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相告說玉泉
湖南省臨湘市的一位71歲退休教師,于2011年12月20日給我寫來一封信,信中寫道:“去年空腹血糖9.6mmol/L,采用您在湖南《老年人》雜志上推介的玉泉丸,效果良好。血糖降到5.8mmol/L的正常水平,……另有兩位同事,血糖分別是14.3mmol/L及14.7mmol/L,屬Ⅱ型糖尿病,每天靠打胰島素降糖,且注射時間要求極嚴格,不勝其煩,改上述方法服一月,血糖降到9.4mmol/L與9.5mmol/L,且消渴癥狀大為改善。由于效果明顯,喜出望外,奔走相告。”
信中所說的“上述方法”,即將玉泉丸由丸劑改為湯劑,他們的方法是:葛根9克,天花粉9克,麥冬9克,生地9克,五味子3克,甘草3克。加水煎煮2次過濾,濃縮為250毫升左右藥液,再加糯米一撮(超過9克),煮粥,每日一劑,分數(shù)次吃完。
玉泉丸出自清代葉天士《種福堂公選良方》,方由葛根、天花粉、麥冬、生地、五味子、甘草、糯米組成。玉泉,乃指口中津液,又名玉液。葉天士所擬玉泉丸的藥物以滋腎陰為主,方中生地、麥冬為滋陰補腎之要藥;五味子可收藏精氣,不使耗散;葛根、天花粉均有清熱生津之功;糯米補肺氣,養(yǎng)胃陰;甘草清熱和胃。如此使先天腎陰充足,又有后天胃陰的補充,加上清熱之藥力,消渴病的“三多”癥狀就會隨之消失。
我國老一輩革命家謝覺哉(1883年~1975年),于1959年7月因糖尿病住在北戴河療養(yǎng)。他采用許多方法,效果不明顯。后來服用了玉泉丸,病情明顯好轉(zhuǎn)。為此他還寫詩贊道:“文園病渴幾經(jīng)年,久旱求泉竟及泉。辟谷嘗參都試過,一丸遇到不妨千?!痹姷囊馑际钦f,我患糖尿病多年,用了限制飲食的辟谷術(shù),也服用過人參,效果都不明顯,后來服用玉泉丸,消渴癥狀都消失了。這真是吃藥再多,都不如一粒對癥的藥丸。
今從讀者信中可知,玉泉丸治療消渴,效果確切。這真是:喜出望外服良藥,奔走相告說玉泉。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作者:□ 毛德西教授 河南省中醫(yī)院
名醫(yī)趙錫武先生驗方選
趙錫武先生長期供職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原中國中醫(yī)研究院),治療糖尿病具有豐富經(jīng)驗。認為上中下三消“其始雖異,其終則同”,主張分期治療,早期以養(yǎng)陰清熱瀉火為主,肺胃兼治;中期當養(yǎng)陰益氣;晚期應(yīng)針對陰陽俱虛證相應(yīng)施治。
驗方:生熟地各30g,天麥冬各12g,黨參30g,當歸9g,山萸肉12g,菟絲子30g,元參12g,黃芪30g,澤瀉15g。水煎服,每日一劑。主要適用于治療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陽明熱甚口渴者加白虎湯、川連以清胃。瀉火;陽虛加用金匱腎氣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脹加大腹皮;腹瀉重用茯苓、澤瀉,去生地,熟地減量;兼有高血壓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樓、薤白、半夏。
祝諶予教授驗方選
祝諶予教授是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師承施今墨先生,主張對糖尿病進行分型辨證,強調(diào)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活血化瘀治法,認為糖尿病在臨床雖可分為陰虛、血瘀、陰陽兩虛、氣陰兩虛等型,但臨床以氣陰兩虛多見。創(chuàng)立的降糖基本方在中醫(yī)界具有很大影響。
