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在崇禎十年(1637年)為其《天工開物》所寫的初版序中稱:“幸生圣明極盛之世,滇南車馬縱貫遼陽,嶺徼宦商衡游薊北,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贝苏Z準確而生動地描述了明朝作為一代盛世呈現(xiàn)出的國家統(tǒng)一、百姓安居的景象。正是這種基本和平安定的生活,再加上中華民族前此數(shù)千年留下的豐富的文明創(chuàng)造和積累,從而使明代有條件成為中國傳統(tǒng)時代后期方方面面集大成的總結時期,并進而作出新貢獻,其文化事業(yè)作為最富于記憶性和最善于擁抱新環(huán)境的一個方面,表現(xiàn)則尤其突出。茲以《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nóng)政全書》三部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學著作為例,加以說明。 《本草綱目》是一部古代醫(yī)藥學的經(jīng)典著作,凡52卷,190萬字,共分16部62類,收藥物1892種,載藥方11096個,出版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短旃ら_物》是一部涉及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各個方面的科學技術百科全書,共分上、中、下3部,18卷,寫成于崇禎九年(1636年),次年正式出版。上部包括“乃?!钡?卷,中部包括“陶埏”等7卷,下部包括“五金”等5卷?!掇r(nóng)政全書》是一部內(nèi)容十分豐富的農(nóng)學巨著。其編寫主要在天啟五年(1625年)至崇禎元年(1628年)。全書60卷,12目,包括“農(nóng)本”等,每目之下又分若干子目。此書到崇禎六年徐光啟去世仍未出版。最后由陳子龍對遺稿加以整理,于崇禎十二年刊行。陳子龍大約刪去遺稿的30%,增入約20%。 三書之著成,無不充分地吸收和總結了前人有關著述的成果?!侗静菥V目》的作者李時珍對當時傳世的藥物學資料做了相當全面的吸納。他不僅閱讀各種本草著作,而且搜閱了其他文獻中的有關資料。同時代的著名學者王世貞贊揚他:“上自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不備采?!薄侗静菥V目》中所收1892種藥物內(nèi),總結舊有本草著作而來的有1518種?!短旃ら_物》中所記內(nèi)容,多是作者在南北各地實際調查所得,但也參考了不少前人的著作,以吸收其思想養(yǎng)料和知識。《農(nóng)政全書》或原書照錄,或隨機分散引用,據(jù)統(tǒng)計共引用文獻225種,其中有相當數(shù)量為引自明以前的歷代重要農(nóng)書,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元世祖時官修《農(nóng)桑輯要》、元代王禎著《農(nóng)書》等皆被大量引用。其對所引用文獻,皆作審慎處理,或精心剪裁,或增寫夾注、旁注和評語,或加圈點提示,又加之位置安排得當,全書文字形成有機整體,毫無拼湊之感。 三書在內(nèi)容上有大量的創(chuàng)新?!侗静菥V目》中所記藥物,有374種是前人未曾記述過的新增品種,使該書所收藥物種數(shù)相當齊全,超過了此前既有的任何一種本草,作者自我評論:“雖非集成,亦粗大備?!贝苏Z毫不夸張。對前人已有記載的錯誤或不足,亦多有糾正或補充。如古書對多服桃花只講其益,《本草綱目》則除述其功效外,更指出“若久服,即耗人陰血,損元氣”;非常明確地告訴讀者,“服三樹桃花盡則面色紅潤、悅澤如桃花”之舊說,荒謬不可信(《本草綱目》卷29)?!短旃ら_物》中的記載多有或最早,或最詳?shù)确N種優(yōu)點,如第十卷《錘鍛》中關于“錘鍛”技術細節(jié)的描述,多是首次見于記載,極其重要;第十三卷《殺青》中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敘述造紙技術的部分,在文獻中亦屬最早的記錄;第十四卷《五金》中關于各種金屬的開采冶煉技術的專門論述,在記載中國傳統(tǒng)采礦冶金技術的文獻中,是最重要而詳細者;第十七卷《曲蘗》中之“丹曲”條,是關于紅曲制造之最早的詳細記載(參見潘吉星《天工開物校注及研究》上篇第三部分,巴蜀書社版)?!