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半夏瀉心湯治驗三則
何寬其按:本文選自黃煌經(jīng)方沙龍www.,半夏瀉心湯是胃腸道疾病的一線方,極為常用。董大網(wǎng)友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值得借鑒與學(xué)習(xí)。 仲某,女,52歲,體型中等偏瘦,個不高,臉色黃暗。她患有多年的胃病,飲食稍多則苦脹不堪,后背益甚。胸脅兩側(cè)及胃脘按之不適,噯氣及矢氣后稍舒。偶感有胸口燒灼感,尤以進食辛辣品后加重。口不苦,大便無規(guī)律,苔白膩,脈弦澀。我開的是四逆散合半夏瀉心湯原方:柴胡15g白芍15g枳實15g生甘草6g姜半夏15g黃芩6g黃連3g干姜9g黨參15g大棗10g。水煎服,5劑。復(fù)診告之,胃脹稍舒,右脅肋部脹滿。噯氣增多,后背脹滿感減輕,大便順暢,整個人輕快了許多。苔白膩,脈弦。二診改上方白芍為30g,加枳殼15g。5劑。 張某,女,55歲,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多年,中西醫(yī)治療乏效??淘\:體偏胖,臉色黃暗,眼大,營養(yǎng)狀況良好,聲音洪亮。心下胃脘部按之不適,時有泛酸,無食欲,進食后胃脹加重,大便無規(guī)律,苔膩,脈濡。予以半夏瀉心湯加肉桂、砂仁,前后10余劑,胃口納開,飲食增加,稍多則稍感不適。苔退,喜形于色。 宋某,女,50歲,反復(fù)發(fā)作口腔潰瘍多年,西藥無效,服某老中醫(yī)數(shù)十劑中藥,胃口不舒,腹痛作泄,體重下降,極為痛苦。診見其潰瘍面白不收口,唇粘膜色淡不紅,胃脘不舒,便溏2~3次/日。處以半夏瀉心湯加肉桂、生甘草,前后9劑,潰瘍愈合,腹瀉好轉(zhuǎn)。病患及其家屬特意上門感謝。 以上三個病例,都是半夏瀉心湯取效,其使用指征為心下胃脘按之不舒,或脹滿,或刺痛,伴有嘔吐,泛酸,噯氣,或反流。大便不成形或粘膩不爽者居多。舌苔白或黃膩,脈多濡緩。使用半夏瀉心湯并不拘泥于是否具有寒熱錯雜證,屬濕熱、寒濕皆可用。臨床只要符合上述指征者即可投入。但也需要注意,半夏瀉心湯證熱偏盛者,黃芩黃連量要大,寒偏盛者,干姜適當(dāng)增加。嘔重者,半夏量要大,體型羸瘦者,要用人參。此方,妙在干姜配黃連,辛開苦降,氣機升降正常,脾胃得以運化。半夏瀉心湯不要過度隨意加減,原方就有效。 時間關(guān)系,簡述于此,歡迎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