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在《書法作品中的運動與空間》里有這么一段
我想看過這一段的人,都不會再想用硬筆與模仿毛筆的點劃,因為它們自身的屬性就決定了雖然硬筆毛筆只有一字之分,但卻有天壤之別。哪怕硬筆也有所謂的“提按“,但那也僅僅是非常微弱的提按,和毛筆所形成的豐富且自然的提按相比,并不存在可比性。用鋼筆是寫不出下圖這種豐富的點畫形態(tài)的效果。 即使鋼筆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造作出來一些類似于毛筆的點畫特征,但是這也就偏離了日常/自然書寫的范疇,而更偏向于藝術(shù)字,這對日常書寫一點意義也沒有。 雖然毛筆硬筆在筆性上有不同之處,但也有共通的地方,硬筆的自然書寫靠的是筆的平移,毛筆雖然有其它更豐富的動作,但平移依然也是毛筆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 硬筆的手勢書寫,其實就是將毛筆復雜的書寫動作簡化為單一的平移運動。這才是正確的”硬筆學毛筆”的一種方法,而不是只是單純的依樣畫葫蘆。 我在杭州考前培訓的時候,有個師哥硬筆字寫的非常好,我問他書寫的技巧,他非常簡單地和我說了一句:“寫字有個非常簡單的訣竅,你要明白寫字其實就是畫圈”,當時我聽的云里霧里,而當我明白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句話背后的意思。 “寫字畫圈就是畫圈”其實說的就是點畫的書寫其實是一種弧線運動。因為本質(zhì)上漢字的書寫其實是依托手腕的運動而實現(xiàn)的表達方式。 弧度的過大會導致字的變形與扭曲,同時從審美上,弧度過大也不符合古人“含蓄為佳”的審美觀念,顯得很夸張、暴露。 既然一個點畫用一個方向弧度過大,那就再加個相反的方向綜合下。 蔡邕在《九勢》開篇提到“夫書肇于自然”,這里的自然指的是什么歷史上一直有所爭議,但是我認為不管作何解釋,古人從手腕的自然活動中去找尋和歸納書寫技巧這一事實是不曾改變的。 很多人在練字一開始的時候都會問一句“點畫怎么練”,我個人認為點畫的練習首先是要明白一件事情,(這個)點畫的背后的書寫動作是怎樣的,而不是像傳統(tǒng)的描紅練習那樣,給你一個點畫,讓描摹數(shù)數(shù)遍之后就完事了。同樣的點畫,在不同的字中的形態(tài)是不不同的,甚至書寫同一個字的點畫時,也并不能寫出同樣的點畫。那描紅的意義何在?它不是低效率的什么才是低效率的? 漢字的書寫雖然是基于手勢,但并不是單純只是手腕的自然擺動,否則那就不叫漢字,而是現(xiàn)代無意識藝術(shù)了。 而手勢大致可以分為弧形手勢和直線手勢。 手腕在自然移動中中其實主要做的的弧線運動,對于橫來說,從A點到B點其實應(yīng)該是這樣的: 注意,沒有直線。因為對于直線并不符合人的書寫動作,你的手腕在移動的過程中始終做的事圓弧運動,而非平移運動(那屬于脫臼了),所以對于人類而言,要很順暢的表達直線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你當然可以用“描畫”的形式,時刻用肌肉調(diào)整自己的手腕活動,從而畫出一條直線,,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誰有能做到“畫字”呢?指望自己做到“橫平豎直”本質(zhì)上就是要求自己在“畫字”,所以做不到很正常,做到了說明你的書寫出現(xiàn)了很大問題。 但是對于距離更長的線條而言,從A到B的距離拉長,弧度也隨之對應(yīng)增加,就變成下面這種狀況: 弧度的過大會導致字的變形與扭曲,徹底演化成象形文字的早期特征——圖案化,同時從審美上,弧度過大也不符合古人“含蓄為佳”的審美觀念,顯得很夸張、暴露。 既要保證弧度不能過大,又要保證自然書寫,如果你來書寫,你會怎么做?對于古人而言,既然一個方向弧度過大,那就再加個方向好了。也就是“S”型手勢。 