掇r(nóng)政全書》中徐光啟自己撰寫的文字6萬多,但皆以親自試驗、廣泛調查得來,是對本人及他人經(jīng)驗的精心提煉,創(chuàng)新性極強。對前人舊說中不妥部分,該書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學糾正。如《唐本草注》中錯誤地認為,“菘菜(即白菜)不生北土”,移之北土,即成蕪菁,蕪菁南移,亦發(fā)生變化而成菘。徐光啟在《農(nóng)政全書》卷二八中,以自家之事實,對此說進行了批駁,并解釋了其致誤的原因(蕪菁與菘本相似,僅根有大小之異;南北施肥習慣有異,導致其根大小不同,從而導致誤認發(fā)生互變)?!侗静菥V目》《天工開物》中之所以多有新創(chuàng)造,其重要原因與《農(nóng)政全書》相同,亦在于作者不畏艱辛,廣作調查,多方試驗。 三書中的《農(nóng)政全書》和《天工開物》,特別是《農(nóng)政全書》,對明代由國外傳來的新技術、新作物給予了一定的關注。明代中后期,由于中外交往的擴展,國外的一些新技術、新作物隨之接二連三地傳了進來。徐光啟是其時積極學習國外科學技術的先進人物之一,由此而使《農(nóng)政全書》成為三書中吸收外來相關技術和作物最積極的一種。其卷二七《樹藝》中記有新從海外傳來的甘薯及其種植方法,卷十九及卷二十還收有《泰西水法》。此乃意大利傳教士熊三拔所口述而徐光啟記錄下來的?!短旃ら_物》卷十六《佳兵》之《火器》部分記有西洋炮、紅夷炮、佛郎機等西洋武器,惟語焉不詳,此或因他無緣與其制造者接觸所致。這些反映明代中外文化交往中的新內(nèi)容,顯示了作者對新形勢之敏感,以及學術眼界之開闊、著述之認真。 總結加上創(chuàng)新使三書在學術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侗静菥V目》萬歷年間出版后,不斷翻刻、印刷,至上個世紀80年代,已刊行至80版,直到今天它仍是中醫(yī)的案頭必備之書。除了在國內(nèi)受到重視,在朝鮮、日本、歐美等國家和地區(qū),也廣受歡迎,被翻譯成日本、朝鮮、拉丁、英、法、德、俄等多種文字。達爾文在其名著《物種起源》中,曾引用過該書的資料?!短旃ら_物》問世不久,即被成書于崇禎十六年的方以智名著《物理小識》所引用。清人編《古今圖書集成》《授時通考》等時也都對它加以引用。它還與《本草綱目》一樣,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聞名的科技名著,受到李約瑟等科技史家的高度贊揚?!掇r(nóng)政全書》早在清初即已名聲大振,連不輕易對書籍給予贊揚的《四庫全書總目》,亦不得不對其大加稱贊,稱之:“本末咸該,常變有備,蓋合時令、農(nóng)圃、水利、荒政數(shù)大端,條而貫之,匯歸于一。雖采自諸書,而較諸書各舉一偏者,特為完備?!贝撕蠓舱劦皆摃?,無不稱之為“集我國古代農(nóng)業(yè)科學之大成的學術著作”“當時祖國農(nóng)業(yè)科學遺產(chǎn)的總匯”。 總結加上創(chuàng)新亦使三書從科學技術的角度向世人實實在在地說明了明代中國在世界史上的實際地位。為了從各自的角度寫出符合實際情況的能夠立得住、站得穩(wěn)的科學技術專著,三書的作者自必花大力氣、從自己的特殊角度出發(fā)、深入盤點明代及以前的相關文化。而明代及此前的中國科學技術的方方面面,自然不得不在三位作者的面前“原形畢露”,價值盡顯,并被寫入其著作之中。如《天工開物》記載了提煉倭鉛(即鋅)的方法,而歐洲到18世紀才開始冶煉鋅?!短旃ら_物》記載了制糖工藝中用石灰澄清處理蔗汁的方法,它至今仍為世界公認的最經(jīng)濟之法?!短旃ら_物》中有關于南方挖煤時以中空竹筒插入井下將瓦斯引出地面的記載,而歐洲直到18世紀尚未妥善解決瓦斯通風問題。明代中國的科學技術雖有天文、火器方面的些微落后,但整體上仍是居于世界前列的。如果讀者聯(lián)想起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對明代中國的富饒和實行科舉制度、政府具有很強治國能力等的稱贊,如下結論即會自然產(chǎn)生:明代中國從中國本身歷史的角度來說是盛世,而從同時的整個世界的角度來講則是占有先進地位。 (作者:南炳文,系廊坊師范學院、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