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文排列有無其內(nèi)在規(guī)律?
前人歧見紛出, 各衷其是。
此事于《傷寒論》研究,顯然有重要意義。為避免逐條分析所造成的篇幅浩繁,本文擬以《傷寒論》六經(jīng)各篇從六經(jīng)提綱至“病愈時辰”有關(guān)條文,作一剖析,并作出相應(yīng)的結(jié)論,以期拋磚引玉之效。
1.太陽篇
第1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b>
按:本條為太陽病之脈證定義。為了便于歸納條文,本文對于各篇的脈證,分為本證、感邪證及傳變證三種類型。本條即為太陽病本證。本證為六經(jīng)病的“原型”;本證在感受外邪后所形成的證,則稱之為“感邪證”;感邪證發(fā)生傳變后所形成的證,稱為“傳變證”。除上條太陽篇本證同時也具有感邪證性質(zhì)外,其余各篇的本證均屬于尚未感邪的、具有相應(yīng)臟腑病理變化的經(jīng)病原型,
第2條:“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fēng)、脈緩者,名為中
風(fēng)?!?/b>
第3條:“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
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b>
按:以上兩條分別為太陽病感邪證之分類。
第4條:“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
吐,若躁煩,脈數(shù)急者,為傳也?!?/b>
第5條:“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b>
按:以上兩條為太陽病之傳變證。
第6條:“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fā)汗
已,身灼熱者,名風(fēng)溫。風(fēng)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
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
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fā)黃色,劇則如驚癇,時
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按:本條辯太陽病傷寒與溫病之異。
第7條:“病有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fā)于
陰也。發(fā)于陽,七日愈;發(fā)于陰,六日愈。以陽數(shù)七、陰數(shù)
六故也?!?/b>
案:本條論六經(jīng)病發(fā)病病機的表里陰陽之辨以及病愈日期。
第8條:“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jīng)盡故
也。若欲作再經(jīng)者,針足陽明,使經(jīng)不傳則愈。”
按:本條敘太陽病之自愈證。
第9條:“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b>
按:本條為“病愈時辰”。各篇均有此條。
2.陽明篇
第179條:“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
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
是也;少陽陽明者,發(fā)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
難是也。”
按:本條為陽明病本證分類。
第180條:“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按:本條為陽明病本證。因傳變證列于本條之后,可知本條實即未傳變之證,故為本證。在《千金翼方》所載的唐本《傷寒論》及《金匱玉函經(jīng)》中,本條均列為陽眀篇首條,極是。
第181條:“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fā)
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轉(zhuǎn)屬陽
明。不更衣,內(nèi)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按:本條為陽明本證成因。
第182條:“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
出、不惡寒反惡熱也。”
按:本條為陽明本證外候。以上均屬于陽明本證,應(yīng)視為一條并與太陽篇第1條相對應(yīng)。
第183條:“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發(fā)熱而惡寒者,
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汗自出而
惡熱也?!?/b>
第184條:“問曰: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居中,
主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fù)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
此為陽明病也?!?/b>
第185條:“本太陽初得病時,發(fā)其汗,汗先出不徹,
因轉(zhuǎn)屬陽明也。傷寒發(fā)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
然者,是轉(zhuǎn)屬陽明也?!?/b>
第186條:“。傷寒三日,陽明脈大”
第187條:“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
在太陰。太陰者,身當(dāng)發(fā)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fā)
