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哈布斯堡王朝同法國關系惡化,先后三次參加反法聯盟,均為拿破侖·波拿巴擊敗,失去本土西部、意大利北部、西加里西亞和南斯拉夫等領地,神圣羅馬帝國已徹底瓦解。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的崛起加劇了德國諸城邦的分化,帝國的前景并不樂觀。再加上1804年5月18日,法國第一執(zhí)政拿破侖稱帝。有見及此,在拿破侖稱帝三個月后的8月11日,弗朗茨二世將他統治下的奧地利大公國、波西米亞王國、匈牙利王國以及位于意大利和波蘭等處的領土合并為奧地利帝國,自稱為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以回應拿破侖,并借機整合哈布斯堡王朝的領 地,是為奧地利帝國之始。1806年,奧地利再次被拿破侖擊敗,弗蘭茨放棄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稱號。1809年任命K.W.N.L.von梅特涅為首相 ,奧地利的反法政策改為策略性與法合作。1810年弗蘭茨一世將女兒瑪麗亞·路易絲嫁給拿破侖一世,以鞏固奧地利的地位。1812年 拿破侖一世侵俄失敗,奧地利又轉而與法作戰(zhàn),萊比錫戰(zhàn)役以后 ,于1814年3月攻入巴黎 。 在同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上,梅特涅施展外交手腕,使奧地利收復所失領地,并得到了經濟文化最發(fā)達的威尼斯和米蘭,后組成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邦聯,奧地利的大國地位得到恢復。1815年,奧地利發(fā)起成立神圣同盟,成為復辟勢力的代表,聯合歐洲各君主國反對各國資本主義,維護專制制度,充當歐洲憲兵。 失去霸權由普魯士主導建立的德意志關稅同盟建立后,德意志邦聯中的各邦國紛紛參加,梅特涅的力量一蹶不振。1848年歐洲資產階級復辟爆發(fā)后,3月13日維也納群眾在學生領導下爆發(fā)起義,梅特涅被迫辭職。在維也納革命影響下,匈牙利和捷克先后發(fā)生革命,斯拉夫人問題日益尖銳化,全國各地革命一觸即發(fā)。奧軍在俄羅斯幫助下對匈牙利資產階級反叛進行平叛,加劇了匈牙利對奧地利中央政府的統治不滿。1849年起,奧地利與普魯士為爭奪德意志霸權展開尖銳斗爭。奧地利首相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在俄國的支持下迫使普魯士簽訂奧爾米茨條約,奧地利再德意志邦聯中的盟主地位暫時得到穩(wěn)定。1859年的意大利獨立戰(zhàn)爭使奧地利帝國失去在意大利的所有領地。1864年奧、普聯合對丹麥作戰(zhàn),奧地利獲得荷爾斯泰因。1866年普奧戰(zhàn)爭爆發(fā),奧軍被擊敗,被迫放棄荷爾斯泰因,將威尼斯歸還意大利,并同意解散德意志聯邦,結束了哈布斯堡家族統領德意志各城邦的時代以及在北意大利的優(yōu)勢地位。此后,德意志走上以普魯士為首的自上而下的統一道路,奧地利被排除在外。奧地利被迫轉向巴爾干等地發(fā)展,對國內日益尖銳的民族矛盾采取讓步政策。 政體改革奧地利帝國成立以后,國內多民族的紛爭和對外戰(zhàn)爭的失敗令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的勢力再被削弱。匈牙利對維也納的統治非常不滿,國內其它許多地區(qū)民族主義思想也不斷加強。 在一些政府官員勸告下,奧皇弗朗茨·約瑟夫決定與所有民族運動家談判。雖然如此,但帝國內各部分以匈牙利貴族的勢力最為強大這些貴族,而他們只肯接受一個他們與奧地利傳統貴族之間的二元體??v使維也納擔心單獨與匈牙利貴族談判會遭到其它民族更大的反對,但最終僅與匈牙利的貴族協商,而奧匈二元帝國則正式建立。 自此,奧地利帝國成為奧匈帝國的主要組成部分,直至1918年奧匈帝國被瓦解,而奧地利帝國的主體,奧地利皇室領地,成為奧地利共和國,直到其1938年被納粹德國兼并。 1867年2月,匈牙利獲得自治,同年6月正式成立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的統治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