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裴晉云 山西中醫(yī)學院
編輯 / 錢秀華 ⊙ 校對 / 許奇
。幼時玩魔方,六個面,六種顏色,六式圖案。每一面都需拼出相同的樣式。常常只能拼出一面而其他幾面無從入手;亦或,只剩一格,若需完美卻需打破全局從頭來過。某日閑時,細想治病之道,突有所悟,宛若這魔方之理。
先時曾隨一位老中醫(yī)抄方,其療效在當?shù)赜锌诮员?。視其處方,好用太子參、麥冬、生地、白芍等滋膩之品。且每方皆以生姜三片為引,無論何證,盡皆如此。 見一案例:屈某,男,47歲。上腹隱痛3月余,腹脹,燒心,納食欠佳,食后打嗝,失眠,大便偏干4~5日一行。西醫(yī)院曾行相關檢查提示:幽門螺桿菌重度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舌紅苔白中有裂紋,舌根厚膩,脈細緩。處方:太子參15克,麥冬15克,百合30克,烏藥10克,炒白芍12克,丹參15克,莪術(shù)10克,浙貝母15克,黃連6克,姜半夏9克,全瓜蔞30克,枳實15克,蒲公英30克,雞內(nèi)金15克,吳茱萸3克,生甘草6克,生姜3片。7劑,水煎服。 此后,患者連續(xù)在此處就診,所述諸癥皆以腹中隱痛為主?;蚣嬉姶蟊闫。蚣媸叨鄩?,都在該方的基礎上加減。 八診時,醫(yī)者翻閱先時的病案,略帶興奮地對旁邊的學生說:“這病是好了,你們看,慢性萎縮性胃炎已變?yōu)檩p度,幽門螺桿菌檢查也成陰性了?!贝舜尉驮\,患者自言,服藥后癥狀一直在好轉(zhuǎn)?,F(xiàn)僅偶有胃脹,大便2~3日一行。舌暗紅,苔黃白膩,脈弦緩。處方:麥冬15克,生地15克,當歸12克,炒白芍12克,川楝子10克,丹參10克,浙貝母15克,延胡索15克,五靈脂15克,黃連10克,雞內(nèi)金15克,沙參15克,莪術(shù)15克,蒲公英30克,吳茱萸3克,枳實3克,生甘草6克,生姜3片。5劑,水煎服。 抄方學習之余,筆者始終在思考患者的舌象和治療方藥。患者就診多次,舌苔始終厚膩。對于患者而言,或許胃不脹了,肚子不疼了,他就覺得自己病好了。至于舌苔厚膩,他們很少會去在意。然而事實又如何呢?“苔厚膩”就如同魔方中僅剩的一小格,倘若你去調(diào)整,大隊滋補藥累積起來“病愈”的假象就會土崩瓦解;然若放任不管,就如魔方中刺眼的不協(xié)調(diào)一樣,患者的病始終未痊愈。 相似的病案,在高建忠老師筆下,又是這樣的結(jié)果。 任某,男,62歲。食后胃脹、打嗝三月余,左上腹疼痛,納欠佳,失眠,便調(diào)。曾于西醫(yī)院就診,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舌質(zhì)淡紅,舌苔薄白,脈弦大。處方:炒白術(shù)9克,青皮9克,陳皮9克,莪術(shù)9克,枳實9克,焦山楂12克,炙甘草3克。5劑,水煎服。 二診:諸癥有所好轉(zhuǎn),舌、脈同前。處方:姜半夏9克,陳皮9克,茯苓15克,枳實9克,竹茹9克,炒谷、麥芽各15克,炙甘草3克,三七粉(沖服)3克。5劑,水煎服。 三診:多食胃有不舒,其余諸癥已消。于上方中去炒谷、麥芽,加生白術(shù)15克,雞內(nèi)金15克,改茯苓為9克。4劑,水煎服。 四診:飲食不慎胃有不舒,便調(diào)。舌質(zhì)淡紅,舌苔薄白,脈弦大。處方:生白術(shù)15克,雞內(nèi)金15克,香附9克,干姜6克,黃連3克,炙甘草3克,三七粉(沖服)3克。5劑,水煎服。 五診:患者高興地說:“前幾天又去做了一次胃鏡,醫(yī)生說已經(jīng)沒什么問題了。我現(xiàn)在胃不疼也不脹了,就是晚上睡不著覺,心里覺得煩,鼻子有點干”。查其舌苔、脈象,舌質(zhì)淡紅,舌苔薄白,脈弦大。處方:黨參9克,炒白術(shù)12克,茯苓12克,姜半夏9克,陳皮9克,生龍牡各30克,炙甘草3克。5劑,水煎服。 藥后病愈,停藥。 筆者問老師:“脈始終弦大,該如何?” 老師答:“脈弦大,主虛主勞,冬季丸劑調(diào)補?!保ǜ鷰煾呓ㄖ译S筆)
名醫(yī)簡介:高建忠,副主任醫(yī)師,經(jīng)方研究室主任,山西中醫(yī)學院傅山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經(jīng)典方劑治療疑難雜病的臨床研究,于2013年5月開設“經(jīng)方研究室”。臨床上擅長使用中醫(yī)“霸道法”治療急性危重病,使用“王道法”治療慢性疑難病。提出“明辨外感、內(nèi)傷,經(jīng)方、時方并重”的學術(shù)主張。撰寫了《臨證傳心與診余靜思——從張仲景到李東垣》、《讀方思考與用方體會》專著2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