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b>
第188條:“傷寒轉(zhuǎn)系陽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b>
按:以上五條為陽明病傳變證病機,應(yīng)與太陽篇第4條、第5條太陽傳變證相對應(yīng)。
第189條:“陽明中風(fēng),口苦咽干,腹?jié)M微喘,發(fā)熱惡
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jié)M小便難也?!?/b>
按:此陽明感邪中風(fēng)證。在《傷寒論》中,傷寒之后方有傳變之事,中風(fēng)則無傳變只有感邪。由于風(fēng)邪的這個特殊性質(zhì),所以除太陽篇外,其余各篇都把風(fēng)邪單獨列出。本條本來應(yīng)與太陽篇第2條相對應(yīng),而列于陽眀篇本證之后,今序于傳變證之后,即有單獨列出的意義。
第190條:“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fēng);不能食,名中
寒?!?/b>
第191
條:“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
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
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b>
按:以上兩條為陽明病傳變證分類。本篇陽明病病機分寒熱兩端,即由此衍生而來并且貫穿全篇。
第192條:“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diào),
其人骨節(jié)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fā)狂,濈然汗出而解
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并,脈緊則愈?!?/b>
按:本條為陽明自愈證,與太陽篇第8條的太陽病自愈證相對應(yīng)。
第193條:“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
按:本條與各篇“病愈時辰”條對應(yīng)。
3、少陽篇
第263條:“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按:本條為少陽病本證。與太陽篇第1條、陽眀篇第179條、第180、181、182條本證條文相對應(yīng)。
第264條:“少陽中風(fēng),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
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第265條:“傷寒,脈弦細(xì),頭疼發(fā)熱者,屬少陽,可發(fā)
汗,發(fā)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b>
按:以上兩條分別為少陽感邪證之中風(fēng)、傷寒分類,與太陽篇第2、3條、陽明篇第189條相對應(yīng)。
第266條:“本太陽病不解,轉(zhuǎn)入少陽者,脅下滿,干
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
胡湯。”
按:本條為少陽病傳變證病機,與太陽篇第4、5條及陽明篇第183至188條相對應(yīng)。
第267條:“若已吐、下、發(fā)汗、溫針,譫語,柴胡湯
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案:本條為少陽病汗吐下禁忌,句首無“少陽病”三字,屬承前省略,應(yīng)依例與上條合為一條。據(jù)《千金翼方》所引唐本《傷寒論》即為一條。
第268條:“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guān)上,但欲眠睡,
目合則汗?!?/b>
按:脈浮大為風(fēng)邪之象,風(fēng)為陽邪,化熱至速,故太陽中風(fēng)傳入少陽也就迅即化熱而入陽明,從而形成三陽合病。此條與陽明篇第189條“陽明中風(fēng)”相類,應(yīng)視作對應(yīng)條文。彼條云:“陽明中風(fēng),口苦、咽干、腹?jié)M、微喘、發(fā)熱、惡寒”,惡寒、發(fā)熱為太陽證;口苦、咽干為少陽證;腹?jié)M、微喘為陽明證??芍c本條對應(yīng)無疑。
第269條:“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
陽去入陰故也?!?/b>
第270條:“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dāng)受邪,其人
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b>
按:以上第269條為由陽證轉(zhuǎn)入陰證的傳變證。第270條為三陽證轉(zhuǎn)入三陰證的傳變證,為全書的轉(zhuǎn)折點。這兩條與第266條同樣為傳變證而性質(zhì)不同,故列于其后。
第271條:“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
按:本條為少陽“欲已”證,與太陽篇第8條、陽明篇第192條的“欲愈”證相對應(yīng)。
第272條:“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b>
按:此條與各篇“病愈時辰”條文相對應(yīng)。
4、太陰篇
第273條:“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
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jié)硬
?!?/b>
按:此條為太陰病本證,與太陽篇第1條、陽眀篇第179、180、181、182條及少陽篇第263條相對應(yīng)。
