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中的細菌在治療肥胖癥和其他代謝紊亂癥狀中可能起著非常主要的作用。消化系菌群是寄居在人類腸道內(nèi)的微生物組織,它們通過影響我們攝入的營養(yǎng)物、免疫系統(tǒng)和生長發(fā)育,對保護我們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雖然我們還未在這個與人體健康相關的新興領域進行足夠多的研究,但現(xiàn)已有研究開始得到令人滿意的結(jié)果。我們知道嚙齒動物的腸道菌群的組成會影響能量吸收的功效,并會影響胃腸激素的分泌從而對食欲也產(chǎn)生影響。因此推測,人類腸道微菌群或許在均衡營養(yǎng)中也發(fā)揮著關鍵作用。最近一項新的研究根據(jù)特定菌屬的豐富程度,將人類腸道微生物群可分為兩個相對穩(wěn)定的群體,分別為擬桿菌屬(Bacteriaides spp)和普氏細菌(Prevotella spp)。這兩種微生物群在個人營養(yǎng)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擬桿菌屬驅(qū)動型腸道被認為主要出現(xiàn)在常攝入蛋白質(zhì)和動物脂肪(偏西方飲食)的個體中,而普氏細菌則主要存在于常食用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的個體中。 單個個體屬于哪種腸道型都相對穩(wěn)定,因此科學家通過研究這兩種菌種在個體腸道中存在的比例(P/B比)來作為測定兩種在谷物含量和纖維含量上差異較大的飲食的減脂效果的生物預判標準,這兩種飲食分別是新北歐飲食(New Nordic Diet, NND)和丹麥普通膳食(Average Danish Diet, ADD)。研究結(jié)果被刊登在《自然》雜志的副刊《國際肥胖癥雜志》上。 ○ 圖片來源:Vkool NND這一概念始于三年前,由三個北歐國家的專家共同開發(fā),旨在為健康飲食提供指導。 它強調(diào)食用當?shù)睾彤敿拘允澄?,主要以植物為主,如富含纖維的根莖和蔬菜類食品,以及像黑麥和燕麥等全谷物類。推薦的肉類是脂肪含量低的如有魚類,像鮭魚和鯡魚,或麋鹿之類的野味。由于當?shù)貐^(qū)的氣候條件,因此還包括許多野生食物和藥草如蘚類、蘑菇、蕁麻,香蔥和茴香等。 與ADD相比,新北歐飲食的營養(yǎng)成分中具有更高的營養(yǎng)素膳食纖維(43.3g/MJ比28.6g/MJ)和蛋白質(zhì)(18.1%比16.4%),而脂肪含量卻更低(30.4%比33.8%),可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沒有大的差異。 在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持續(xù)26周的膳食實驗來比較NND與ADD對腰圍粗壯的人的影響。 參加研究的181名受試者中的有62名被隨機選擇提供糞便樣本以分析P/B比,以研究P/B比的不同對減脂減重的影響。這62名隨機受試者根據(jù)P/B > 0.01 和 P/B < 0.01 的不同被分成P/B比較高和較低的兩組。 發(fā)現(xiàn)26周后,具有高P/B比的NND受試者(15人)脂肪減少4.97kg,而ADD受試者(13人)的脂肪減少量為1.82kg;而P/B比較低的那組受試者,兩種飲食所造成的脂肪減少就沒有這么大的差別了。但有趣的是,在所有ADD受試者中,P/B比高的人減少的脂肪和體重反而少于P/B比低的人。 ○ 參與實驗26周后,兩種飲食(NND與ADD)對擁有不同P/B比的受試者的脂肪、體重以及腰圍的影響。| ○ 參與實驗26周后,兩種飲食(NND與ADD)對擁有不同P/B比的受試者的脂肪、體重以及腰圍的影響。| 數(shù)據(jù)來源:M.F. Hjorth et a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