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看得幾清明 東欄梨花 宋 · 蘇軾 2018-3-31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shí)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 一株雪:梨花白似雪,故稱。 2 清明:清淡明智。或曰清明節(jié),代指一年。 詩題又作“和孔密州五絕東欄梨花”,孔密州,即孔宗翰,時(shí)為密州知府。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知密州,兩年后離開密州前往徐州,接替他的是孔宗翰。次年四月,蘇軾到了徐州便寫下五首絕句贈(zèng)給孔宗翰,本詩為其中較為著名的一首。 由題目可知,這是一首詠梨花詩,但寫的更多是作者的人生感慨。 首句點(diǎn)題,“梨花淡白”,沒有秾麗的姿色,也沒有馥郁的芳香,通身素淡清雅,不太引人注目。而梨花開的時(shí)候,正是清明前后,春事漸晚,柳色“深青”。一種是“淡白”,一種是“深青”,對比之下,顏色立即就鮮亮起來。而詩人那“一清二白”的坦蕩的風(fēng)骨,自不待言。 次句“承上”,既然柳已“深青”,柳花必定也開得正盛,故曰“柳絮飛時(shí)花滿城”。這里的“花”當(dāng)有多重意思。柳絮“開時(shí)不與人看”,待春風(fēng)一吹便飛得“滿城”都是,“蒙蒙亂撲行人面”。同時(shí),柳絮飛揚(yáng)時(shí),百花還未凋零,依舊“滿城”錦繡。此外,梨花又何嘗不在盛放呢,正所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 無論哪一種“花”,都在為下句“一株雪”的出現(xiàn)蓄勢?!皷|欄一株雪”無疑是梨花的寫照了,稱梨花似雪,并無十分新奇之處,但冠以“惆悵”二字,仿佛立即有了境界。這一樹的梨花為何惆悵?是在感慨春光易逝,還是在惋惜人生短促?很顯然,真正惆悵的不是梨花,而是久立在花下全身粘滿柳絮梨花的詩人自己。 “人生看得幾清明”,這是對惆悵的補(bǔ)足。梨花年年開落,早已看淡了俗世的一切,不以顏色媚人,不以濃香誘人,就這樣“淡白”瀟灑地迎來一個(gè)個(gè)“清明”。而人呢?哪一天不在為所謂的功名利祿奔波勞累,起起伏伏的一生,患得患失的一生,有幾人能把人生看得明朗,看得透徹? 這一年,蘇軾四十一歲,已過了不惑之年,政治上經(jīng)受挫折,遠(yuǎn)離朝堂;家庭上遭受母親、妻子、父親相繼過世的打擊,應(yīng)該也看透了許多。所以,“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慨,也許帶有與孔密州共勉的意味——希望能保持高潔的品格,看淡官場中的得失。 如果“清明”為實(shí)指,則末句的感慨中無不流露著對人生對、時(shí)光的珍惜之情——梨花開了,很快也落了,美好的事物總是那么短暫,人生也是如此,仿佛昨日還青春年少,今日便悲嘆朱顏已逝,如今,半生已過,還能看到幾次“清明”呢?蘇軾的詩一向以曠達(dá)著稱,如此悲慨實(shí)屬少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