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攝影是一種流派么?這個很難定義。街頭攝影可能是最不討好的攝影形式了,既不會有好看的色調(diào),可能又沒有精巧的構(gòu)圖,還總在別人瞧不起(有些人總以為這些「沒有技術(shù)含量」的照片只要他們想拍他們也能拍的出來)的眼光中存在。 為什么人們還在持之以恒的拍攝街頭呢? Photo by Garry Winogrand 第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它太簡單了,它完全沒有對于器材的限制,對拍攝者的技術(shù)也沒有要求,沒有場地因素模特因素,全憑拍攝者本人拿著相機就能完成。 但它卻偏偏又是最難的,拍照片容易,拍擺拍的照片容易,而用瞬間捕捉陌生人的真實情緒卻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 街頭攝影的的目標是要保留一個時代的珍貴印記,讓它們可以在后世成為這個時代珍貴的影像資料。在理想的情況下,影像應(yīng)該能夠使觀看者穿越時光,通過照片沉浸在不同的時間中,用心去體驗這個場景當時所處的氛圍。 Photo by Vivian Maier 就像想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 Vivian Maier 和 Garry Winogrand。 Vivian Maier 的故事自不用說,早已家喻戶曉,她用自己的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了那個年代的芝加哥的點點滴滴,她留下了超過十萬張底片,看著她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能讓你置身于那個年代的芝加哥。 Photo by Vivian Maier Photo by Vivian Maier 而 Garry Winogrand 更是重度拍照成癮,據(jù)說到他癌癥去世之后,還有兩千五百卷膠卷沒沖,以及已經(jīng)沖好卻沒有來得及挑選的三十多萬張(將近一萬卷)底片。 Garry Winogrand 熱衷于深入紐約街頭,拍攝這個大都會的熙熙攘攘。他每天至少都要在紐約街頭消耗掉 3 卷 Tri-X。從他那些看似雜亂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每一個人似乎都在與其他人發(fā)生著關(guān)系,就像我們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共生體,所有的這些畫面構(gòu)成了一幅完整的,全面的紐約大都市的事件影像。 Photo by Garry Winogrand Photo by Garry Winogrand 就像他本人對自己的攝影觀點的闡述:攝影就是尋找取景器中所發(fā)生的事件,然后你以四周的邊框來創(chuàng)造出一個相對獨立而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獨立世界,這就是照片顯露的世界。 無論你對他們的作品喜歡與否,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一座城市的一個時代。 Photo by Lier Knoles 這也正是攝影的意義,定格時間,讓其永恒。雖然我們看到的永遠只是百分之一秒的瞬間,但是偉大的形象有助于發(fā)揮我們的想象力,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將自己置身于那個時代那個場景,我們甚至可以聽到馬路上人流攢動的聲音,甚至可以聞到街道散發(fā)出來的氣息。 那么問題來了,在拍攝街頭的時候,有沒有需要注意的規(guī)則呢? 我想首先就應(yīng)該是坦率吧,你記錄下的每一個畫面都應(yīng)該是坦率的,是瞬間情緒的最真實表現(xiàn),而不是刻意的擺拍。作為一名街頭攝影師,最重要的是盡可能的不要影響現(xiàn)場,永遠做一名旁觀者,面對鏡頭會對事件本身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不能得到最真實的情緒。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街上拍攝陌生人的肖像并不能完全算作街頭攝影,當被攝者對鏡頭開始緊張,真實的情緒就已經(jīng)消失了。 Photo by Garry Winogrand Photo by Lier Knoles Photo by Vivian Maier 再來就是內(nèi)容,街頭攝影最重要的是記錄情緒,雖然這并不意味著每一個場景里都必須包含有「生命」這個元素,但是一定要用影像來表現(xiàn)「生命」對這個畫面的影響。這里的「生命」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城市里生活的動物。 一個缺乏生命力的形象本身就很不街頭,它們可能看起來很漂亮,像那些美艷的鮮花,像那些造型奇特的建筑,但是缺乏了靈魂,它們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靜物攝影建筑攝影。 人的元素對于街頭攝影如此重要,主要是因為他們還提供了另外一個重要元素,那就是故事,沒有故事的圖像只能是外在的好看,很難引起觀看者對圖像深度的興趣。 Photo by Garry Winogrand Photo by Lier Knoles Photo by Garry Winogrand 故事會通過兩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開放的以及封閉的。 封閉的故事會讓你看到整個場景,以及場景中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人,并不需要觀看者有多少聯(lián)想,在畫面中,故事的整體已經(jīng)被完整且直觀的表現(xiàn)了出來。在拍攝這張畫面的時候,攝影師已經(jīng)對故事本身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觀眾只需要遵循攝影師的視野就觀看并理解這個故事就可以了。 而開放的故事通常都是隱秘的,它們只提供了某些細節(jié),剩下的則需要你開發(fā)自己的腦洞,故事也不僅僅只有一條線索,任何人對畫面內(nèi)容都可以有不一樣的理解。也正是因為如此,開放的故事可能會讓人覺得有些費解,同樣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照片的內(nèi)容。一切都要取決于每一名觀看者的個性和想象力。 圖像不會和你說話,觀看者得用他們自己的內(nèi)心,和圖中的內(nèi)容對話。 Photo by Lier Knoles Photo by Vivian Maier Photo by Vivian Maier 也不要總想著去拍一些大場面大事件,要知道大部分的街頭攝影,包括那些大師鏡頭下的大部分畫面,都是屬于快餐式的街頭攝影,它們往往只是展現(xiàn)一種簡單的情緒,并不會提供給你更深刻的內(nèi)容和更真實的故事。 故事的表達,離不開情緒,情緒在街頭攝影,甚至是所有攝影類型中,都應(yīng)該是每一名攝影師堅持要表現(xiàn)的重點。正是情緒的發(fā)散,使得圖像的內(nèi)容更加深刻。調(diào)用情緒為其所用,應(yīng)該是每一名攝影師的終極目標。 你的照片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你內(nèi)心的體現(xiàn),你的個性和當下的心情會對你看待畫面的態(tài)度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情緒不光是要調(diào)動外在的情緒,而是同樣也需要調(diào)動你內(nèi)心的情緒,真實的用鏡頭去記錄自己看到的這個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