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學過、練過籃球的朋友,都一定會學習投籃這個技術(shù)動作。而教練所教的往往是從教科書里汲取的基本動作方法。當然,書本里的知識凝結(jié)了前人的經(jīng)驗與思考,有它的合理性。可是,通過認真研讀與實踐總結(jié),我們發(fā)現(xiàn)其也有很多不合理之處。 以《現(xiàn)代籃球高級教程》這本書中內(nèi)容為例(這是著名籃球?qū)煂O民治編著的,歷史地位很高,很多其他教材、文獻都經(jīng)常摘抄里面的內(nèi)容),我找?guī)讉€例子來分析一下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書中將投籃分為原地單手肩上投籃(你可以簡單理解為罰籃)、行進間上籃(大家所說的“三步上籃”)、跳起投籃三類。這個分類沒有任何問題,但不夠細化。因為當今越來越多的球員投籃的方式是介于原地單手肩上投籃與跳起投籃之間的一種方式:我把它稱之為“顛兒投”。庫里、克萊、馬里昂等都屬于此類。顛兒投的特點是在起跳達到最高點或者之前時,球已經(jīng)投出去了,投籃抬臂的過程是隨著起跳的過程同步進行的。而跳起投籃中,隊員在起跳最高點時有一個時間上的動作停留,科比、麥迪等就是如此。 顛兒投壓縮了投籃出手的時間(沒有投籃停留的動作),并且往往起跳高度很低,所以這樣的隊員往往出手很快。跳起投籃增加了投籃的穩(wěn)定性(最高點的停留動作),而且是在起跳最高點才出手,因此增大了出手點的高度(假設你的出手角度不變,相當于你長高了幾十公分去投籃了)。這里你可能會有疑問:庫里的顛兒投,跳的很低,因此出手點要比跳起投籃的隊員低一些,可是為什么命中率還是很好呢?這是因為庫里雖然出手點不高,但出手角度非常理想,55°左右,要知道像雷·阿倫這樣的球員出手角度才45°左右(大家要注意:出手點是指持球手距離地面的高度;出手角度是投出去的球的飛行軌跡與水平面的夾角)。 這樣的細化可以讓不同水平、不同生理機能的運動員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籃動作。而教科書中并沒有將這些內(nèi)容寫進去,所以說它不夠細化! 第二個例子:“三個90°”問題 《現(xiàn)代籃球高級教程》這本書中并沒有提及“三個90°”內(nèi)容,但是我們平時從小兒學習投籃時,每個教練、教師好像都曾經(jīng)用這樣的方法教我們投籃。而且現(xiàn)在去百度一下還有很多這樣的說法。首先,沒必要這么精確,那只會讓你很拘束,肌肉僵硬,動作太過死板。更關鍵的問題是,基于第一個例子,像庫里、湯普森的“顛兒投”,他們幾乎沒有“三個90°”的動作停留,如果他們從兒時就按照傳統(tǒng)的思維方法去練習,如今還能成為“快速出手”的代言人嗎?!所以,對于想提高出手速度的隊員,“三個90°”的觀念其實是一種巨大阻礙??!只要我們的出手動作在一個大體的范圍內(nèi),再根據(jù)自身特點去不斷調(diào)整,通過重復練習,完全可以行成不錯的動力定型(不然下圖這些球員還能去NBA打球嗎?)。 第三個例子,出手的方位 這一點很多人受到誤導,包括我們國家隊的很多隊員。傳統(tǒng)的思路是肘關節(jié)、小臂、大臂都是盡力沿著右側(cè)肩部上方出手的(這里假設以右手投籃為例)。像朱芳雨、王仕鵬的投籃動作,看似很教科書,實則很僵硬、呆板。其實經(jīng)常觀看比賽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真正的球星、射手大部分人的出手都是沿著頭部前上方運行的,因為人的兩個眼睛就像照相機的鏡頭,通過對焦,將瞄準點定位在籃筐的某處(一般是籃筐前沿的某點),明白了這點,大家再去想想沿著右側(cè)肩部前上方投籃有什么道理可言呢(相當于對焦與瞄準點不一致)!這樣做必然帶來肘關節(jié)的緊縮,緊縮必然帶來肌肉的不放松,不放松必然導致你的投籃不準!看看下圖我們國家的神投手,投籃的姿勢多少給人一種僵硬的感覺。 這里再補充一點教科書里、教練常常忽略的知識點。還是以右手投籃為例,不管是跳投還是顛兒投,在右手抬起手臂一直到舉過頭部前上方的過程,身體其實是向左側(cè)自然旋轉(zhuǎn)的過程,向左側(cè)的內(nèi)旋可以讓頭、右手、右腳以及籃筐在一條近似的假象線上,其目的在于保證出手的方向以及球飛行的方向是正對籃筐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看NBA的很多球員,在空中投籃時,右腳往往有略微伸向前的動作。只有理解這點,你的投籃動作才不用刻意死板,而教科書式的投籃恰恰限制了你的側(cè)旋。也正是因為側(cè)旋,當你投完球以后雙腳落地時,腳尖其實是偏向左側(cè)的,這也是旋轉(zhuǎn)帶來的結(jié)果。 最后一例,投籃的弧度。 在《現(xiàn)代籃球高級教程》這本書中,作者說投籃時適中的弧度是最理想的,也就是飛行軌跡弧度的最高點在籃板最上沿的高度左右(有下圖為證),也就是圖中的2。這個內(nèi)容是完全脫離了現(xiàn)實的荒謬說法。第一,NBA的大部分球員投籃軌跡的最高點遠遠高于籃板上沿。這很好理解,因為球的運行軌跡越高,入射角越大,命中率越高啊。第二個方面,作者肯定沒有教學的經(jīng)驗,或者經(jīng)驗不豐富。為什么?特別是對于授課對象是初學者而言,教練不應該告訴球員要投出怎樣適當?shù)幕《?,而應該鼓勵大家盡全力讓自己的投籃弧度越高越好。為什么?因為隊員的力量、彈速、瞬時爆發(fā)力都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理想的弧度(直上直下90度入射角是命中率最高點),所以你必須鼓勵隊員盡可能提升,但沒有合適一說。庫里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投出去的球在空中飛行的時間要比其他球員多1—3s,原因是弧度高,所以飛行距離加大了。教練,要鼓勵隊員這樣做,根本不存在適中的說法! 最可怕的是,從兒時起我們就原以為正確的東西,到頭來卻成了阻礙我們前進的枷鎖,而教科書中的錯誤理論卻還將一代一代的傳播下去。都說我們國家的籃球訓練水平差,其實最高水平球隊(國家隊)的教練團隊配置上與其他國家是沒有太大差距的,關鍵是基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