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維是指憑借頭腦中儲存的形象進行的思維。形象思維方法是指直接將眼睛看到的圖畫、耳朵聽到的聲音、鼻子嗅到的氣味、舌頭品到的口味、皮膚碰到的觸覺這些感知形象記憶在頭腦中的一種方法。
一般認為,詩詞創(chuàng)作常用形象思維。運用形象思維時有三個特點:一、這種形象應當是看得到、聽得見或感覺到的感性素材。二、這種形象是經(jīng)過作者合理的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而形成的。三、這種形象是賦予抒情、抒懷等相應的感情活動,把寫景、寫事和寫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但是,感知什么,想象什么,抒發(fā)什么樣的情感,怎樣抒發(fā)?這條主線是什么呢?這就要靠要靠邏輯思維幫助完成。詩詞創(chuàng)作中運用邏輯思維往往是人們忽略方法。
邏輯思維又稱抽象思惟,是思維的一種高級形式。其特點是以抽象的形象、概念、判斷和推理作為思維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的方式進行思維,從而揭露事物的本質特征和規(guī)律性聯(lián)系。抽象思維已經(jīng)擺脫了對感性材料的依賴。
所以說,格律詩詞創(chuàng)作即需要形象思維,也需要邏輯思維。(寫詩時,我們習慣于把形象稱為物象。)在詩詞創(chuàng)作思維過程中,形象只是客觀存在雜亂無章的客觀實體。怎樣讓這些無序的形象為一首詩詞的主題服務,這就需要作者去進行選擇,分析、綜合、歸納、聯(lián)想、去粗取精、去布局排序。這個過程就是邏輯思維過程。
一首詩詞的形象選擇運用是否合理,是否能深刻揭示出主題意境,形象排列是否準確合理,主要取決于作者的邏輯思維高低與否。一首創(chuàng)作成功的詩詞不僅需要完美的形象作支撐,同時也須有愛嚴密的邏輯思維作紐帶。
科學研究證明,形象思維主要用右腦進行,邏輯思維主要靠左腦進行。人們思維時,往往是這兩種思維都需要。例如,愛因斯坦這樣描述他的思維過程:“我思考問題時,不是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用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當這種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氣把它們轉換成語言”。轉換成語言過程就是邏輯思維過程。另一位諾貝爾獎蕕得者李政道先生從上世紀80年代起,每年回國兩次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他在北京召開“科學與藝術研討會”時,請黃胄、華君武、吳冠中等著名畫家“畫科學”。李政道的畫題都是近代物理最前沿的課題,涉及量子理論、宇宙起源、低溫超導等領域。藝術家們用他們擅長的右腦形象思維的方式,以繪畫的形式形象化地表現(xiàn)了這些深奧的物理學原理。今天我們再看這些畫時,無不為其磅礴的氣勢所震撼。這就是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產(chǎn)生的威力。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在格律詩詞創(chuàng)作中進行的過程。一般來說創(chuàng)作一首詩詞需要四個步驟:
其一、形象收集過程。收集眼睛看到、耳朵聽到、鼻子聞到、肢體感覺到和記憶中的形象。如山水魚蟲花鳥、風云雨雪、氣味、冷熱感覺等。然后根據(jù)立意主題進行優(yōu)選。這個收集過程用形象思維,
第二、選擇立意過程。比如說,物象荷花。是選擇夏荷清潔嫵媚,還是選擇秋荷落葉枯萎?這要靠你的選題立意來決定。如果要表述荷花入污泥而不染的主題,就要在夏荷方面收集物象,如,荷塘、水、污泥等。如果要表述秋天肅殺主題,就要在秋荷枯萎凋零形象方面做文章。這個選擇過程就是邏輯思維。
第三、實際創(chuàng)作過程。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根據(jù)立意布局謀篇進行寫作過程。這時,如果寫律詩和絕句,要邊寫邊琢磨如何“起承轉合”。如果填詞要思考上下闋怎樣組合,怎樣鋪陳形象素材。無論寫詩還是填詞都要考慮何時抒情,何時議論,抒何種情,議論什么,怎樣議論。這一過程,即需要形象思維,又需要邏輯思維。
第四、修改過程。這時,一首詩詞已經(jīng)創(chuàng)作完畢。主題已經(jīng)明晰。因此,要圍繞主題進行修改,包括物象選用是否合理,語句是否通順,結構是否合理,抒情是否積極到位,議論是否觀點新穎等等。這一過程主要依據(jù)立意進行歸納、概括、聯(lián)想、推理等邏輯思維完成的。下面,我們具體解析兩首作品: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唐李商隱著名七律《錦瑟》: 錦瑟(物象)無端五十弦(物象),一弦一柱(物象)思(邏輯聯(lián)想)華年(物象)。 莊生曉夢(物象)迷(邏輯結論聯(lián)想)蝴蝶(物象)(典故),望帝春心(物象)托(邏輯結論聯(lián)想)杜鵑(物象)(典故)。
這首詩,一般認為是悼亡其婦之作,充分表現(xiàn)作者的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完美結合,情景交融,合情合理,天衣無縫,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起句首聯(lián)以物象瑟弦五十折半為二十五,從邏輯判斷入手隱指亡婦華年二十五歲,見物思人,委婉哀怨,符合邏輯。承句頷聯(lián)以物象莊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規(guī)而啼血典故,利用邏輯判斷抒發(fā)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之情。想象合理,亦符合邏輯。轉句頸聯(lián)進一步利用邏輯聯(lián)想,以鮫人泣珠和良玉生煙的典故,隱約地描摹了世間風情迷離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把主題向縱深推進,邏輯思維縝密。合句尾聯(lián)根據(jù)以上鋪墊進行歸納判斷,抒發(fā)生前情愛漫不經(jīng)心,死后追憶已經(jīng)惘然的難以排遣的情緒結論,議論合情合理,有深度,發(fā)人深省。可以說,這是一首構思巧妙、物象優(yōu)美、語言精練、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完美結的經(jīng)典名作。
我們再分析一下毛澤東的詞《卜算子.詠梅》: 風雨(物象)送(邏輯聯(lián)想)春(邏輯想象)歸(邏輯判斷), 飛雪(物象)迎(邏輯聯(lián)想)春(邏輯想象)到(邏輯判斷)。 已是(邏輯聯(lián)想)懸崖(物象)百丈(邏輯聯(lián)想夸張)冰(邏輯判斷), 猶有(邏輯聯(lián)想)花枝(物象)俏(比喻、擬人)。 俏也不爭春(邏輯判斷結論), 只把春來報(邏輯判斷結論)。 待到山花(物象)爛漫(邏輯想象)時, 她(擬人)在叢中(想象)笑(邏輯歸納結論,結論中包含想象、比喻、抒情)。
這首詠梅詞,立意高雅,結構精致和諧,邏輯思維縝密。在塑造梅花形象時,上片重點寫背景,以背景反襯對象,使梅花具有錚錚鐵骨和挑戰(zhàn)精神;下片則濃墨重彩寫對象,突出梅花甘愿隱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開朗至剛無欲的品格。一個“俏”字,成為過渡的橋梁,使詞的境界渾然天成。自有詠梅詩詞以來,毛澤東的這首詞是前無古人的,也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完美結合的典范。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格律詩詞創(chuàng)作中,美好的物象是一堆散亂的珍珠,而邏輯思維是依據(jù)一首詩詞立意的主題穿起珍珠項鏈的線。只有完美的物象與縝密的邏輯思維圍繞主題有機地結合,才能創(chuàng)作出理想的詩詞。 |
|
來自: 杏壇歸客 > 《網(wǎng)絡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