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敏之,武后姊韓國夫人子也。武后既誅惟良懷運,乃以敏之為其父士彟嗣,累拜左侍極蘭臺太史,襲爵周國公,改姓武氏。敏之挾愛佻橫,多過失,后暴其惡,流雷州,中道以馬韁自縊死。 資治通鑒唐紀(jì)十八 <資治通鑒>:“武元慶等既死,皇后奏以其姊子賀蘭敏之為士彟之嗣,襲爵周公,改姓武氏,累遷弘文館學(xué)士、左散騎常侍。魏國夫人之死也,上見敏之,悲泣曰:“向吾出視朝猶無恙,退朝已不救,何倉卒如此!”敏之號哭不對。后聞之,曰:“此兒疑我!”由是惡之。敏之貌美,烝于太原王妃;及居妃喪,釋衰绖,奏妓。司衛(wèi)少卿楊思儉女,有殊色,上及后自選以為太子妃,昏有日矣,敏之逼而淫之。后于是表言敏之前后罪惡,請加竄逐。六月,丙子,敕流雷州,復(fù)其本姓。至韶州,以馬韁絞死。朝士坐與敏之交游,流嶺南者甚眾”。 有人用通俗一點來解釋: 到乾封元年,榮國夫人楊氏已經(jīng)88歲高齡。史書上記載她和自己的外孫賀蘭敏之有亂倫的暖昧關(guān)系,謂“敏之既年少色美,烝于榮國夫人,恃寵多愆犯,則天頗不悅之”。敏之是韓國夫人之子,魏國夫人之兄,在武氏兄弟被殺被貶之后,他被承認(rèn)為武士彟的嫡嗣,襲爵周國公,改名武敏之,當(dāng)時不到三十歲。咸亨二年(671年),賀蘭敏之被除名貶死,罪狀為:與外祖母通奸;貪污武則天撥給榮國夫人造佛像追福的瑞錦;逼淫高宗和武則天為太子物色的楊氏女;為榮國夫人服喪期間不遵禮制,飲酒作樂;調(diào)戲年幼的太平公主及其隨從宮人。但根據(jù)出土的賀蘭敏之墓志,學(xué)者們又認(rèn)為賀蘭敏之真正的死因是與武則天的矛盾。 資治通鑒>野史有一說法: 賀蘭敏之:這個家伙本無名,他之所以能在唐史上留名,完全因為他是武則天姐姐的兒子,他的姨媽是皇后,母親和姐姐同時和高宗通奸,武則天對他忍無可忍殺了他。據(jù)《唐書》,唐朝有賀蘭敏之,原本是賀蘭姓,后改姓武,說是武則天父親的后代,此為冒武姓者。賀蘭敏之則是個出了名的無法無天之紈绔公子,其父亡后,寡居的母親還有其姐因時為皇后的武則天女皇的引薦,皆得到高宗的寵幸,分別封為韓國夫人和魏國夫人,他自然也貴不可言,而且據(jù)說此子十分俊美,很得其外婆,即當(dāng)今武則天女皇之母揚氏的寵愛,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于是無法無天起來。史書有記,太平公主幼時也常到其外婆家,所帶宮女盡被其這位表兄這位賀蘭敏之淫弄,連尚是幼童的她也差點遭其毒手。后來更有甚者,高宗和則天女皇為自己的長子時為太子的李弘選了一名太子妃,姿容殊麗,竟被賀蘭敏之于新婚前夜給奸淫了,使太子無法完婚。奇怪的是時為皇后的武則天女皇一直護著她這個為非作歹的侄子,直到二十年后,不知為什么將這些舊帳全翻了出來,貶賀蘭敏之到嶺南。據(jù)記是死于途中,現(xiàn)在看來是路上被人殺掉了。而且是其表妹太平公主親自帶人追殺。 另一說法: 太平公主幼時常到姥姥楊氏家去。當(dāng)時表哥賀蘭敏之因和楊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來往于姥姥家的日子里,她可能遭到過表哥的強奸?!杜f唐書·賀蘭敏之傳》說:“時太平公主尚幼,往來榮國(指武則天母親楊氏)之家,宮人侍行,又嘗為(賀蘭)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發(fā),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馬韁自縊而死”。