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貼:把溶酶噴灑在沙蒿子上,邊緣留1-2mm。 干貼:當皮膚表面破損,有滲出液的情況下,只用沙蒿子干貼。 小兒腹瀉 第一個處方: 一般腹瀉:消腫止痛貼+洛哌丁胺,濕貼于肚臍 嚴重腹瀉:消腫止痛貼+洛哌丁胺+苯乙哌啶,濕貼于肚臍 病毒性腹瀉:消腫止痛貼+洛哌丁胺+潘生丁25mg-50mg,濕貼于肚臍 細菌性腹瀉:消腫止痛貼+洛哌丁胺+黃連粉0.5-1g或黃連素片0.1-0.2g,濕貼于肚臍 (洛哌丁胺劑量:1-6個月1袋 6-12個月2袋 1歲-2歲 3袋) 第二個處方: 消腫止痛貼+消炎痛25mg+654-2 10mg+異丙嗪12.5-25mg,濕貼于肚臍 第三個處方(慢性腹瀉): 炮姜、白芷各等份,共研磨為細末,取0.5-1g,濕貼于肚臍 注:1、24小時復診(聽聽腸鳴音,以防止缺鉀性腸梗阻); 2、注意補水補鉀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jié)腫大 急性發(fā)作期: 消炎痛25mg,654-2 10mg,羅通定30mg,硝苯地平2.5-5mg,濕貼肚臍。 如疼痛劇烈,同時舌下含服硝苯地平2.5-5mg 鞏固期: 芒硝0.5-1g,涼姜0.5-1g,濕貼肚臍,連續(xù)貼敷7-14天。 小兒急-慢性氣管、支氣管炎及肺炎 第一個處方: 消腫止痛貼+舒喘靈2.4mg+異丙嗪(12.5mg-25mg)(或+西替利嗪10mg) 注:舒喘靈實際劑量為小孩公斤體重24小時量的1.8—2倍,異丙嗪劑量最多25mg 第二個處方: 麻杏石甘湯+地龍(6-9g)+黃芩(8-12g),取兩等份,一份打磨成粉,一份熬成湯,用它的湯調(diào)它的粉。 第三個處方: AL散(大人口服量):阿司匹林/撲熱息痛(0.3g)、 氨茶堿(0.1g)、 異丙嗪(25mg),小兒劑量可根據(jù)實際小孩體重、體質(zhì)、病癥取以上劑量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穴位:肚臍,膻中穴(兩乳頭正中間),肺腧穴(膻中穴對應的后背穴位),天突穴,大椎定喘穴 注:可根據(jù)癥情嚴重情況及家庭經(jīng)濟條件,最多同時貼三個穴位,貼之前可放血,24小時換貼時可更換穴位貼,如若同時貼兩貼或三貼,劑量遵循“加貼不加量”的原則,總劑量不變,可根據(jù)所貼的數(shù)量平均 腮腺炎:消腫止痛貼+芒硝2-3g(或+大黃2-3g、或+青黛2-3g),濕貼于患處,然后隔薄膜冷敷25-30分鐘。 注:如選大黃可加適量青黛,可避免皮膚著色。 牙齦腫痛:消腫止痛貼+消炎痛50-75mg+大黃2-3g或芒硝2-3g或大黃、芒硝共2-3g,濕貼于面部疼痛點,然后隔薄膜冷敷25-30分鐘。 注:如若已化膿,則需要引流 頑固性口腔潰瘍:消腫止痛貼+黃連粉0.5-1g+冰片0.1-0.2g,在沙蒿子中間用手指摁一個小坑,將所放藥物堆成小堆對準雙側(cè)涌泉穴濕貼。如若患者已有十來年病史,則需要連續(xù)貼敷治療1個月,同時口服藥6個月以上。辯證使藥六味地黃或金匱腎氣丸,如辯證不清則使用交泰丸。 