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骨和骨連接。骨有四塊,后方為骶骨和尾骨;前方為和側方為左右側髖骨。骨連接:主要骶骨和髖骨之間的骶髂關節(jié);兩側髖骨之間的恥骨聯(lián)合;骨盆的韌帶。 骨盆的運動1、前傾和后傾運動: 骨盆前傾和后傾是與骨盆中立位相比較而言。所謂中立位是解剖學姿勢下骨盆的狀態(tài)。那么什么是解剖學姿勢呢?解剖學姿勢是解剖學的標準姿勢,類似于瑜伽體式中的山式,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山式站姿。 在解剖學姿勢基礎上如果你的髖骨向前轉動,那么就是骨盆前傾。骨盆前傾所帶來的影響就是腰椎彎曲增大,腰椎擠壓,會帶來損傷風險。注意:在所有的脊柱后彎體式中腰椎彎曲都是增大的。 在解剖學姿勢基礎上如果你的髖骨向后轉動,那么就是骨盆后傾。骨盆后傾所帶來的影響就是腰椎彎曲減小。 以上兩種運動都是以股骨頭為軸的前后轉動。 2、骶髂關節(jié)的運動:骶髂關節(jié)是由骶骨的耳狀面和髂骨的耳狀面形成,關節(jié)囊和韌帶緊張,因此其運動范圍非常有限,骶骨只能做輕微的前后旋轉運動,運動范圍在3-5毫米。當骶骨向前轉動時腰椎彎曲增大,向后轉動時彎曲減小。后彎體式中的腰椎保護機制后彎體式對腰段脊柱損傷的基本原理是腰椎過度彎曲造成的擠壓。清楚了這個道理,你就明白預防的原則,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分散腰椎的后彎壓力”。在此你一定要記住后彎體式是身體多部位的協(xié)同運動,不是某一部位的單一運動。正確的和深入的后彎體式包括髖關節(jié)、脊柱、骶髂關節(jié)、腹肌和肩帶的共同參與。 髖關節(jié)髖關節(jié)在后彎體式中處于后伸狀態(tài),這就需要股四頭肌、內收肌、髂腰肌充分伸展,同時配合臀大肌的主動收縮,盡量減輕骨盆的前傾,也就避免了對腰椎的過分擠壓。如果股四頭肌和髂腰肌緊張,髖關節(jié)后伸收到限制,加重骨盆前傾,增加腰椎受傷風險。胸椎要充分調動胸椎參與其中,胸腔無法完全打開,胸椎沒有充分后伸,就會造成腰椎過分代償,增加了受傷的機會。肩帶如果胸大肌和胸小肌緊張會造成肩帶前移,出現(xiàn)含胸,胸腔無法完全打開,后彎時肩關節(jié)過分后伸,腰椎過分代償,增加了肩關節(jié)和腰椎的受傷機會。腹肌后彎時適當收腹,可在腹腔產生氣囊效應,在彎曲的腰椎前部產生一個強有力地支撐,把腰椎推向身體后方,從而防止了腰椎過分彎曲,起到保護作用。骶髂關節(jié)脊柱深度后彎時骨盆處于前傾位,骶髂關節(jié)受到旋轉力,骶骨上端相對髖骨會向后旋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減輕腰椎的彎曲,起到一定保護作用。遺憾的是對多數(shù)人而言,此關節(jié)運動范圍有限,保護作用較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