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6日凌晨,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逝世,享年101歲。
饒宗頤先生的離世,一如一年多以前周有光先生的離世一樣,讓人們在感慨大師遠去的同時,也在搜尋著自己的知識記憶里,那些與大師哪怕有一絲一毫的關(guān)聯(lián)。與大多數(shù)人不知道周有光先生對于漢語拼音的貢獻一樣,人們對于饒宗頤先生也頗感陌生。除了耳熟能詳?shù)摹澳橡埍奔尽敝猓坪蹼y以找尋到有關(guān)這位學術(shù)大師的更多印象了。
這也并不奇怪,因為饒宗頤先生長期在香港任教,所謂的“南饒北錢”或“南饒北季”的說法,也只是改革開放后的近幾十年才逐漸成為共識。只不過,與錢鐘書、季羨林的留學經(jīng)歷相比,饒宗頤先生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本土派。
如果按照現(xiàn)行教育體系來論,饒宗頤恐怕連初中都沒畢業(yè)。然而,饒宗頤深厚的家學淵源以及此后通曉中外的學術(shù)研究,可以說在中國的古文字學、史學、哲學、藝術(shù)學等多個領(lǐng)域都建樹頗豐,甚至被錢鐘書先生譽為“曠世奇才”。
饒宗頤出生于廣東潮州。饒家在潮州世代經(jīng)商,富甲全城。饒宗頤的爺爺還曾擔任過潮州商會的會長。饒宗頤的父親饒鍔,則是清末民初潮州的大儒,一座藏書多達十萬卷的天嘯樓,即是饒鍔的私人藏書樓。因此,從小生長在一個儒商家庭里的饒宗頤,受父親的影響極大,甚至在饒鍔去世之后,其遺著《潮州藝文志》即由饒宗頤整理并刊發(fā)在于《嶺南學刊》。
顯赫的家世與淵源的家學,成為了饒宗頤走上學術(shù)道路的先天優(yōu)勢。在僅僅只念了一年省立中學便輟學之后,他受詞學大師詹安泰的委托,入韓山師范學校代授國文,此后又入中山大學任廣東通志館專任纂修。由此,饒宗頤開啟了自己的教員生涯,并在1949年之后,長期執(zhí)教于香港中文大學,在學術(shù)道路上大放異彩。
正如季羨林先生對于自己“國學大師”這個稱謂表示質(zhì)疑時所說:“近年來,國內(nèi)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比欢?,饒宗頤同樣否認自己是國學大師。對于一個含糊不清的國學而言,饒宗頤更愿意使用“漢學”,而對于大師稱謂,他則更愿意使用“學者”。
盡管自己一生的研究領(lǐng)域非常廣泛,但晚年的饒宗頤更加鐘情于老莊哲學。他也曾說:“人生在世,安頓好自己十分要緊?!边@或許才是他在經(jīng)歷了整個20世紀的跌宕起伏之后,對自己人生下的一個結(jié)論。無論是年輕時經(jīng)歷戰(zhàn)亂亦或是中年后在香港乃至世界的名譽,對于饒宗頤而言,無非都是給了自己一個安頓。這或許也是他在95歲高齡時還接受了西泠印社的聘書,出任空缺了6年之久的社長,所要表達的也正是給自己的安頓。
與大師同行,學到的不會是大師那廣博的知識,而是那一顆能讓自己安然釋放的心靈。在季羨林先生去世之前,呈現(xiàn)出來的是圍繞著大師的各種糾紛,而饒宗頤卻讓人們看到了一種更加平靜的離去。
如今,“南饒北季”俱往矣。真正的大師所能讓人們紀念的,也只有那一顆安放好自己的靈魂。
(作者系專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