但其實你看到的大部分的橫都是這樣的: 我相信你們小時候,老師、家長、亦或是書寫培訓機構(gòu)一定會讓你們把橫寫成這樣的: 看起來好像是很符合前面兩張圖所表現(xiàn)出點畫特征,但是如果你問他為什么會呈現(xiàn)出這樣的點畫形態(tài),他只能告訴你“古人就是這么寫的”,這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解釋顯然不夠信服,那么這種寫法究竟是對是錯?直接上圖來回答。 大多數(shù)人之所以認為橫是直的,是因為他們受到了印刷體的干擾,以及古代書法視覺上的干擾,前者我就不細說,后者是一直被人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于大部分人而言,一看到點畫的上方輪廓線就認為是一個點畫的運動軌跡,但是可以看到上方的輪廓線(紅色線)和下方的輪廓線(藍色線)相比,弧度的變化是天壤之別的,如果僅憑上/下的輪廓線,會很得出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結(jié)論,這時候該聽誰的?聽中軸線的。 將中軸線畫出來可以發(fā)現(xiàn)這恰恰是一個波浪形,這時候你再去表達這個橫,就會發(fā)現(xiàn)在書寫過程中,是以一種很自然,很舒服、省力的狀態(tài)去表達。而不是強行去模仿一種很怪異的書寫形態(tài),那對于寫字而言是沒有一點幫助。 其實豎對于橫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橫平”不存在了,“豎直”自然也同樣是個偽命題: 很多人在書寫過程中遇到弧形點畫容易寫的哆嗦,根本上是因為只注意了弧線的具體形態(tài),至于背后的手勢,不在他的考慮范圍內(nèi)。碰到一千個有弧線的字就會有一千種弧線,但是背后的手勢卻無非是手腕在各個方向上的自然移動,書家有手腕,你也有。雖然不能也不可能保證100%像,但是做到輕松及格只能說是”so easy“ 那是不是文字的書寫就不可能出現(xiàn)直線呢?我說是的話那我可能是盲僧。 直線在長筆畫中有沒有?有。在短筆畫中同樣也有,比如這樣: 是不是有點混了?不是說好的手腕大部分是弧形移動的么?那直線又是怎么回事? 因為文字的書寫并不是手腕的無意識的擺動,換句話說筆勢源于手腕的移擺動但是不等于手腕的擺動。對于短點畫而言,寫出直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對于長點畫而言,表達直線就是一種時刻調(diào)整肌肉來做到的,直線點畫的加入會給書法帶來更多的變化和豐富性。但是這和如今意義上的“橫平豎直”的書寫觀念,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產(chǎn)物。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直線在作品的出現(xiàn)的頻率并不高,很多看似直線的點畫實際上都是由曲線構(gòu)成: (如”求“的這一橫) 如果把視野擴大到行書、草書這類書寫速度更快的書體,會發(fā)現(xiàn)曲線的點畫較之于楷書有了跟大幅度的提升,書寫速度的提升,手勢會越來越趨近于手腕的自然擺動。 除了橫豎,其他點畫跟橫豎也是一樣的道理: 回到點畫本身,很多人點畫寫不好問題并不在于他不知道點畫應(yīng)該寫成什么樣的,點畫本身的形態(tài)可以說并沒有什么技術(shù)含量,問題在于他們無法通過書寫動作流暢的表達。一個字花一分鐘認認真真描刻誰都能把字寫得不那么難看,但是這顯然不是大部分練習者想要的。 所以我通篇沒有具體地提到某個點畫具體的形態(tài)是如何的,因為我能做的無非是把古人寫的再一次重復而已,把你看的的重復一遍這并不能稱之為教學,何況這并不能解決問題本身——如何去表達。而通過去探究點畫背后的書寫動作,去把形態(tài)各異的點畫通過幾種不同方向上手勢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我相信這點可能才是對于點畫的書寫最有意義的練習。 |
|
來自: 昵稱19788366 > 《書畫秘訣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