方劑組成:黃芪、山藥、蒼術(shù)、元參、生地、熟地、丹參、葛根。
臨床應(yīng)用:陰虛型以一貫煎為主方;陰陽兩虛型以桂附八味丸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為主,藥物組成:木香、當歸、益母草、赤芍、白芍、川芎。若燥熱或烘熱,加黃芩、黃連;口渴欲飲,加知母、石膏;渴飲無度,加浮萍;多食明顯,重用生地、熟地,加玉竹;全身瘙癢,加白蒺藜、地膚子;腰腿疼,加雞血藤、桑寄生;足跟痛,加青黛、木瓜;眼目昏花,加川芎、白芷、谷精草、菊花;兼有冠心病,加生脈散;胸痛,加川樸配郁金;大便干,加麻仁、郁李仁,必要時加川軍;胸腹脹滿,加枳殼、桔梗、杏仁、薤白;陽痿,加仙茅、仙靈脾、陽起石、蜈蚣;眼底出血,加大小薊、三七粉;血壓高,加夏枯草、紫石英或三石湯(生石膏、石決明、代赭石);膽固醇增高,加決明子、首烏;少數(shù)病人血糖不降者,可重用黃芪50g,生熟地各30g。
仲安妙治糖尿病
陸仲安是民國初年北京著名中醫(yī) ,因其善用黃芪,故當時有“陸黃芪”之美稱,并以此與中醫(yī)史上明代醫(yī)學家“張熟地”(即張景岳)相媲美。孫中山先生在病危之際,亦曾請他診治過。
1920年秋,著名學者胡適突然出現(xiàn)多飲、多食、多尿癥狀,身體逐漸消瘦,經(jīng)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檢查診斷為晚期糖尿病,并認為已無藥可治,囑其回家休養(yǎng)。胡適得知自己患的是糖尿病后,憂慮萬分,陷于絕望之中。這時,好多親友、同事前來探望,有人提議:既然西醫(yī)已束手無策,無能為力,何不去請中醫(yī)診治,總不能坐以待斃啊!
當時,胡適崇尚西方文化,主張全面西化,在醫(yī)學上也力主普及西方醫(yī)學,對中醫(yī)學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中醫(yī)不科學。然而,在絕癥困擾、無藥可治的情況下,加上親友的好心勸說,他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去看中醫(yī)。
于是,由馮幼安介紹,胡適前往陸仲安醫(yī)寓處就診。陸仲安診查后,發(fā)覺胡適的糖尿病已累及心腎,治療非常棘手,用藥顧此失彼,難度很大。經(jīng)過再三思考后,陸仲安以大劑量黃芪,配伍黨參、石斛、黃精、山藥、地黃等藥,其藥量甚大,需用大砂鍋煎熬。胡適服幾劑藥后,病情得到好轉(zhuǎn),遂安下心來繼續(xù)服藥。
經(jīng)過陸仲安多次的精心診察用藥,一段時間后,胡適竟所有癥狀全部消失。大病初愈的胡適去協(xié)和醫(yī)院復查,結(jié)果是各項檢查結(jié)果全部正常。這使大夫們大為驚訝,甚至難以置信,但事實如此,不可不信。他們提出要把胡適所服的中藥進行化學分析研究,以此來探索中藥治好糖尿病的奧秘。
事實使胡適轉(zhuǎn)變了對中醫(yī)的偏見,他終于提出“必須使世界醫(yī)藥界了解中國醫(yī)藥的真正價值”。
名中醫(yī)陸仲安治好胡適重病的消息不脛而走,中醫(yī)界更是奔走相告。這對當時國民政府停止執(zhí)行廢除中醫(yī)的法令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來源: 健康報 作者:衛(wèi)史
老中醫(yī)賈佩琰:以“活血化瘀”法治療2型糖尿病經(jīng)驗方
糖尿病是一個慢性疾病過程,它的并發(fā)癥多,尤其對心、腦、腎、血管系統(tǒng)威脅極大。
