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是普通人的必然 前些時候有篇文章在微信里傳得很火,名叫《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將平凡》。 本文不僅僅是套用了一個title模式,其實和該文還有點邏輯關系。 當:“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將平凡”對你成立時,想必它也對你的父母成立。因此,如果意外到現在還沒有發(fā)生的話,你已經成為了一個平凡的人。 平凡,說難聽點叫平庸。不帶褒貶的解釋是:普通、一般、屬于大多數。換言之:不優(yōu)秀,不杰出,也不獨特。 對一個平凡(庸)的人而言,中年危機是一種必然。 中年危機,職場危機 中年危機,大致等同于職場危機。 二十出頭的時候,離開學校走入勞動力市場,前面有的是時光、憧憬和希望?!斑m合自己”的職位一大堆,即使工資不高,也能夠看得見加薪升職。 初入職場的小白,什么都不懂,不過那是應該的。只要進入工作崗位,自然就有人教有人帶,有每天日常的工作逼著你學習。工作了兩年回頭一看,喔!我提高得好多、好快呦! 無論是收入還是能力,感覺只要好好干,一切都會越來越好。從小白到有工作經驗,不過一兩年時間,再往后,成為專家、大師、經理、高管,不過是個時間問題嘛? 白駒過隙芳華黯,時間一點點溜掉,轉眼到了中年。 然而大多數人并沒有成為大師或者高管。從newhire到了senior,做的還是十幾年前那些事情。工資絕對值漲了不少,增幅卻在逐步趨近于0。曾經有那么多職位在召喚自己,如今,好像都被一條年齡限制給屏蔽掉了…… 開始危機、焦慮、恐慌。前面晉升的路已經基本上消失,反而,四下里看看人才市場,有的是子侄輩的年輕人愿意拿你一半的薪水來占你的位子。于是開始擔心飯碗不?!?/span> 危機是因為不努力? 這些中年人的心思,在青年人看來是不努力的結果:
…… 青年們會順理成章地相信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一定不會只是簡單的經驗積累,一定能夠成為專家、管理者甚至馬云、雷軍那樣杰出分子。反正將來“危機”的一定不是自己。 杰出者之所以杰出,是因為他們是極少數。他們是做到自己領域內前1%甚至前0.1%、0.01%的那些人。 能夠成為前1%的,就只有1%而已。如果你真的成了那前1%,則說明你已經脫離了大多數的范疇——你的生命中已經發(fā)生了意外! 除了這意外的1%,另外那99%,就都沒有努力過嗎? 當然不是。 即便努力,成功也只是個小概率事件。 努力后的危機 “既然努力了,就算還是的大多數,40歲總該比20歲做得好吧?!” 這樣問倒是有道理的。畢竟,常年從事同一件事的人,總應該在品質上做得比短時間的從業(yè)者好吧。要求同一領域內的中年人應該比青年具有更高的技術水平也蠻合理。 但是請不要忽略了一個事實:市場需要更高的技術水平嗎? 我們面對的市場,是 (1)在保證“能用”的情況下追求盡量低的價格? 還是 (2)追求產品的高品質并愿意支付與其質量相應的價格? 答案是:今時今日,社會的普遍需求是(1)。 年輕的從業(yè)者,只要能夠提供合格水平的業(yè)務能力,即使品質確實遜于資深人員,也遠比后者具有高得多的市場生存能力。 年輕人有力氣,沒牽掛,可以每天工作的時間更長,單位時間產能也更高。就中低端產品而言,及格線以上,數量遠比品質重要。 從論資排輩到年齡歧視 過去,哪怕是學一門很簡單的技能,都得拜師學藝,在師傅家當幾年奴工,才能接觸到一點粗淺的活計。這個師傅本身可能不過是個及格水平而已,但,就算是這樣的技藝水平,學徒也不是輕易就可以被傳授的。 不僅僅中國如此。英國人亞當斯密曾在《國富論》中提到,十八世紀英國社會的行業(yè)協(xié)會經常對工人提出學徒年限的要求(例如,制鞋業(yè)要求學徒7年),否則禁止從業(yè)。而所設年限通常大大超過實際掌握合格技藝所需要的時間(學個制鞋,可能2-3年就足夠了)。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就是為了阻止新人入行。 然而,在進入顛覆一切的二十一世紀后,作為傳統(tǒng)文化一部分的論資排輩卻突然變成了年齡歧視,中間幾乎連個過渡都沒有。 曾經混到40歲可以指望著做熟門熟路的活計,上頭老板看在多年的份上給些面子,下面還能馭使幾個后輩。 如今到了40歲,回頭一看,后面潮水般涌來了一批比自己年輕20歲,薪資要求低很多,工作熱情高漲許多,還擁有著充足的力氣和鮮活色相的競爭者。