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二兩桂甘三兩姜,膏如雞子六麻黃,棗枚十二五十杏,無汗煩而且躁方。 相關(guān)條文:(1)太陽中風(fēng),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fēng)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rún),此為逆也。大青龍湯方。 (2)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shí),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fā)之。 方組:麻黃(六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石膏(如雞子大,碎) 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復(fù)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fēng)煩躁,不得眠也。
大青龍湯應(yīng)用案例2則 1、河南省??〔ㄡt(yī)生案例: 患者:女 年齡:43歲 就診日期:2015年6月8日 面診:體略胖,面色黯黃,上眼瞼微腫 腹診:腹大充實(shí);下肢觸診:皮膚粗糙。 主訴:陰雨天苦背沉乏力五年。脈弦滑,舌淡紅,苔白膩。 處方:大青龍湯 方藥:麻黃30g 桂枝10g 甘草10g 杏仁20g 生姜15g 石膏30g 大棗6個(gè)(撕) 治療結(jié)果:五付愈 相關(guān)條文:《傷寒論》第38條: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shí),無少陰者,大青龍湯主之。 醫(yī)者按:本案的天陰后背沉重不能斷為“柴胡證的往來寒熱”,因?yàn)榈谝换颊卟粚儆诓窈w質(zhì),也沒有柴胡證;第二患者膚色黯黃,下肢粗糙,眼瞼微腫都是麻黃體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對于本方的“乍有輕時(shí)”,要詳加推敲,出現(xiàn)這種癥狀常見的有,情緒疾病,這一類多屬于柴胡類方;第二種則是水氣病,這類病變化莫測,癥狀多變,三焦皆可出現(xiàn),所以這個(gè)患者種種跡象表明,屬于水飲的溢飲。 《金匱要略》明言: 身體疼痛重,謂之溢飲。它的生成呢?是因?yàn)轱嬎餍袣w于四肢,當(dāng)汗出而不汗出,治療大法也就明了,“汗出則愈”。 2、河南鄭素梅醫(yī)生:一帖大青龍湯治好三周發(fā)熱惡寒 姓名:張某 性別:女 年齡:58歲 就診日期:2017年2月6日 自訴:惡寒、發(fā)熱 近三周 查體:體胖,惡寒重,出汗蜷縮于被窩中,口干,舌質(zhì)淡,苔稍厚,偏黃,脈浮數(shù),體溫38.1℃,無汗。 處方:大青龍湯 方組:生麻黃90克 生石膏60克 桂枝30克 杏仁20克 炙甘草30克 生姜45克 (切)干棗12枚(撕) 劑量: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文火煮30分鐘,取汁。囑其飯后服,先少量頻服(一次2口),覆被取汗。下午至夜間共服3次(是一劑的量),查患者仍未出汗,仍發(fā)熱惡寒。告之將余量一次與熱稀粥同服,覆被取汗,囑其微汗,不可大汗,次日神清,身涼,不惡寒,中病即止。 治療效果:觀察一周,一切如常,未再發(fā)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