在糖尿病的前期及初期,雖尚無典型癥狀,機體卻產(chǎn)生了許多微觀的病理變化,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這些變化持續(xù)存在。糖尿病患者臨床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環(huán)障礙,如毛細血管畸形、血流緩慢、紅細胞聚集、血管周圍滲出等,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異常,血栓素釋放、血液高凝狀態(tài)、微小血栓形成、氧化代謝活躍、自由基增多等病理變化。這些血糖升高帶來的病理變化與中醫(yī)的“久病多瘀”理論一致。那么在治療時,就應(yīng)充分照顧血瘀的病機,治療效果也較好,這是筆者從臨床實踐中的體會。
中老年人中有相當多的糖尿病患者,本身的糖尿病癥狀并不明顯,而并發(fā)癥的癥狀卻十分突出,如心血管病變、糖尿病性腎病變、眼部病變、神經(jīng)病變、皮膚病變、各種感染等,這些并發(fā)癥比糖尿病本身可怕。
而以上病變的發(fā)生,均與血瘀有一定的關(guān)系,在治療中當補攻并行,尤重視“補氣活血”、“逐瘀活血”,使氣行血行、瘀血自去。如在方中可適當加入補氣藥物人參、黃芪等,補氣行血以化瘀。也可加丹參、葛根、赤芍等活血化瘀。總之,在辨證論治的基礎(chǔ)上要重視“從瘀論治糖尿病”原則,對改善癥狀和防止并發(fā)癥效果較好。
筆者近年治2型糖尿病經(jīng)驗方就加用活血化瘀藥物,現(xiàn)介紹如下。
組成:熟地200克,山萸肉、山藥各100克,丹皮、澤瀉、茯苓各75克,知母100克,黃柏45克,花粉100克,天冬、五味子各50克,人參50克,黃芪200克,丹參、葛根各200克,砂仁5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早晚空腹各服7克,溫開水送服。
本方對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對1型糖尿病亦有一定效用??擅黠@緩解或改善頑固性便秘、皮膚瘙癢、末梢神經(jīng)炎、輕度眼底出血、尿潛血、心臟不適、失眠等多種糖尿病并發(fā)癥。本方藥專治肝腎陰虛型之糖尿病。對腎陽虛型糖尿病不適宜服用。
方中熟地、山萸肉、山藥滋腎養(yǎng)陰;丹皮、澤瀉、茯苓清熱降火;知母、黃柏滋陰降火;花粉生津止渴;天冬養(yǎng)陰生津;五味子益腎固攝。在此之上,人參、黃芪補元氣,氣旺則行血活血,而黃芪治血虛,又能治血滯;丹參、葛根活血化瘀生津;砂仁配補氣藥物,調(diào)補脾胃以善后。
典型病案
李某某,72歲,北京清華大學退休教授。2002年患2型糖尿病。近2年血糖控制不很理想,空腹血糖均在7.1~8.0mmol/L,餐后血糖均在10.2~10.8mmol/L,近一年患上了未梢神經(jīng)炎,兩腳疼痛而麻木,不能下地行走,只好坐輪椅,多方求助無效。2007年11月5日,她在北京《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看到刊登筆者治糖尿病經(jīng)驗方后,到同仁堂配了一料,每天按說明服用。她來信告知,經(jīng)一個月的治療,其雙腳麻木疼痛逐漸減輕,每天能行走一二里地,空腹血糖降到6.1~7.2mmol/L左右,餐后血糖下降到8.8~9.5mmol/L左右。現(xiàn)在她的精氣神好多了,面色也紅潤了,全身也有勁了。覺得晚年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作者:天津名老中醫(yī)賈佩琰
韓玉森教授糖尿病方
韓氏化瘀丹:
藥物組成白術(shù)150g山藥230g太子參180g天花粉200g石斛l00g丹參180g赤芍150g鬼箭羽200g地骨皮120g黃芪200g