而且,他們專業(yè)技能未必遜色許多,因為互聯(lián)網時代來了。 互聯(lián)網的發(fā)達,使得以前許多需要門檻和較長時間消耗才能獲得的學習資源唾手可得。加之教育的普及,新一代基本都能通過公立教育掌握基本學習能力。 兩方面的相輔相成,不僅大大縮短了年輕人學習業(yè)務技能的時間,甚至提供了無師自通的可能。以前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如今,某些方面根本連師傅都用不著了。 面對危機,如何是好? 既然已經知道危機的存在,有沒有辦法趁著年輕讓自己在中年到來前盡量避免? 答案是:有機會。 0. 認清自己的位置。 年輕的時候,作為勞動力市場寵兒,要看清楚自己被“寵”的原因是什么。 你之所以深受市場青睞,并不是因為你能夠提供比“老人”們更好的工作質量,也不是因為你不斷學習、深度成長。 也是拜“性別歧視”的標簽所賜,也許是被打上了“青春”的標簽,還有力氣甚至色相可賣,而被勞動力市場歸類為緊俏商品。 1. 向著“意外”努力。 有句老話:學到老,活到老。然而真正具備這種屬性的人,不多。 如果你具備這樣的屬性,請相信,只要堅持有效的學習,就有更多概率在中年到來前創(chuàng)造“意外”。 前面說過,努力過,但不一定能夠成功,但如果不努力,就一定無法成功。 畢竟,意外是客觀存在的,而青春的美好之一就是擁有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在未來尚未確定之前,抓住最好的可能性并向之努力,難道不是最好的選擇嗎? NOTE:選擇正確的學歷方向和路徑是最重要的,別把大好青春浪費在雞湯傳銷上。 2. 多啃硬骨頭。 退一步講,即使做不到幾十年如一日的持續(xù)努力,至少在關鍵節(jié)點的選擇上要堅持挺住。比如:當有多個崗位可以選擇的時候,選難做的那個。 如此選擇,一來在現在的工作中被工作本身倒逼學習的內容和深度會更多;二來,還能為20年后飯碗不保時沿著崗位鄙視鏈下行,預留了一份空間。 3. 關注工作中那些枯燥無趣的細節(jié)。 工作中有很多無趣的事情,尤其是和業(yè)務相關的那部分:購買這個設備要填什么表格;申請那項業(yè)務要去XX機關做YY登記;客戶的款項要經過ZZZ名目才能劃到自己賬上……枯燥到令人生厭…… 但恰恰是這些,構成了企業(yè)的業(yè)務流程,社會的運行規(guī)范。能夠熟知流程和規(guī)范,以最小代價找到人,以最短路徑辦成事,你就擁有了業(yè)務層面的不可替代性。 這些看起來人人都能掌握,不就是背記一大堆條文規(guī)范嘛!沒錯,這些事情才對“天賦”要求最小的,只要愿意就能掌握。 而同時,又因為無趣,大多數人在用不到時都不愿主動去了解。因此,為愿意掌握它們的有心人留下了創(chuàng)造價值的機會。 4. 構建職場人脈。 好歹在職場混跡多年,你總該攢下點人脈吧。 能稱得上職場人脈的人,不是點贊之交,不是請客吃飯。而是,了解你的能力和為人,知道你狀態(tài)平穩(wěn)、能干活,還不難相處。 即使現在的飯碗丟了,還有人愿意聘用你,至少愿意推薦你去應聘。 5.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工具、方法、技能可以日新月異,人性卻是相對恒定的。世界即使加快了運轉速度,運行規(guī)律總還是有其穩(wěn)定的內在規(guī)律。 盡量去弄明白這些,除了做事,更要學會做人——比后輩多活了十幾二十年,不能白活,總得比人家多懂點兒事兒吧! 當你手腳不如年輕人麻利,加班也不如年輕人積極的時候,總歸還能比年輕人多看個眉高眼低,知道個分寸進退,才算有一份對得起飯碗的價值。 就算真的沒人聘用了,拿之前的積蓄做點小生意,招攬客戶的第一要義也是懂事知禮。 6. 放松心態(tài),相信世界是大多數人組成的。 最后,如果上面那些你全都沒做到,那就想想:車到山前必有路! 只要你還是平凡之一,還沒有成了最差的那些“意外”,大不了隨波逐流。畢竟,這個世界在正常運行時,是會維持大多數人活下去的。至少,還能撿那些年輕人不愿意干的工作,聊以為生。 反之,如果真到了大多數都活不了的地步,最好的那些“意外”也難免被殃及。你就算真成了其中之一,也未必能躲過原子戰(zhàn)爭、冰河重臨、彗星襲地、人類消亡。 Take it easy. 作者:李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