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滔滔,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宋仁宗皇后曹氏的外甥女,也是宋英宗摯愛的皇后,更被后世稱為“女中堯舜”。 那么,她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此等賢名又是如何得來呢? 由于仁宗的三個兒子全部夭折,無奈之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便將濮王趙允的第十三子,只有四歲的侄子趙宗實,即后來的宋英宗趙曙,接入宮中,由曹皇后培養(yǎng)。 同時,曹皇后也把自己四歲的外甥女高滔滔,接到了宮中,由自己親手照顧。 就這樣,趙宗實與高滔滔這兩個年紀相同,又都離開父母懷抱的天真孩童,成為了彼此的好玩伴。 曹皇后雖然貴為皇后,卻并不受寵,還是典型的男權捍衛(wèi)者,克己守禮到了冷漠無情的程度。 而仁宗一直不甘心皇位由旁系繼承,整天廣澤雨露努力造人,所以,趙宗實雖身在后宮,卻從來沒有得到應有的親情溫暖和皇子待遇。 在這種情況下,隨著年齡的增長,趙宗實與高滔滔兩人,逐漸從兒時純真爛漫的友情,發(fā)展成了少時青春洋溢的愛情。 經由曹皇后做媒,兩人十六歲時,結為了夫妻,當時宮中稱“天子娶婦,皇后嫁女”。 回首過往,青梅竹馬的一對璧人,相互扶持,攜手走過了高聳宮墻內的十余載寒冬與酷暑。 02 婚后的兩人,感情濃烈更勝從前,真可謂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沒有一個親生皇子存活于世的仁宗趙禎,遺憾駕崩。 改名后的趙宗實,即趙曙,忍辱負重多年,終于登基稱帝,為宋英宗。兩年后,高滔滔被封為皇后。 高滔滔一共為英宗生下了四子四女,可見兩人的愛情,是多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在蔡絳所著的《鐵圍山叢談》中曾提及趙曙“左右無侍御者”,足以說明這位高皇后獨得圣寵。 可惜,好景不長,情深不壽,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趙曙因病去逝,時年僅三十六歲。 隨后,兩人的兒子趙頊即位,為宋神宗。年輕的神宗上位之初,躊躇滿志,對當時的政治局面頗為不滿,打算大干一場。 他很欣賞王安石的才干,經不起對方的煽動和鼓吹,被他迎面撲來的改革激情所深深震撼,于是,為他掃清一切障礙,做他最堅實的后盾,極力推行“王安石變法”。 然而,不切實際的改革策略,加上新舊黨派之爭,陰險小人的以權謀私,貴族階層的強烈反彈,在推行的過程中,必然遭到諸多阻礙。 最終結果,可想而知,變法失敗了,神宗勵精圖治的愿望也隨之落空了。 03 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大業(yè)未成,宋神宗便早早病逝了,接著,趙煦即位,為宋哲宗。 因為哲宗當時只有十歲,高滔滔只好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 在神宗執(zhí)政期間,高滔滔就反對“王安石變法”,信任保守派的司馬光,如今,由她執(zhí)政輔佐小皇帝,便重新啟用司馬光和呂公著等人。 她將王安石的新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不利于民生的不妥法規(guī),陸續(xù)廢止。 在其執(zhí)政期間,由于重用賢臣,清除奸佞,出現(xiàn)了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大好景象。哲宗時期,也成為了北宋最后一個欣欣向榮、國力強盛的時期。 就連當時的遼國國主都驚呼:“南朝已完全恢復仁宗時代的政策了?!彼€告誡臣下,千萬不可在邊界上挑起事端。 正是因為高滔滔的勤儉廉政,克己自律,才掃清了“王安石變法”帶來的烏煙瘴氣,以及各種不正之風,她也因此被稱為了“女中堯舜”。 其弟高士林任內殿崇班多年,英宗曾想給他升官,卻被高滔滔謝絕說:“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經是過分的恩典了,怎么好援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慣例?” 神宗時期,也曾幾次要為高氏家族修建豪宅,以示尊貴,高滔滔始終不答應。 過了很久,神宗決定把京城望春門外的空地,賜給高氏建造府第。 結果一切建筑、工役費用,全部由高滔滔的寶慈宮支出,未從國家稅收中挪用一文錢。 高滔滔的兩個侄子高公繪、高公紀,原本都該升任觀察使,但她堅持不允,避免造成外戚干政的局面。 哲宗再三請求,最后才升了一級。即便是在高滔滔死后,他們也再未得到任何升遷。 一次,高公繪呈上一篇奏章,請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滔滔見奏,覺得其中必有蹊蹺,就召來侄子問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么能寫出這樣的奏章?” 高公繪發(fā)現(xiàn)隱瞞不了,遂說出了實情,原來這是邢恕的主意,高滔滔聽后,不但拒絕奏章所請,還把邢恕逐出了朝廷。 04 其父高遵裕,曾由于元豐四年征討西夏失利而降職,有朝臣為了討好高太后,建議恢復高遵裕的官職。 沒想到,太后果斷拒絕說:
除了對外戚的嚴格約束外,高滔滔還大刀闊斧地施行了很多改革措施,比如:遣散擴建京城的工役,削減禁衛(wèi)軍,停止皇宮樓閣的建造,減少宦官宮女等等。 當時朝中官吏太多,人員冗雜,機構閑置,辦公效率極低,高滔滔決定進行裁減。 為了表示決心和誠意,她首先拿自己開刀,特意下令,高氏家族中,凡因出身高貴而授予官職的人,必須減少四分之一,由此在宮廷內部樹立了大公無私的良好榜樣。 同時,她又禁止橫征暴斂,放寬民間保甲制度,使廣大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 高滔滔為人一向謙遜低調,遵循禮法。舉人進行殿試時,主管官員為了巴結她,建議依仁宗天圣年間的舊例,由太后和年幼的皇帝一同坐在金殿上,被她理智回絕。 主管官員不死心,又提議在太后的文德宮受冊寶,高滔滔說:
上元燈節(jié)舉行晚宴,高滔滔的母親已應邀出席,但她卻特意阻止說:
所以,她只下令賜給了自己母親一些燈燭而已,并且以后每年都照此辦理。 05 恰是由于高滔滔公私分明、賢德自持的執(zhí)政方針,才使得她垂簾聽政的九年當中,朝廷綱紀嚴明,國家形勢穩(wěn)定。 宋用臣等官員被撤職后,曾求神宗的奶媽進宮說情。高滔滔對奶媽說:
憑借堅定的個人立場,她在世期間,連“走后門”的現(xiàn)象都絕跡了。文思院歷年送來的物品,不論貴賤,高滔滔也從來沒有動用過一件。 就是這樣一位嚴于律己,謹守禮法,舉賢任能,不謀私利的一代賢后,才杜絕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危害國家根基的隱患的出現(xiàn)。 反而,令我們看到了兢兢業(yè)業(yè)輔政三朝,換來國泰民安、世人稱頌的“女中堯舜”的形象。 元祜八年(公元1093年)秋天,少了一分野心,多了一分圣賢心的高滔滔,隨著蕭瑟的秋風離開人世,時年六十二歲,謚號為宣仁圣烈皇后。 —END—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在此謝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