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 BBC紀錄片造假?! 這兩天英國《獨立報》《每日電訊》《太陽報》紛紛用大標題發(fā)文,矛頭直指地球上最頂級的紀錄片制作者:BBC自然歷史部。 標題全都突出一句: BBC承認紀錄片造假 什么情況?! 時間拉回到2011年,BBC剛出了部8集紀錄片《人類星球》。 每一集分別展現(xiàn)了人類如何在冰封極地,熾熱赤道,濕潤島嶼,灼燒沙漠等嚴酷自然條件下,找到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生存方式,并繁衍至今。 這部歌頌人類勇氣智慧的作品,也成了影史最高分紀錄片之一。 第四集,拍攝團隊深入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全程“跟拍”當?shù)赝林屏_威人建造、入住一座離地面35米的樹屋。 選址、取材、搭建,整個過程詳細呈現(xiàn),爬高高的鏡頭讓人手心出汗。 還拍到了新屋建成的喬遷之喜。 一家人扶老攜幼,揣上寵物狗子,爬到35米高的新屋吃吃喝喝,點火燒炕。 伴隨著約翰·赫特老爺子的配音,BBC跟以往一樣,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堆驚掉下巴的鏡頭。 高達35米的新家外,一個科羅威男人站在樹梢,鏡頭拉遠,男人漸漸渺小成天地間的一個點,融入大自然。 震不震撼?驚不驚奇? 就壞在這。 最近BBC為拍攝另一部紀錄片《我與部落的一年》(My Year With The Tribe),攝制組再次前往科羅威部落,冒險家威爾·米拉德跟當?shù)厝藝Z嗑卻意外得知: 當年那座35米高的樹屋,只是他們?yōu)榕浜蠑z制組,收費搭建的。 爬高造房、新家喬遷全是演戲,人家壓根不住這。最后那個男人站在樹梢上的鏡頭也是擺拍! 這事掖著藏著7年過去,沒想到被自家人挖了出來。 BBC沒辦法,在自家網(wǎng)站發(fā)表文章公開道歉。 有人替BBC喊冤。 因為其實當年在完整版紀錄片的片尾,有10分鐘幕后花絮。 這段花絮講述了這個35米高的屋子,就是當?shù)厝藢iT搭給攝制組看的。 我會把建房的大樹指給客人們看 如果他們贊成這地點,我們就在那里建 然后,大叔就領(lǐng)著制作人去看了方圓幾公里最高的一棵,35米高的鐵樹。 制作人一看就樂成了無敵大王花:哇這玩意拍出來效果還不是拔群!搞起! 房子就是這么來的。 而片尾那個樹梢的震撼鏡頭,起碼拍了兩天。(感覺科羅威大叔在那都站煩了) 真實情況是,科羅威人確實住樹上,可人家才不會住那么高。 花絮里,當?shù)厝苏垟z制組去了他們真正住的樹屋,結(jié)構(gòu)跟正片中的一樣,離地大概三、五米。 所以有人說BBC冤——它明明在花絮里把真相放出來了??? 但問題是,這么重要的事實不僅被壓到正片之外,還在正片里用旁白(“他們的新家”)和畫面誤導(dǎo),讓觀眾接收并相信虛假信息。 這顯然就是BBC故意的了。 類似的小把戲,也不是第一次使了。 BBC官方承認的“造假”就有不下五次。 還是《人類星球》,第二集沙漠篇里,兩個蒙古漢子朝一只來偷駱駝的野狼開槍。 BBC后來承認,“野狼”是由一只半馴化狼客串的。 拍攝時無法在當?shù)卣业揭袄?,所以選用了馴養(yǎng)的狼。拍攝這一幕時,馴狼師就站在鏡頭外,指揮這匹狼跑向自己。 2015年播出的《巴塔哥尼亞:地球秘密樂園》中,有一幕火山爆發(fā)時自帶閃電的壯麗景象。 實際上,這個畫面融合了2011和2015年兩座不同的火山噴發(fā)場景,閃電也是后期P上去的。 