制劑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裝入“0”號膠囊,每粒0.5g,每次5粒,日服3次,1個月為1令療程。服藥期間節(jié)飲食、遠肥甘、禁房事,忌惱怒、勞累及辛辣食物,調(diào)情志,適量運動,藥養(yǎng)結(jié)合。若口渴甚加沙參、玄參;多食加生石膏;多汗加牡蠣;失眠加龍骨、炒棗仁;五心煩熱加黃柏;胸脅脹滿加柴胡、枳殼;胃熱津傷甚加沙參;血脂高加山楂、虎杖;眼底改變加草決明、石決明;皮膚瘙癢加白蒺藜、地膚子。
適應(yīng)病證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病案:范某,男,48歲?;继悄虿?年。三消癥狀不顯著,在身體正常體檢時發(fā)現(xiàn),血糖13mmol/L,尿糖(+++),后經(jīng)服用消渴丸等,癥狀有所緩解,但形瘦體倦較著。就診時癥見口渴欲飲,小便頻多,消谷不明顯,大便溏薄,舌淡胖邊有齒印,苔白,脈細緩。實驗室檢查血糖10.5mmol/L,尿糖 (++)。治擬健脾益氣、攝氣生津,方選健脾化痰丹。服藥1個療程,癥狀減輕,又藥物調(diào)理3個療程,血糖降至6.5mmol/L,尿糖(±),諸癥悉除,告愈。
評按: 韓玉森教授 認為糖尿病病位在肺、胃、腎,主要病理變化是陰虛燥熱,但是,中焦脾虛在糖尿病的發(fā)病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脾主運化,為氣血津液化生之源,脾胃虛弱,氣血津液生化乏源,脾氣不能散布上輸于肺,肺津無以輸布,則口渴多飲;脾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燥熱內(nèi)盛,消殺水谷,則消谷善饑;脾虛不能轉(zhuǎn)輸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下注膀胱,則小便頻多而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濡養(yǎng)肌肉,故形體日漸消瘦。陽氣虛弱,鼓動無力,亦可致瘀血內(nèi)停。故方中白術(shù)補氣健脾、生津止渴;山藥味甘,性涼而潤,輕補而不聚,微香而不燥,既能補氣,又能養(yǎng)陰。臨床報道,二藥相伍有較好的降糖作用。太子參、天花粉、石斛養(yǎng)陰潤肺、生津止渴;黃芪補氣以敷布津液;地骨皮清虛熱、瀉肺熱;丹參、赤芍、鬼箭羽活血化瘀,瘀化氣暢則陰液自生。諸藥相伍,相得益彰,共奏健脾益氣、生津攝氣、化瘀生新之功效。
韓氏降糖湯:
藥物組成生地15g黃芪15g葛根l0g天花粉l0g玄參l0g牛膝l0g石斛10g黃連8g
制劑用法水煎服,日1劑。服用本方時,停用一切西藥。隨證加減:高血壓伴頭暈、視力減退者加白蒺藜、菊花、天麻、谷精草、決明子各10克;腹脹便秘者加厚樸8g、麻仁l0g;煩熱易躁者加白薇、荷葉各l0g;便溏腹瀉者加炮姜5g;納呆苔膩者加麻仁15g,神曲、竹茹、枳實各l0g;手足麻木者加木瓜、桂枝各l0g,桑枝、雞血藤各15g;氣虛汗出者加小麥l0g,炙甘草5g,煅龍骨15g,煅牡蠣15g;口渴者加五味子l0g;有心臟病者加太子參、茯苓、石菖蒲、遠志、丹參各10g;伴腎臟病變及泌尿系感染者,加豬苓、狗脊、萆藤、通草各l0g;皮膚瘙癢或感染者加忍冬藤15g,連翹、赤芍、地膚子各 10g等。
適應(yīng)病證糖尿病。
病案:林某女,62歲。患糖尿病5年余,近半年來口渴引飲,頭暈無力,小便頻多,喜食易饑,曾在某院檢查空腹血糖11,2mmoI/L,尿糖(+十十),經(jīng)服降糖藥物,控制飲食,癥狀有所減輕。現(xiàn)仍有三多癥狀,乏力神疲,心悸寐差,皮膚瘙癢,脘腹脹滿,大便干結(jié),舌紅苔白而燥,脈弦滑。檢查:空腹血糖10.08mmoI/L,尿糖(++)。證屬氣陰兩虛、肺胃燥熱。法宜益氣養(yǎng)陰、清熱潤燥。投益氣滋陰清熱降糖湯加太子參、丹參各20g,赤芍、地膚子、麻仁、五味子各10g。并囑其停用西藥,繼續(xù)控制飲食。進藥7劑,口渴減輕,皮膚瘙癢亦止,但仍心悸、夜寐不實。原方減去地膚子、麻仁,加小麥10g、炙甘草5g,煅龍牡15g,連服30劑。1個月后諸證明顯減輕,血糖、尿糖均正常。為鞏固療效,再進原方數(shù) 10劑。觀察3個月,檢查尿糖陰性,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圍之內(nèi)。
