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撕X吃多了瓜,小編表示心好累!這種時候還是看央視的綜藝最能洗眼睛! 最近央視又出了一檔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 美術(shù)配樂絕妙到讓人想跪下來叫爸爸,主題嘉賓更是綜藝屆的清流,豆瓣上將近3萬人打分,依舊高達9.3! 《國家寶藏》請來張國立做主持,配合神級文案,絲毫不夸張地說,一開口,就是讓人熱淚盈眶的節(jié)奏:“如此炫酷的開場,一看就知道我們是個年輕的節(jié)目,究竟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嗚嗚其中浸透著的文化自豪感讓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毫不夸張! 這還沒完,接著張國立又介紹了齊聚于節(jié)目中的九個主角,九座國家級、省級的博物館:即將迎接紫禁城第六百個春秋的故宮博物院、以周秦漢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傳頌萬年越地長歌的浙江省博物館……(就問你這咖位大不大?。?/p> 明明只是在介紹博物館,臺本之中卻說盡了神州千里的風(fēng)光與千年的歷史,必須給文案加一個大雞腿! 當然如果只是文案好,那看《國寶檔案》也是一樣的,《國家寶藏》還新鮮在形式: 為每一件國寶請來一位守護人(中青年實力派演員),通過一段小劇場講述一段文物的前生往事,再介紹當下與該件文物相關(guān)的傳承者、保護者。最后還有九位館長的一句話點評,娛樂學(xué)術(shù)兼具,古今在場,面面俱到,瘋狂打call! 對于我們來說,這首先是一堂美學(xué)課,告訴我們那些被奉為國寶的作品,好在哪里,珍貴在哪里。 雖然十月份的時候小編也曾附庸風(fēng)雅,早起跑到故宮看到了《千里江山圖》的真跡,但也是看了這個節(jié)目我才知道,原來這幅歷經(jīng)千年不曾褪色的圖卷,是由礦物材料五層點染而來,每一筆都蘊藏著寶石璀璨的光華,甚至連點染人物的白色都是千年貝殼研磨而來。 深刻感覺到我之前看畫就是在牛嚼牡丹??! 我們覺得綠松石、孔雀石等珍貴的寶石用來制作顏料奢華到不可思議,但節(jié)目中,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的老師馮海濤卻告訴我們“上等的阿膠都是畫畫用的,中等的才用來做補藥”。 真·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國家寶藏》這知識點多到讓我想拿出小本本記下來! 雖然文物知識密集又豐富,但這個節(jié)目一點也不枯燥!尤其是王凱飾演乾隆那段,差點讓我笑岔氣! 王凱這一部分展示的文物是各種釉彩大瓶(你沒聽錯就是這個奇葩的名字),又被稱為“瓷母”,上面有15個裝飾層,17種釉彩,集古代瓷器技術(shù)之大成,確實是真正的巔峰之作。 然而說句心里話,這么多花紋合在一個瓶子上,丑也是真丑,這么暴發(fā)戶的東西,一看就是愛新覺羅·牛皮癬,啊不,乾隆皇帝的杰作! 于是在小劇場里就展示了乾隆接受書圣王羲之、畫家黃公望和他爹雍正的全方位diss的過程。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做官方吐槽最為致命! 王羲之說:你看我的《快雪時晴帖》被糟蹋成什么樣子了!你數(shù)數(shù),被你蓋了多少大章!你蓋章也就算了,還題字?!乾隆解釋說:您的字境界高深,我題上一些簡單的句子,是為了讓后世百姓看得懂。 黃公望抓住話柄神吐槽:看來老夫的畫實在是太深奧了,得題五十五處,才能讓后世百姓看得懂??! 接著乾隆同學(xué)又掏出“瓷母”的設(shè)計方案顯擺,直接辣到了黃公望先生的眼睛:如此畫風(fēng),老夫欣賞不來!王羲之更直接:你弄這個東西,你家里人知道嗎?! 乾隆同學(xué)特有自信地說:如果我皇阿瑪在世,肯定支持!Emmmm,小四四,你自己什么樣的審美心里沒點數(shù)嗎!為了挽回大清皇族的顏面,雍正只好出來賠禮道歉,話里話外鄙視乾隆俗氣熱鬧的審美。 哈哈哈哈感覺王凱飾演的乾隆是這樣的表情↓ 接著乾隆解釋了自己做這樣集大成的瓷瓶的初衷:展示清王朝物力的巔峰,彰顯盛世之自信,以及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好的,我被說服了! 而且分開來看每一樣花紋,卻是極美的,有一種格外的清貴,請問故宮,出不出周邊膠帶,我買一套! 有人說,這樣文不文,白不白的小劇場很尷尬,小編卻覺得剛剛好,即普及了文史知識,也不死板不枯燥,請來的演員演技還好!堪稱央視版的《演員的誕生》,卻又比隔壁高出不知多少個段位! 尤其是段奕宏扮演越王勾踐劍的一段,全程沒有動作、沒有走位,只有一長段獨白。但話劇出身的段奕宏完全hold住了!閉上眼睛聽這段臺詞,能夠感覺到其中情緒的變化,最后說到“愿千年輪轉(zhuǎn),越地長歌不散,我翹首以盼重逢”,就讓人仿佛真的見到了劍靈一般。 而再看段奕宏的微表情,他眼眶紅紅有淚,情緒卻一直在激越與克制之間的徘徊,演得叫一個收放自如。 古往而今來,看過了這些古代的故事,再看文物今生的傳奇,看那些在繁華如當下依舊守得住清貧的文物保衛(wèi)者,便覺得格外感動。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年輕的姑娘,說自己是因為看了《我在故宮修文物》才成了故宮志愿者團隊的“萌新”。用的是網(wǎng)絡(luò)的語言,做的卻是傳承的事,兩廂對比,反而讓人品出了“傳承”二字真正的滋味: 在這片土地上,人來人往,幾經(jīng)更迭,但中華文明卻一脈相承,千年就好像昨日,千年就全在今天。 這也是《國家寶藏》值得我們每周100分鐘看起來的原因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