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承當(dāng) 《孔子家語》精讀筆記 ——第十卷·正論解·第四十一·十六 (峻岫)
提要:這是記載于《左傳·哀公六年》的一則故事。孔子加以評說,因此載入《孔子家語·正論解》之中。楚國的楚昭王得病了,巫醫(yī)說:得罪了“黃河神”。大臣們要楚昭王到郊外去祭祀“黃河神”,楚昭王不去,他說:“不谷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我一位南方的君王,做得再不好,也不會得罪“黃河神”?。】鬃釉u價說:楚昭王懂得“大道”,“其不失國也宜哉!”……
楚昭王有疾,卜曰:“河為祟。”王弗祭。大夫請祭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漢、沮、漳,楚之望也。禍福之至,不是過乎?不谷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遂不祭??鬃釉唬骸俺淹踔蟮酪?,其不失國也宜哉!《夏書》曰:‘維彼陶唐,率彼天常,在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衷唬骸食銎澰谄?,由己率常可矣。’”
楚昭王,羋姓,熊氏,名壬,又名軫(珍)。一天楚昭王病了,巫醫(yī)卜卦,說是得罪了“黃河神”。楚昭王并沒有理會,他不去祭祀“河神”。大夫請祭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諸位大夫請求昭王到郊外去祭祀“河神”。楚昭王說:三代時期對祭祀就有規(guī)定,祭祀不能超出本國的山川。“三代”指夏商周三代。祭祀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部分,夏商周時期逐漸形成并完善為禮儀。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子望祀天地,諸侯祀境內(nèi),故曰祭不越望也。”[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注》]天子祭祀天地,諸侯大夫祭祀自家境內(nèi)的山川。自己的祖先由自己祭祀。不是自己范圍內(nèi)的神祗,不在祭祀之列。江、漢、沮、漳,楚之望也。禍福之至,不是過乎?不谷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遂不祭。楚是個南方諸侯國。境內(nèi)有長江、漢水、睢水、漳水這些大川。即便楚昭王道德不厚,品德不修,也只能得罪境內(nèi)的神祗,不可能得罪遠在北方的“黃河神”。所以不去祭祀“河神”。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孔子對這件事情的評價是:楚昭王這樣做是對的,他是懂得大道理的人,是不失治國之道的人。孔子一向反對“淫祀”,“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盵《禮記·曲禮》]“非此族也,不在祀典?!盵《禮記·祭法》]不是你家的神,不管你家的事兒,你得罪不到他,也無須去祭祀。文化是有獨特性的,是有地域性的。游牧民族的文化,不可能搬到海島上去流行。植根于中國大地上的文化,也不可能完全被西方人所接受。《夏書》曰:‘維彼陶唐,率彼天常,在此冀方。《夏書》上說:“那古代圣君陶唐,始終遵循天道綱常,精心的守護著中國這塊土地。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又曰:‘允出茲在茲,由己率??梢印!?/span>如果我作為楚國的君王聽信巫醫(yī)卜辭的話,跑到郊外祭祀黃河之神,豈非怪事。如果一個國君胡亂祭祀,就是亂了信仰,亂了思想,亂了綱常,亂了法規(guī),豈不是自取滅亡嗎!孔子又說:你付出什么,就會收獲什么。你做的對,就有人擁護;你做錯了事,就會受到懲罰。一切都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自己做事自己承當(dāng),與什么神祗毫無關(guān)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