評按: 韓玉森教授 對此糖尿病發(fā)病機制多為陰虛燥熱。益氣養(yǎng)陰清熱降糖湯用生黃芪益氣行水,使津氣布于周身,并有降血糖作用;生地黃滋陰清熱涼血,滋補十二經(jīng)脈之液;葛根為陽明經(jīng)藥,能生胃津以潤肺;天花粉苦寒,清肺胃之熱以潤肺胃之燥;黃連清熱瀉火和胃;玄參清熱養(yǎng)陰,與生地黃相須為用;石斛人肺胃經(jīng),滋陰清胃生津;川牛膝人肝腎,能引火下行,治肺胃虛火,并有活血祛瘀之用。諸藥配伍,共奏益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之功。糖尿病服用降糖藥劑量過大或節(jié)食過度而造成低血糖較為常見,本方久服無此副作用,且對血糖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使血糖處于動態(tài)平衡。
韓氏花葛飲:
藥物組成花粉30g葛根15g蒼術(shù)l0g萸肉6g五味子1.0g川連4g丹參l0g麥冬9g鮮蘆根30g
制劑用法上藥水煎服,日服1劑,分2次服。10天為1療程。
臨證加減:煩渴引飲、苔黃燥、脈洪大者加石膏;多食易饑、形體消瘦、大便秘結(jié)、苔黃脈滑實者加生地、牛膝、玄參;虛煩失眠、遺精、舌紅、脈細數(shù)者加龍骨、牡蠣、黃柏、知母、桑螵蛸;病程日久、小便數(shù)頻、混濁如膏、飲一溲一、腰膝酸軟、陽事不舉、舌淡脈細者加附子、肉桂、鹿茸、覆盆子。
適應(yīng)病證糖尿病。證見不同程度的口渴多飲、多食消瘦、乏力,或四肢酸痛,甚至視力減退。此方適應(yīng)于以血糖為準之輕中度糖尿病患者。
病案:李某,女,39歲??诟啥囡?、多食、多尿、易饑乏力已一年余,曾在某醫(yī)院診為糖尿病,給予“降糖靈”等藥物治療,癥狀時輕時重,近來“三多一少” 癥狀明顯加重,伴乏力懶言,自汗肢麻,脈弦細數(shù),舌淡苔少,體重52kg,化驗空腹血糖11.76mmol/L,尿糖(++++),膽固醇 6.24mmol/L,心電圖無異常,肝功能正常,診斷為糖尿病(中度),給予上方治療10天后,自覺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尿糖(+~++),空腹血糖 8.96mmol/L幾,共服藥6周。復查:主要癥狀消失,體重增加1.5kg,空腹血糖為6.72mmol/L,尿糖(—),膽固醇 4.94mmol/L,效果顯著,再以原方加減鞏固療效,追訪至今未發(fā)。
評按: 韓玉森教授 認為糖尿病從中醫(yī)角度分析,雖有三消之分,但其病機均與肺、脾、腎密切相關(guān),以陰虛燥熱為其主要特點?,F(xiàn)代醫(yī)學認為糖尿病系代謝分泌疾病,可分為原發(fā)性、繼發(fā)性二大類,基本病理為絕對或相對胰島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紊亂,包括糖、蛋白質(zhì)、脂肪、水和電解質(zhì)等。其特征為血糖過高、糖尿、葡萄糖耐量減低及胰島素釋放試驗異常。根據(jù)古今之論,結(jié)合臨床實踐,復方花葛飲正合病機,具有明顯的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清熱瀉火、益腎縮尿、活血化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