第274條:“太陰中風(fēng),四肢煩疼,脈陽微陰澀
而數(shù)者,為欲愈。”
按:本條為太陰感邪中風(fēng)證并含“欲愈”意義,與太陽篇第2、3條、陽明篇第189條、少陽篇第264、268條相對應(yīng)并與各篇“欲愈、自愈”條文相對應(yīng)。
第275條:“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
按:本條與各篇“病愈時辰”條文對應(yīng)。
5、少陰篇
第281條:“少陰之為病,脈微細(xì),但欲寐也?!?/b>
按:本條為少陰本證,與太陽篇第1條、陽眀篇第179、180、181、182條、少陽篇第263條及太陰篇第273條相對應(yīng)。
第282條:“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
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
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b>
第283條:“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
此屬少陰,法當(dāng)咽痛而復(fù)吐利?!?/b>
按:以上兩條為少陰病虛寒病機。第283條未冠
以“少陰病”三字,當(dāng)依文例與上條合為一條。
第284條:“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
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zé)少陰汗也?!?/b>
按:本條為少陰病陰虛證病機。以上三條為少陰本證之分類,連同第281條,均屬本證,與太陽篇第1條、陽明篇第179、180、181、182條、少陽篇第263條及太陰篇第273條相對應(yīng)。
第285條:“少陰病,脈細(xì)沉數(shù),病為在里,不可發(fā)
汗。”
第286條:“少陰病,脈微,不可發(fā)汗,亡陽故也;
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fù)不可下之。”
按:以上兩條為少陰病汗下禁忌。
第287條:“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
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
下利必自愈。”
第288條:“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臥,
手足溫者,可治?!?/b>
第289條:“少陰病,惡寒而踡
,時自煩,欲去衣
被者可治?!?/b>
按:以上三條,分別為“自愈”、“可治”病機,與太陽篇第8條、陽明篇第192條、少陽篇第271條及太陰篇274條相對應(yīng)。
第290條:“少陰中風(fēng),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按:本條為少陰感邪中風(fēng)證,與太陽篇第2條、陽眀篇第189條、少陽篇第264、268條及太陰篇第274條相對應(yīng),同時又具有“欲愈”意義。
第291條:“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按:本條與各篇“病愈時辰”條對應(yīng)。
6、厥陰篇
第326條:“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
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
,下之利不止?!?/b>
按:本條為厥陰本證,與太陽篇第1條、陽眀篇第179、180、181、182條、少陽篇第263條、太陰篇第273條及少陰篇第281條相對應(yīng)。
第327條:“厥陰中風(fēng),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
愈。”
按:本條為厥陰中風(fēng)證,與前引各篇中風(fēng)條文對應(yīng),亦與諸篇“欲愈”條文對應(yīng)。
第328條:“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b>
按:本條與各篇“病愈時辰”條對應(yīng)。
7、歸納分析
若將以上各篇從“提綱”至“病愈時辰”各條文歸納,則可分為以下六項內(nèi)容:
1、本證;
2、本證或感邪證分類;
3、傳變證病機;
4、中風(fēng)證;
5、自愈、可愈、可治證;
6、病愈時辰。
各篇此部分條文中,有內(nèi)容缺如者,如太陰篇只有第(1)、(4)、(6)、項;厥陰篇只有第(1)、(4)、(5)、(6)項。亦有未可入此六項者,如少陰篇汗、下禁忌二條;太陽篇溫病一條;風(fēng)寒證鑒別一條,共三條未可入此六項內(nèi)容。但凡具有以上六項內(nèi)容者,原書均寫入各篇首條至“病愈時辰”部分,此即具有布局規(guī)律意義。
8、結(jié)論
由以上歸納,可得出如下結(jié)論:
8·1
本文雖僅歸納分析一部分條文,然《傷寒論》條文排列自有一定規(guī)律,顯然可見。
8·2
由以上所歸納之六項內(nèi)容,可知此部分條文作為一個整體看,實具有各篇導(dǎo)言或序言性質(zhì),故其各項具體內(nèi)容之展開,敘于其后。
8·3
由其排列布局規(guī)律,可知各篇之本證與傳變證分別論述,自可見“六經(jīng)提綱”非可視為各篇脈證綱領(lǐng)。少陽提綱何以不涉及寒熱往來、胸協(xié)苦滿、干嘔諸證?陽明提綱何以不涉及胃寒證?厥陰提綱何以不涉及厥熱勝復(fù)及攻下證?太陰篇何以有攻下法及少陰提綱與三急下證之關(guān)系如何理解?凡此種種,均可由本證與傳變證分?jǐn)⒍涔省?/font>
8·4
除太陽篇太陽病分類已包括中風(fēng)條文外,其余各篇均有中風(fēng)一條單獨列出。蓋風(fēng)為陽邪,化熱至速,與傷寒傳變異,故單獨列出。由此可知風(fēng)寒二邪各有其傳變規(guī)律,非可混為一談。
為使以上歸納眉目清楚,再列表如下:(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