武則天可以容忍外甥與自己的母親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鐘愛的小女兒,因此這件事一出,就堅決把賀蘭敏之除掉了。 墓志全文《全唐文補遺大唐故賀蘭都督(敏之)墓志并序》402 大唐故賀蘭府君墓志 公諱敏之,字常住,河南洛陽人。其先軒轅黃帝后也。幽都為賀蘭國公山下,因命氏焉。十四代祖伏,后魏桓帝時中,為北部左輔姓西破拜平朔將軍。其后軒冕赫弈,圭組蟬聯(lián)。武穆文昭,銀黃(十二字泐)候正替長、左右利真府總管、上開府儀同三司,隋累騎將軍、將軍、禮部尚書。握韜云陛,玉譽光于六戎;曳履星臺,金聲(十二字泐)皇朝尚衣奉御、魯王府長史、銀青光祿大夫、散騎常侍、使持節(jié)州諸軍事、囗州刺史、應(yīng)山縣開國男,贈司元太常伯。翠(纟委)嗚玉,輝桂苑而耀蘭池;皂蓋青囗,出囗囗而入天府。父安石,襲爵應(yīng)山縣開國男,贈衛(wèi)尉卿、戶部尚書、駙馬都尉、韓國公。帶河礪岳,百代光于本枝;鼎族公門,千齡復(fù)于神葉。公鄭國夫人武氏子,則天大圣皇后外甥,應(yīng)天神龍皇帝從母兄也。沖襟朗鑒,風(fēng)度卓然?,幜钟駱?,不雜風(fēng)塵。鸞章鳳姿,居然物外。飾躬聞禮,承家必盡于孝慈;抗節(jié)從囗,囗國必囗于忠義。峻學(xué)山于策府,則霞壁萬尋;披翰苑于儒林,則云柯千丈。雖智如囗輠,不以詞氣囗人;不若貫珠,不以浮藻輝物。故得妙年蒞職,弱冠升朝。揮翰動風(fēng)云,顧眄生光彩,解褐,尚衣奉御左庶子,俄遷左侍極太子賓客、檢校蘭臺太史秘書監(jiān)、弘文館學(xué)士,封周國公,贈韶州刺史。于是指云路,步天衢。倏忽而鶴唳九霄,須臾而驥馳千里。朝陪紫極,寶位納其謀獻(xiàn);夕宴青宮,玉裕懷其黼藻。鳴珂響佩,升甲觀而遨游;飛蓋馳軒,入明光而偃息。銅儀辯緯,平子惠施五車,視如掌內(nèi)。故得坐為師友,入作腹心。金殿異其恩榮,玉堂殊其禮囗。既而時移代易,森秀風(fēng)摧。萋斐且行,薰獲遽改。一遷丹徼,遽變緹灰。大廈不申,小年俄謝。以咸享二年八月六日。終于韶州之官第,春秋廿有九。嗚呼哀哉!暨乎圣皇再造區(qū)宇,重懸日月。于是恩諭扣玉,禮晟镕金。文物振其威。囗明暢其氣。贈持節(jié)秦州都督,贈太子少傅。敕太子仆王先進監(jiān)護葬事。歌堂館。既鏗鏘于昔年;盡授密章,復(fù)芬芳于茲日。以景龍三年八月十八日,葬于雍州咸陽縣奉賢鄉(xiāng)洪濱原,禮也。嗣子銀青光光祿大夫、太仆卿琬,哀纏陟岵,訴罔極而崩心,痛結(jié)循陔。泣幽泉而走魄。于是瞻仙訪吉,卜宅祈禎,庶傳芳于翠琰,終紀(jì)跡于玄城。 乃為銘曰:軒丘西峙,元天北列,鵬翥風(fēng)高,龍據(jù)霧絕。岳神誕秀,河靈產(chǎn)哲,祖有直道,孫多令節(jié)。至矣周公,克明克聰,風(fēng)情外朗,神彩內(nèi)融。潘江沃日,許月澄空,飛文染翰,為伯為雄,雄伯伊何,天人寵蔫,凌波見識,參乘流眄。鸞渚晨游,龍樓夕宴。駕振都輦,聲馳宇縣。高明瞰室,豐屋部家,心水如鏡,貝錦成嘩。非辜獲罪,命矣長嗟,哀哀令子,復(fù)此光華。魚山故意,馬鬣新裁,東瞻宮闕,西奉陵臺。薤歌凄斷,楚挽悲哀,禽淚迸,瑞鳥聲摧。苦霧斂兮寒風(fēng)急,青燈掩兮縞駟迥,庶龜囗于萬古,垂鳳篆于將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