚裸露,增加輻射與對流;鼓勵孩子多飲涼白開,也可以口服涼飲料,喝水至少達300mL;當體溫超過39度時,頭部放置冰袋或者冷濕手巾,體質(zhì)好的小兒可以用酒精浴降溫。具體做法是:每回用40%酒精溶液150至200mL,用布浸濕后輕輕地擦拭病兒體表皮膚和四肢,尤其是大血管(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所經(jīng)處,時間是5--15分鐘,直至體溫降到38度即可。對于體弱兒則采用溫水擦浴法(水的溫度34度至37度),其降溫效果較好并且安全。 (2)中醫(yī)治療:外感發(fā)熱:常見癥狀為發(fā)熱惡寒、頭疼無汗、鼻塞、鼻流清涕、口不渴、咳嗽、痰清稀、苔薄白、脈浮、指紋鮮紅;外感風熱者,可有發(fā)熱、微汗出、頭疼、鼻塞、鼻流濁涕、咳嗽、痰黃稠、咽痛口干、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指紋紅紫色。治療此癥需要清熱解表、發(fā)散外邪。方用正柴草飲,柴草9g,防風、棒草各3g,橘皮4至5g,芍藥6g,生姜3.5片,水煎溫服。 肺胃實熱:常見癥狀為發(fā)熱很高、面赤唇紅、口鼻干燥、渴而引飲、氣息喘急、不思飲食、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質(zhì)紅、苔黃燥、脈數(shù)而實、指紋深紫。治療此癥需要宣肺清熱、消食理氣。方用雙解湯,姜芥3g,桑皮、赤芍各9g,銀花18g,酒山茶根、石膏各12g,薄荷、酒大黃、牡丹皮各6g,用水煎服。 陰虛內(nèi)熱:常見癥狀為以午后潮熱或者低熱為主、形瘦體弱、自汗盜汗、五心煩熱、口唇干燥、食欲不佳、舌紅苔剝、脈細數(shù)、指紋淡紫。治療此癥需要滋陰清熱、補益肺腎。方用清骨散,銀柴草5g,胡黃連、秦艽、鱉甲、枸杞根、青蒿、地參各3g,棒草2g,用水煎服。 (3)拔罐療法: 選穴:大椎、大杼、風門、肺俞、胃俞、曲池、外關(guān)、尺澤。具體做法為,火罐法,用投火或者閃火法將罐吸附于大椎、肺俞、外關(guān)、曲池或者用抽氣罐法。針罐法,先行針刺大椎、風門、肺俞、尺澤,待得氣后留針,然后用火罐或者抽氣罐法。 刺絡拔罐法,先對大椎、肺俞、曲池消毒后用三棱針在各穴點刺2至3下,然后用閃火法拔罐。走罐法,沿背部足太陽膀胱的大杼至胃俞來回走罐,以皮膚潮紅為度。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師 > 《小兒發(fā)燒》
联系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企业微信
客服QQ:
1732698931联系电话:4000-999-276
客服工作时间9:00-18:00,晚上非工作时间,请在微信或QQ留言,第二天客服上班后会立即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