注:1、如貼敷方法正確,換貼時發(fā)現(xiàn)涌泉穴呈黃色,則考慮黃連粉為假 2、冰片只需兩三小片,不可過多,過多會引起腳底起泡 急性乳腺:消腫止痛貼+大黃1-2 g +芒硝1-2g,濕貼乳房腫塊處,貼完后冷敷25-30分。 乳腺增生(輕度)、乳腺結(jié)節(jié):消腫止痛貼+芒硝2-3g,濕貼于乳房腫塊處,貼完后熱敷25-30分。 乳腺增生(重度):先在兩側(cè)腋中下第十肋緣隙處針刺,拔罐放血2ml;然后消腫止痛貼+芒硝2-3g,濕貼乳房腫塊處,貼完后熱敷25-30分鐘,同時配合口服逍遙丸3-6個月。 附件炎:消腫止痛貼+消炎痛50-75mg+大黃1g+芒硝1g+元胡1g,濕貼患處 子宮內(nèi)膜異位、痛經(jīng):消炎痛100mg,硝苯地平20mg,濕貼小腹部。每月周期前三天或月經(jīng)第一天開始貼敷,連續(xù)貼敷3-5天,連續(xù)治療3-5個月。 卵巢囊腫:芒硝1-2g,貼卵巢囊腫部位,療程貼敷14天。 盆腔炎:芒硝1-2g,濕貼小腹兩側(cè),疼痛的加消炎痛,療程7-14天。 帶狀皰疹:先用火燎法,然后用消腫止痛貼+利多卡因2ml+B12 1ml(或+聚肌胞2mg或+西咪替丁0.2g),把沙蒿子拿下來,一片一片貼于患處,外用紗布纏繞固定。 注:此病不用溶酶,利多卡因代替溶酶,因為溶酶對皮膚破損有刺激作用。 褥瘡:先用中藥清洗,然后用無菌紗條包住沙蒿子,塞進褥瘡洞里,第二天換藥時重復。 糖尿病足、頑固性下肢潰瘍:先用中藥方清洗,待皮膚晾干后,在患處放適量苯妥英鈉,用沙蒿子干貼,外用紗布纏繞固定。 中藥清洗方:生大黃50g 芒硝100g 黃連20g 生梔子20g 丹參30g 赤芍20 g 丹皮20g 川芎20 g 雞血藤50g 紅藤30g,水煎外洗(三劑的量) 關節(jié)炎:消腫止痛貼+消炎痛100-175mg(布洛芬),濕貼關節(jié)疼痛處。 頸椎病、腰椎?。?/span>患處拔罐放血,姜黃粉0.5-1g,消炎痛100-150mg濕貼患處,神燈烤20分鐘。 外痔:用2-3ml利多卡因把痔核大小的棉球浸濕透,用手輕輕擠壓一下,不讓棉球滴水,把棉球放于痔核處,然后用消腫止痛貼濕貼于痔核外面。 內(nèi)痔:云南白藥、三七粉、沙蒿子兩片,用利多卡因調(diào)成稀粥狀(可加適量生理鹽水),用導尿管導內(nèi)痔處。 扁桃體化膿(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上焦火引起的疾?。?/span>消腫止痛貼+大黃2-3g+冰片0.1-0.2g(一只腳的量),濕貼兩側(cè)涌泉穴。 扁桃體腫大:消腫止痛貼+芒硝2-3g,濕貼患處。 胃焦火引起的疾病:消腫止痛貼+黃連2-3g+冰片0.1-0.2g(一只腳的量),濕貼兩側(cè)涌泉穴。 中藥成方使用說明
方劑 | 適應癥 | 配合其他藥物 | 穴位 | 風寒感冒散 | 小兒風寒感冒 | 1生姜末0.5-1克 2西藥:病毒靈片0.1克(0.5-1片)、 撲爾敏(4mg/片) 0.5-1片, 異丙嗪(25mg/片)0.5-1片, VC(100mg/片)1-2片 發(fā)熱加氨基比林2毫升或安乃近片(0.25g)0.5-1片) | 神闕穴、 大椎穴 | 風熱感冒散 | 小兒風熱感冒 | 1生姜末0.5-1克。 