2013年的《灰熊全接觸》,讓一群專家深入灰熊棲息地,站在熊群旁邊解說。 但實際上,片中個別灰熊和人類場景是分開拍攝的,播出時通過剪輯和旁白,“偽造”專家在場的情況。 上面這些是官方承認、證據(jù)確鑿的造假,不承認的就更多了。 包括但不限于—— 《藍色星球》展現(xiàn)的龍蝦在大西洋產(chǎn)卵,實際是在英國威爾士北部一座海洋公園攝制完成。 《地球脈動2》里鬣鱗蜥幼崽遭蛇群圍攻逃脫一幕,其實是拼接鏡頭,兩個畫面里的都不是同一只鬣鱗蜥幼崽。 這段畫面還被英國電影學院獎評為2016年“觀眾必看瞬間” 還有很多對動物的微距拍攝,也是后期在BBC工作室里完成。 最有名的是《冰凍星球》第五集,那段罕見的北極熊產(chǎn)子鏡頭。 先是一只雄性北極熊在北極寒風中艱難覓食,此時戴維·阿滕伯勒爵士磁性的聲音響起: 但在背風坡上,白雪之下,孕育著新生命。 緊接著,畫面切到北極熊媽媽抱著小熊崽子的特寫。 小熊崽子太可愛了,忍不住多放兩張…… 是的,這個鏡頭也是“假”的。 BBC壓根沒在北極拍到這個鏡頭,而是在荷蘭一家動物園里造了個假山洞搞定。 工作人員用石膏和木頭布置“山洞”↑ 跟《人類星球》樹屋一樣,BBC還是沒把這段“造假”花絮剪到正片里,全片對動物園這事兒也只字未提。 只是悄咪咪上傳官網(wǎng),跟一大堆花絮、幕后放在一起。 那么問題來了,這種擺拍、后期加工,到底有多嚴重? 戴維·阿滕伯勒爵士就曾經(jīng)站出來為北極熊這事打抱不平:
跟BBC合作多次的攝影師道格·阿蘭也曝光過:
這么看來,“擺拍”確實是紀錄片界的潛規(guī)則。 真正的野生世界,未必會每天上演驚心動魄、血腥刺激的動作大戲;更別提片方還有金錢和時間的限制,很多時候一個關(guān)鍵鏡頭需要等幾個月甚至幾年。 所以在尊重事實、不誤導(dǎo)觀眾的情況下,少量采用人工操縱的擺拍技巧,毫無問題。 比起造假,我們更失望的其實是BBC的“不知悔改”。 擺拍北極熊這事,當年英下議院文化、媒體及體育委員會主席惠廷戴爾就曾點名批評:廣播機構(gòu)不應(yīng)給予錯覺,對BBC誤導(dǎo)觀眾(的做法)極為失望。 但BBC自己咬死不承認“誤導(dǎo)”。 邏輯是:在觀看《冰凍星球》的1200萬人中,只有50人抱怨過,這個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可以認為,北極熊誕生的劇本“措辭謹慎”,并沒有誤導(dǎo)觀眾。 BBC發(fā)言人甚至還說,如果觀眾沒有在官網(wǎng)上看到這段動物園擺拍的花絮,那“他們應(yīng)該去圖書館看看怎么拍紀錄片的書。” 在BBC紀錄片里,幕后花絮大部分都是展示工作人員歷經(jīng)千難萬險,才拍到一個鏡頭的艱辛; 相對討巧的“擺拍”過程反而被刻意隱藏,不到證據(jù)確鑿,絕不承認。 肉叔敢說,要類似的造假新聞再多出幾次,以后BBC再有宏偉畫面,觀眾保不齊會在腦海里懷疑:這該不會又是擺拍出來的吧。 攝影師道格·阿蘭就說了,只要向觀眾交代清楚哪些鏡頭是非實拍的,那么使用這些鏡頭就沒有什么問題。
好消息是,在樹屋擺拍丑聞爆發(fā)后,BBC發(fā)言人在道歉時補充: 我們加強了對所有員工關(guān)于剪輯準則、標準和價值觀方面的強制培訓。 也許可以期望一下,下次BBC再帶給我們必屬精品的紀錄片時,大大方方地承認:該鏡頭非野外實拍。 畢竟你們呈現(xiàn)了那么美的大自然,我猜大家能接受。 編輯:火云鞋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