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天氣漸漸轉(zhuǎn)涼,晝夜溫差懸殊,當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后,就會令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血液中的化學成分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大大增加,胃腸發(fā)生痙攣性收縮,從而使得胃腸道免疫力下降,誘發(fā)腹瀉等胃腸疾病。研究發(fā)現(xiàn),腹瀉的發(fā)病與氣候變化和胃腸道免疫力下降密切相關(guān)。 另外,由于天氣轉(zhuǎn)涼,人們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加重了胃和腸道的負擔,再加上工作壓力大、身體勞累、飲食不規(guī)律等原因,從而誘發(fā)機體免疫力下降,這些都是導致腹瀉發(fā)生的常見原因。 灸療就是用艾炷、艾條等材料置于人體的一定部位,借助高溫對特定穴位產(chǎn)生影響,用以防治疾病、強身健體的保健方法。具有補氣溫陽、溫經(jīng)通絡(luò)、消瘀散結(jié)、補中益氣的作用,尤其對腹瀉、水腫、痛經(jīng)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較好。 灸法1 取穴:腹瀉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點直下,赤白肉際之處)。 灸法:采用艾卷溫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2~3次,治愈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闕、天樞、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腸俞穴;五更泄者加關(guān)元、氣海、命門穴。 灸法:采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灸5分鐘;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壯。 灸法3 取穴: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闕、關(guān)元穴;濕重者加陰陵泉穴;嘔惡者加內(nèi)關(guān)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闕穴采用隔鹽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壯,其他穴位采用艾條溫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鐘,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濕型腹瀉。 灸法4 取穴:天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虛、下巨虛穴;食積者加梁門穴;胃脘脹者加內(nèi)關(guān)穴;發(fā)熱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燈火灸法,每穴灸1壯,每日1次,3~5日為1個療程。本法用于急性腹瀉。 灸法5 取穴:申脈穴。 灸法:采用艾條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點燃艾條對穴位處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次10分鐘,每日1次。 灸法6 取穴:足三里、隱白、天樞、中脘、神闕穴。 灸法:神闕穴采用隔鹽灸法,每次灸5~7壯;其他穴位采用艾炷無瘢痕直接灸法,先將穴位處涂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麥粒大小的艾炷,點燃施灸,當病人感到熱痛不可耐受時,更換艾炷,每穴灸5~7壯,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預防秋季腹瀉加固腸胃是關(guān)鍵 1、注意飲食衛(wèi)生 秋季不吃腐爛變質(zhì)食物。如剩飯、粥、乳制品、肉類、蛋類等食物,容易遭受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若進食此類食物,會導致腹瀉。同時,餐具、炊具使用前要進行消毒。通過開水燙或放入消毒柜中消毒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進行殺菌,保持健康飲食。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病從口入,預防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 2、避免進食涼食 食物在進食前需要加熱,尤其是吃剩飯時一定要充分加熱。即使是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也需要加熱后方可食用。同時,盡量避免吃涼拌菜,如果要吃,也需要充分清潔蔬菜后進食,且進食涼菜的量不可過多。另外,不用未煮沸的水拌菜,拌菜時最好加點醋或蒜,這樣也能起到殺菌的作用。 3、注意生活習慣 如在生活中出現(xiàn)輕度腹瀉的癥狀,不要自行盲目禁食,而要根據(jù)自身情況適量補充水分和營養(yǎng)。很多人都認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聰明地禁食,這無異于火上澆油,因為禁食只會加重體內(nèi)脫水程度。因此,腹瀉時更應多補充水分,特別是營養(yǎng)豐富的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飲食,如米粥、面條、牛奶、肉湯之類。同時,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yǎng),可以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助于預治腸道傳染病。 大家出現(xiàn)秋季腹瀉的情況時,不要盲目使用收斂藥。因為感染性腹瀉是自身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有助于病原體和毒素的排出。癥狀較輕者可以通過飲食和生活習慣來調(diào)理,癥狀較重者應當尋求醫(yī)生的幫助。此外,兒童得了感染性腹瀉,應該引起注意。兒童由于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往往延誤治療。如果外觀是膿血便,家長就要高度警惕,可能是中毒性菌痢,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生命危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