2西藥:撲爾敏片(4mg/片)0.5-1片、 異丙嗪(25mg/片)0.5-1片, VC(100mg/片)1-2片, 發(fā)熱加安乃近片(0.25g)0.5-1片,氨基比林2毫升 | 神闕穴、 大椎穴 | 小兒腹瀉散 | 小兒腹瀉 | 洛哌丁胺(2mg/片) 1-2片 苯乙哌啶(2.5mg/片) 1-2片 腹痛加:654-2(5mg/片)0.5-1片或元胡止痛片, 病毒性腹瀉再加: 西味替丁(0.2g/片) 0.5-1 , 潘生丁(25mg/片) 1-2片, 2天后去掉西咪替丁加焦三仙1-3g或健脾散1-2包 細菌性腹瀉再加: 小兒瀉痢停1-3片,鞣(鹽)酸黃連素片2-4片 | 神闕 | 小兒咳喘散 | 小兒咳喘 | 沙丁胺醇1-2片 氨茶堿0.5-1片 異丙嗪0.5-1片 撲爾敏0.5-1片 咳必清0.5-1片 1 咽喉痛癢:去掉沙丁胺醇、氨茶堿,主方加六神丸2-5粒, 2 久咳、黃痰去掉沙丁胺醇、氨茶堿 主方加痰咳凈適量, | 主穴: 天突穴、神闕穴 哮喘嚴重加: 定喘穴、 檀中穴、 肺腧穴 | 腮扁散 | 1腮腺炎紅腫熱痛 | 急性腮腺炎,可4小時更換一貼 | 患處 | 2扁桃體紅腫疼痛: | 1扁桃體紅腫疼痛嚴重,可同時口服清熱解毒湯藥,或連翹敗毒飲 | 頜下兩側(cè) | 2扁桃體腫大,不紅不痛:吳茱萸5g+大黃5g+南星3g+黃連3g,滲膚液加醋調(diào),貼敷雙足涌泉穴 | 涌泉穴 | 癰腫解毒靈 | 癰腫瘡毒 急性乳腺炎 蜂窩組織炎 丹毒 | 1病癥特點:紅腫熱痛。 2六神丸1支、消炎痛4-8片 3急性期,可4小時更換一貼 | 患處 | 口腔潰瘍 散 | 口腔潰瘍 | 西藥:小兒藥量(成人加倍) 制霉菌素片(0.5g/片)1-3片、 VC(100mg/片)2-6片, 維生素B2(5mg/片) 2-6片、 利巴韋林片(0.1g/片)1-3片 ①口腔內(nèi)疼痛:加消炎痛(25mg/片)1-2片 ②口腔絳紅色:主方加石膏0.5-1.5g、知母0.5-2.0g并用甲硝唑100ML+甲硝唑片3+利福平3片,混合嗽口,③口腔內(nèi)白色:碳酸氫鈉漱口 成人還可配合金匱腎氣丸,或知柏地黃丸 | 涌泉穴,12-24小時/貼, | 消 痔 散 | 痔瘡 | 1:利多卡因2ml,棉球潤后至肛門處擦拭。 2 :白芨研細+利多卡因1支調(diào)糊狀,用20ML針筒用細管推入肛門中25mm處,推完馬上站起! 3:馬應龍痔瘡膏涂覆于載體,貼敷在外痔痔核處。 4:消痔散貼敷神闕穴 | 神闕 | 皰疹解毒靈 | 帶狀皰疹 | 1神燈照射 2 利多卡因2ml、B12 1ml 用于止痛 3 西咪替?。共《咀饔谩p少滲出)0.2 4皰疹解毒靈散布患處 | 貼敷部位: 患處 | 咽炎散 | 咽炎散 | 慢性咽炎 | 廉泉穴神闕穴 | 關節(jié)止痛散 | 頸肩腰腿關節(jié)疼痛 | 治療順序:刺血—拔罐—烤電15—20分鐘—西藥—烤電15-20分鐘--關節(jié)止痛散 西藥:炎痛喜康(20mg/片)10片、保泰松(0.1g/片)10片、撲熱息痛(0.3g/片)6片 中藥:關節(jié)止痛散 | 貼敷部位:阿是穴 | 膽囊消痛靈 | 慢性膽囊炎 (肝膽區(qū)疼痛) | 利膽消痛靈 西藥:654-2 | 穴位:神闕穴 膽區(qū)(疼痛阿是穴) | 神經(jīng)消痛靈 | 三叉神經(jīng)痛及其他神經(jīng)疼痛 | 西藥: 1:棉簽蘸普魯卡因擦患處 2:苯妥英鈉(大侖?。?/span>8片(0.1g) 消炎痛10片 | 頰車穴 太陽穴 或患處 | 腱鞘消痛靈 | 腱鞘腫痛 | 西藥:消炎痛 關節(jié)腫大變形加:血竭 七厘散 | 患處 |
