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鄭州│第七篇 創(chuàng)新先河之引領 青銅文明之絕唱 作者:閻鐵成
出土于鄭州的商代青銅圓鼎
出土于鄭州的商代牛首饕餮紋青銅尊 出土于鄭州的商代牛首饕餮紋青銅尊 出土于鄭州周代的青銅提梁卣
4000年前的青銅之作 中國的青銅器時代開啟于夏王朝(公元前21世紀-16世紀),器物有禮器、工具、兵器、飾物,還有容器,容器中最多的是爵。夏代青銅器的造型和紋飾承接了新石器時代石器和陶器的特征。青銅制作的兵器和工具,其外形式樣大多來自石器;青銅制作的容器外觀造型則多來自陶器。龍山文化中出土的陶器多有彩繪紋飾,其中不少見于后來的青銅器中,如云雷紋、蟠龍紋等。良渚文化中的玉器上有各種饕餮紋,也見于青銅器上。鄭州是夏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在禹都陽城和啟都新砦都發(fā)現(xiàn)了青銅器遺存。 商代青銅刀、鏃鑄造陶范 王城崗遺址(左)、新砦遺址(右)出土的早期青銅容器殘片 3600年前的王室重器 中國的青銅器發(fā)展到商代(公元前16世紀-11世紀)達到第一次高峰,冶煉技術爐火純青,制作工藝嫻熟精巧,構圖紋飾莊重大美,種類更為齊全,形制更為豐富。作為商王朝的王都,鄭州將青銅文明推向第一次高峰。自20世紀50年代至今,在鄭州商代遺址中,已發(fā)現(xiàn)青銅窖藏坑3處,鑄銅作坊2處,青銅器墓葬40余座,出土各類青銅器300多件,其中青銅容器130多件,此外,還有大量青銅工具、小件裝飾品和生活用具。鄭州出土的青銅器最大的有1米高,最小的盈寸,其中的青銅大鼎有9件之多,為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青銅重器。 鄭州出土的商代青銅器 鄭州市南順城街商代窖藏坑出土的青銅器 杜嶺一號方鼎 獸面乳釘紋方鼎 南順城街銅方鼎 商代銅鉞 青銅獸面紋提梁卣 青銅罍 青銅觚 青銅素面鬲 青銅夔紋鬲 青銅甑 青銅羊首獸面紋罍 青銅爵 青銅獸面紋扁足鼎 2600年前的禮樂大典 中國青銅器發(fā)展最后一座高峰出現(xià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8世紀-前3世紀),作為當時經(jīng)濟最為發(fā)達的地區(qū),鄭州演繹了青銅文明的最后輝煌。鄭國的祭祀活動和隨葬品使用了大量的青銅制品,助推青銅器制作達到登峰造極。鄭國一處祭祀遺址就出土青銅器348件,其中成組的青銅禮器、樂器眾多,僅九鼎九鬲就有5套,八簋4套、鏄鐘9套、鈕鐘17套,規(guī)模龐大,工藝精湛,為這一時期所僅見。此外,在李家樓一處大墓中出土青銅器100多件,其中的兩件蓮鶴方壺異巧精妙,壺上物像云集,繁而不亂,祥龍異獸,神態(tài)各具,尤其壺頂立鶴造型,形神俱佳,展翅欲飛,栩栩如生,被譽為中國青銅器之絕唱。 2600年前的禮樂青銅大典 鄭國祭祀遺址青銅禮器窖藏坑 鄭國祭祀遺址青銅樂器窖藏坑 鄭國禮樂器青銅編鐘/左上 鄭國祭祀重器——青銅九鬲/左中 青銅九鼎八簋/下 鄭國青銅獸紐鏄 春秋_蟠虺紋銅镈鐘 戰(zhàn)國_甬鐘 夔龍紋銅編镈 春秋_銅镈鐘整套 春秋_銅鈕鐘整套 春秋_銅鈴 春秋_帶蓋弦紋銅鼎 戰(zhàn)國_帶蓋銅鼎 春秋_銅敦 春秋_銅甑 春秋_鋪首銜環(huán)銅盤 銅器 蟠螭紋銅簋 虎鈕青銅罍 戰(zhàn)國_蟠虺紋四犧蓋銅鼎 戰(zhàn)國_銅缶 春秋_鏤孔足銅敦 春秋_牛首三足銅匜 春秋_竊曲紋銅鬲 戰(zhàn)國_包銀帶鉤 戰(zhàn)國_蟠螭菱紋銅鏡 春秋_銅豆 春秋_蟠虺紋銅簠 蟠螭紋銅鼎 春秋_銅圓壺 春秋_龍紋銅方壺 蓮鶴方壺 鐵器時代的熔鑄先河 中國在商代中期已出現(xiàn)鐵刃銅鉞,但這還不是人工鐵,真正進入鐵器時代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公元前8世紀-前3世紀),當時地處今日鄭州的韓國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所以冶鐵業(yè)非常發(fā)達,冶鐵遺址星羅棋布,冶鐵技術也遠遠領先其他各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漢代(公元前3世紀-3世紀),漢代的滎陽(今鄭州古滎)冶鐵作坊為河南郡官營第一冶鐵作坊,面積達12萬平方米。在青銅器時代向鐵器時代邁進的過程中,鄭州再擔大任。 鄭州古滎冶鐵遺址出土器物上的“河一”銘文 鄭州古滎冶鐵遺址出土的各類鐵器 鄭州古滎冶鐵遺址內(nèi)的爐底積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