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之花綻課堂 ——觀李華平教授《老王》課堂有感 ◎貴州銅仁 安艷紅 《老王》這篇文章風格平和,語言樸實,敘事緩緩道來,人物性格比較突出。所以相當一部分人似乎都覺得本文不難解讀,在課堂上容易把握。而且很大一部分人容易把楊絳先生的這篇敘事散文上成小說文體。在課堂上歸納事件、分析人物特點、理解關(guān)鍵句子、歸納總結(jié)主旨——許多老師可能都這樣上過這篇散文,包括我自己。 可是,經(jīng)李華平教授一解讀,完全顛覆了一些教參及許多老師、學生以前對《老王》的解讀。小說的重點在于人物形象,而散文的重點在于人物“情感”。李華平教授就這樣緊緊把握《 老王》所表達的情感,用“反?!笔址?,真實準確地解讀了作者當時寫作的狀態(tài)和心理情感。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在解讀老王時,可能根本就沒有摸清作者當時寫作的狀態(tài)與心理情感,僅憑一些表面的“證據(jù)”,就對作者的情感下了結(jié)語。 在《老王》的課堂上,李華平教授為我們開辟了一個新天地,雖然也是從文本中找“依據(jù)”,解讀出來的情感卻截然相反,在“鐵證”面前,我們不得不服。李教授《老王》課堂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直接導入 二是學情過渡 三是方法解讀 四是成果鞏固 其中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既是重點、難點,又是亮點。下面我將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談談感受。 一、直接導入 李華平教授沒有一句多余的話,開門見山,簡潔干脆,直接導入課題。 二、學情過渡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李教授首先是詢問調(diào)查,了解學情,在了解學生對《老王》的閱讀情況后,然后就提供兩種學習方案,讓學生選擇,并要求說明選擇的理由。最后學生舉手表決,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選擇了第二種學習方案:學習一種文本閱讀方法。 李教授說,學了這種方法后,大家就可以用它去閱讀其它同類的文章了。 三、方法解讀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對“癥候式解讀法”(即反常法)作了具體的運用。當然,老師并沒有直接把方法擺出來,而是通過學生閱讀文本,解讀字詞,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引出方法。 老師告訴學生,方法來自于文本,然后提供三個“填空題”: 1.這是一篇______。(體裁) 這三個問題,讓學生在了解文章的體裁、內(nèi)容和主旨的基礎(chǔ)上,逐步深入理解作者當時真正的寫作意圖、心理情緒。李華平教授就這樣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讀文本,找反常之處,然后“求證得解”: 原來“我”并沒有關(guān)心、關(guān)注和幫助過老王,“我”和老王之間并非朋友關(guān)系。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解讀第1、2段,特別是“他蹬,我坐”這四個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反?!?反常規(guī)、反常理、反常情),自然得出“癥候式解讀法”。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只是參與者、引導者,作提煉歸納的還是學生,充分給予了學生民主、自主、合作的機會。 這一文本解讀,我把其方法特點、亮點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拙與巧 李華平教授選擇前面兩段文字,從字詞具體入手,局部分析,引導學生找方法、找答案。 第一段中抓住“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這句話,老師引導學生找出和解讀了“他蹬,我坐”這一“多余啰嗦”的句子,看似作者一“拙筆”,實則作者精心巧妙之安排。這個“多余句”強調(diào)了“我”和老王雇傭與被雇傭的關(guān)系,表明“我”和老王之間有距離,并非朋友關(guān)系。這樣的“拙”句魯迅先生也用過,在他的《秋夜》中,這句“在我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看似多此一舉,啰嗦重復,實則巧妙地強調(diào)和表現(xiàn)出一種極度的單調(diào)、孤寂、郁悶心情。 八十年代詩人韋錦也用過這種“拙”句,他的詩歌《這兒》中寫到: “這兒很少刮風/一年只刮兩次/一次刮半年/這兒刮的風很小/連一片樹葉也吹不下來/這兒沒有樹”。 這里用“拙”句表現(xiàn)了所處環(huán)境的荒涼、寂曠,人們的艱苦、堅持與些許無奈。 這些看似幼稚、啰嗦的“拙”句,卻極富表現(xiàn)力,給人一種鮮明的畫面感,而且空間感也得到了延伸。 (二)靜與鬧 李教授這堂課沒有動聽的音樂,沒有豐富的幻燈片,甚至也沒有熱鬧的課堂氛圍,小組交流也是平實、“淡定”的,沒有“轟轟烈烈”,整個課堂以“靜”為主,學生在“靜”中得以思考。但卻又是“鬧”的,這種“鬧”是學生心里的沸騰,是“反?!彼季S之花的飛濺、綻放。從后面“成果鞏固”學生談感想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證實,學生內(nèi)心世界已經(jīng)沸騰起來,被點燃,心里一片熱鬧。我堅信,學生學了“反?!边@種方法后,內(nèi)心一定是“熱”的,是“熱鬧”的,這種“思維花朵”可以讓學生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會有更多的思考。 (三)簡與豐 李華平教授只抓住開頭簡單的兩段文字來解讀全文,引領(lǐng)全文。這兩個自然段篇幅短,字數(shù)也不多。引導學生緊扣開頭,抓住關(guān)鍵十余字,卻解讀出文本中豐富的情感世界,透徹、準確地解讀出文之本義,字外弦音。 四、成果鞏固 在這最后環(huán)節(jié),老師讓學生用一句話來談這節(jié)課的感受,體會。學生有說“如沐春風、語文有樂趣”的,有說“學了癥候式解讀法后,能夠使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這是個很好的方法”的……,讓學生在談感受中加深印象,體驗情感,鞏固成果,并延伸了其它可以用反常法解讀的課文例子。 這節(jié)課簡而不“簡”,“反?!眳s最正常,樸實卻是絢爛,突顯了正道語文的特點、內(nèi)涵。課堂教學“反常”手法,由淺入深,遵循學習規(guī)律,剝繭抽絲,披沙揀金,使得學生有收獲,而且學生反常思維之花被激活,綻放在課堂之上。 本期責編: 周歡 活動策劃:曾巧 終審:雷雅潔 陳夢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