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不如蕭何、出謀劃策不如張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然而就是這樣一介布衣提三尺寶劍崛起于亂世,誅暴秦,抗強敵,定天下,創(chuàng)立了中國歷史上延續(xù)時間最長的統(tǒng)一王朝。之所以能奪取天下,對于劉邦來說邦的成功之道,就是他的領導藝術。 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才是善任。劉邦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長處:會帶兵的韓信,他敢放手給兵;善于謀略的張良,在他手下能夠運籌帷幄;會管賬的蕭何,他能放手給錢。作為一個領導,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們放在適當?shù)奈恢蒙?,讓他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作用,你的事業(yè)就成功了。這個根本道理劉邦懂,所以劉邦就成為他這個集團的核心人物。 不拘一格
不計前嫌在劉邦的隊伍里有很多人原來曾經(jīng)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不計前嫌,一視同仁表示歡迎,你愿意來,歡迎你來。比方說韓信、陳平原來都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不能發(fā)揮作用,就來投奔劉邦。
用人不疑做領導最忌諱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見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這個明天猜忌那個。劉邦他就有這個魄力,一旦決定用某某人他絕不懷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就是陳平。劉邦認為陳平雖然有一些德行上的過失,但他的才能對于此時的自己來說更加可貴,繼續(xù)留陳平在軍中。在與項羽的決戰(zhàn)中,將黃金(黃銅)四萬斤交給陳平賄賂項羽手下。
暗中控制比如蕭何,他被劉邦列為漢朝開國第一功臣,而且劉邦建國后蕭何就擔任他的首任丞相,后來又拜為相國,地位僅次于劉邦。但即便對蕭何這樣的人,其實劉邦也是暗中進行控制的。漢十二年秋,劉邦帶著隊伍去平叛淮南王英布造反,蕭何則留守京城。在戰(zhàn)爭期間,劉邦不斷派使者問蕭相國好,名義上是關心,實則是想知道蕭何在干什么,是他是不是想謀反。 總而言之,劉邦是懂得領導藝術的,具備一個領導人的素質(zhì)。正是由于他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加以防范和控制,才能夠把當時天下的杰出人才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一個優(yōu)化組合,從而戰(zhàn)勝項羽,走向勝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