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藍色清真寺出來,對面就是索菲亞大教堂。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從公元6世紀(jì)至今依然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完美地融合了東西方建筑風(fēng)格。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這座教堂。1453年,奧斯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占領(lǐng)伊斯坦布爾后,將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清真寺,所有基督教器物均被移除,并在其四周修建了四座宣禮塔。直到1935年,為了穆斯林和基督徒和諧相處,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宣布將其改為博物館
由于原計劃次日參觀索菲亞大教堂,我們從它旁邊經(jīng)過時,只拍了這些外觀照片。但第二天因故并未成行,成了此行最大的遺憾。
從索菲亞大教堂側(cè)面走過去,遠遠就能看到托普卡泊老皇宮大門。
托普卡泊老皇宮是奧斯曼帝國時期的皇宮。1478年,穆罕默德二世在拜占庭帝國宮殿遺址上建成這座氣勢恢宏的皇宮。老皇宮是典型的土耳其庭院式建筑,占地面積70萬平方米,有4個庭院;皇宮的四周是長達5公里的城墻,共有7個城門。由于火災(zāi)和地震等原因,皇宮經(jīng)過重建、修建和擴建的一部分建筑就帶有十六、七世紀(jì)的歐洲風(fēng)格。在長達400年時間里,有25位蘇丹先后在這里居住和理政。新皇宮建成后,這里改用作博物館。
老皇宮大門前,游客排起長長的隊伍。
老皇宮第一道大門,也叫蘇丹門。看起來,是一座風(fēng)格簡單的平頭建筑。大門門楣上的橫額,綠底上寫滿了金色的經(jīng)文。大理石拱門兩旁,有荷槍實彈的衛(wèi)兵警衛(wèi)。游客可以與其合影。進去時,所有游客都要經(jīng)過安全檢查。
進到第一個庭院里,能看到它與圣索非亞教堂是連著的。左邊有建于拜占庭時期的伊蓮娜教堂,它與索菲亞教堂同樣古老,都是由查士丁尼皇帝興建的。比較幸運的是,這所教堂在奧斯曼時期從未被改作清真寺。據(jù)說庭院里還有皇家造幣廠和監(jiān)獄,但并沒看到在哪里。
老皇宮第二道大門稱作“崇敬門”,它的兩端各有一座尖頂塔樓,為蘇萊曼大帝所建。大門上的綠底金字是可蘭經(jīng)最重要的教義,門兩旁是蘇丹何密二世的印璽圖樣和文字。大門前有售票處。一群披著頭巾的穆斯林婦女打著彩色橫幅,興高采烈地在一起合影。大門口同樣有荷槍實彈的衛(wèi)兵警衛(wèi),檢票入內(nèi)時,要經(jīng)過嚴(yán)格的安全檢查。進門后,抬頭看,天花板浮雕圖案非常漂亮。
走過第二庭院,能看到左側(cè)聳立著一座高高的尖頂方形塔樓。這里原來是蘇丹的議事廳,現(xiàn)在用作皇宮珍寶展廳。右側(cè)原來是皇宮大廚房,現(xiàn)改為皇宮廚具和水晶制品、銀器以及瓷器展廳。由于我們要緊跟導(dǎo)游往里走,沒有去展廳參觀。
皇宮第三道大門“幸福門”,也稱吉兆門,就位于第二庭院。過了這道門進入皇宮第三庭院,是整個老皇宮核心區(qū)域。這里的圣物室,陳列著先知穆罕默德的部分圣物。
穿過第三庭院,就到了第四庭院。它由蘇丹穆拉德四世(1623-1640年)擴建,相當(dāng)于皇宮的后花園。庭院中的巴格達宮,是為紀(jì)念1638年奧斯曼帝國攻陷伊拉克巴格達而修建的,是老皇宮最重要的亭閣之一。
向右拐彎,就到了海邊,這里有寬敞的平臺。游客們可以一邊憑欄遠望蔚藍色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跨亞歐大橋和金角灣,觀賞翱翔在天空的海鷗、對岸層層疊疊的紅頂建筑、來來往往的貨船與游船,以及岸邊的古城墻,一邊拍攝下這美麗的海峽風(fēng)光,留下自己的身影。
之后,我們一邊沿原路返回,一邊觀賞庭院的景色,進多個展廳參觀。
在第三庭院,觀賞了圣物室(里面不準(zhǔn)拍照)。圣物室內(nèi)外,全部用藍色的伊茲尼克瓷磚裝飾。由于當(dāng)年圣地麥加和麥地那都屬于奧斯曼帝國領(lǐng)土,很多伊斯蘭圣物被蘇丹請到這里來供奉,其中包括麥加圣堂的雕花大門,先知穆罕默德的胡須、牙齒、寶劍等。
在第二庭院,我們觀賞了議事廳,這里雖然沒有什么展品,但內(nèi)部裝飾非常精美華麗,穹頂、墻壁、門窗以及地面,其圖案與色彩,令人驚嘆不已。
從對面長廊,我們進入皇宮大廚房展廳,看到大量的皇宮餐具,包括中國古代瓷器、水晶制品、銀器等,還有皇家廚房用具。最令中國游客留戀的是青花瓷器,可惜里面不準(zhǔn)拍照。
在另一側(cè)長廊墻壁上,鑲嵌著兩個大理石浮雕,看起來像是奧斯曼帝國的國微圖案。
因時間所限,我們在托普卡泊老皇宮只能是浮光掠影看了一遍,就走出皇宮了。
皇宮大門不遠處,有一個很大的亭子,看起來像是凈手亭,但比一般清真寺門前的亭子大,地圖上標(biāo)為“蘇丹·艾哈邁德三世噴泉”。
在這里,我們向托普卡泊老皇宮和索菲亞大教堂道一聲,再見了!
(未完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