|
|
|
|
|
|
|
基礎病癥方 病癥 | 主方 | 穴位 | 小兒感冒 | 小兒風寒感冒 麻黃0.5-1克、防風0.5-1.5克、白芷0.5-1克、干姜1-2克,金銀花1-2克。 病毒靈片0.1克(0.5-1片)、撲爾敏(4mg/片) 0.5-1片,異丙嗪(25mg/片)0.5-1片,VC(100mg/片)1-2片(發(fā)熱加氨基比林2毫升或安乃近片(0.25g)0.5-1片) 小兒風熱感冒 板藍根1-2克、連翹1-2克、青果1-2克、桔梗0.5-2克,桑葉0.5-1克,姜末0.5-1克。 撲爾敏片(4mg/片)0.5-1片、異丙嗪(25mg/片)0.5-1片,VC(100mg/片)1-2片,安乃近片(0.25g)0.5-1片(發(fā)熱加氨基比林2毫升) | 用法:濕貼神闕穴、大椎穴 | 小兒腹瀉 | 洛哌丁胺(2mg/片) 1-2片 苯乙哌啶(2.5mg/片) 1-2片 丁香0.5-1.5 肉桂0.5-1.5 吳茱萸0.5-2g 病毒性腹瀉 第一天、主方加654-2(5mg/片)0.5-1片或元胡止痛片,西味替丁(0.2g/片) 0.5-1 ,潘生?。?5mg/片) 1-2片,第二天去掉654-2或元胡止痛片 第三天去掉西咪替丁加焦三仙1-3g或健脾散1-2包 細菌性腹瀉 主方小兒瀉痢停1-3片,鞣(鹽)酸黃連素片2-4片 | 神闕 | 成人腹瀉 (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型) | 1濕熱型:葛根10g 黃芩10g 黃連10 g 甘草10g 吳茱萸5g 2 虛寒型:附子5 g肉桂5g 吳茱萸5g 丁香 腹痛:加654-2 | 神闕 | 小兒咳喘 | 沙丁胺醇1-2片 氨茶堿0.5-1片 異丙嗪0.5-1片 撲爾敏0.5-1片 麻黃0.5-1g 甘草1-2g 黃芩0.5-1.5g 大黃0.5-1.0g 1 咽炎性小兒咳喘:去掉沙丁胺醇、氨茶堿 主方加六神丸2-5粒,桔梗0.5-1.0 射干0.5-1.5 青果0.5-1.5 連翹0.5-1.0 2 久咳咳黃痰去掉沙丁胺醇、氨茶堿 主方加痰咳凈適量, 石膏0.5-1.0 知母0.5-1.5 芒硝0.5-1.0 金銀花0.5-1.5 青果0.5-1.5 川貝1粒 3、咳喘為主: 主方加地龍0.5-1.5 紫苑0.5-2.0 苦參0.5-1.5 咳必清0.5-1片 | 主穴: 大椎穴、 (定喘穴) 天突穴、 神闕穴 輔穴:檀中穴、 肺腧穴 注意:異丙嗪不要超量,小兒咳喘,辯證清楚,貼敷后,在診所觀察1-2個小時,不得自行貼敷。 | 腮腺炎 | 大黃、芒硝、黃芩,冰片 各等分 吳茱萸5g+大黃5g+南星3g+黃連3g,滲膚液加醋調(diào), 同時口服清熱解毒湯藥,或連翹敗毒飲 | 患處 濕貼雙足涌泉穴 | 急性乳腺炎 | 大黃5g、芒硝6g、青黛5g、冰片2g 六神丸1支、消炎痛4片 | 患處 | 乳腺增生 | 急性乳腺炎主方基礎上加大黃蟅蟲膠囊10粒 | 患處 | 痛經(jīng) | 主方1: 硝苯地平10片 主方2: 花紅片6片、 炎痛喜康6片、 撲熱息痛10片 | 主穴:神闕 關元 嚴重者加:八髎穴 | 口腔潰瘍 | 酸痛貼+黃連粉0.5-1g+冰片0.2g貼 根治:用甲硝唑100ML+甲硝唑片3+利福平,混合嗽口, 配合:六味地黃丸,或金匱腎氣丸,或知柏地黃丸 | 涌泉穴,12-24小時/貼,1-3天治愈。 | 小兒 口腔潰瘍 | 主方:制霉菌素片(0.5g/片)1-3片、VC(100mg/片)2-6片,維生素B2(5mg/片) 2-6片、利巴韋林片(0.1g/片)1-3片 金銀花0.5-1.5g、青果0.5-2g、青黛0.5-3g、冰片0.5-1.0g、黃芩0.5-1.5g 方法: ①主方加消炎痛(25mg/片)1-2片 ②口腔絳紅色:主方加石膏0.5-1.5g、知母0.5-2.0g ③口腔內(nèi)白色:主方加碳酸氫鈉漱口 | 貼敷部位:涌泉穴 | 痔瘡 | 1:利多卡因2ml,棉球潤后至肛門處擦拭。 2 :白芨研細+利多卡因1支調(diào)糊狀,用20ML針筒用細管推入肛門中25mm處,推完馬上站起! 3: 蒲黃 10g五靈脂6 g大黃10 g芒硝10 g梔子10g 冰片5g | 神闕 | 帶狀皰疹 | 1神燈照射 2 利多卡因2ml、B12 1ml貼于患處; 或利多卡因2ml 西咪替丁(抗病毒作用)0.2貼敷患處。 3 帶狀皰疹后遺癥:郁金、枳殼、川芎、丁香、柴胡、赤勺、甘草、各9g+板藍根30g、冰片適量、利多卡因涂抹痛點局部貼敷。 4 痛甚者加,五靈脂9g 蒲黃9g 冰片3克 貼服患處 5 可配合口服: 6 中藥(煎劑) :葛根10 升麻3 金銀花15 連翹15 生地18 赤芍15 荊芥10 牡丹皮15 紫草10 防風10 甘草10 疼痛日久:加黨參15—25 黃芪15 麥冬12 | 貼敷部位: 小面積:患處 大面積:涌泉 | 咽炎 | 大黃 + 冰片 + 白花蛇舌草 + 銀翹片 | 天突 神闕 | 疼痛類 (頸肩腰腿關節(jié)疼痛) | 主方:炎痛喜康(20mg/片)10片、保泰松(0.1g/片)10片、撲熱息痛(0.3g/片)6片 威靈仙5g、骨碎補6g、土元3g、生川烏3g、生草烏5g、制馬錢子2g、金毛狗脊5g。血竭5g 1、骨質(zhì)增生:主方加三七片(0.3g/片)10片、透骨草5g 方法:拔罐,用神燈烤15分鐘 2、腰腿疼痛 主方加牛膝3g、伸筋草5g 方法:拔罐,用神燈烤15分鐘 3、軟組織損傷 主方加山梔3g 4、痛風 主方加扶他林(雙路芬酸鈉)(25mg/片)10片 5.大面積軟組織損傷口服給藥 口服血府逐瘀湯,處方:當歸10g、生地黃10g、桃仁12g、紅花10g、赤芍6g、枳殼6g、柴胡3g、甘草6g、桔梗5g、川芎5g、牛膝9g | 貼敷部位:阿是穴
|
說明: 1 中藥成方是根據(jù)基礎方配伍而成。 2 中藥成方是純中藥粉劑,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jù)病癥配合西藥及其他方法。 3 要遵從辨證論治原則,靈活運用,在已有的成方基礎上還可以加減其他中藥。 中藥透皮療法主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