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和小字在筆法結(jié)體上有明顯的區(qū)別。大字重氣勢,大多寫的比較粗獷;小字要文雅,往往寫的秀麗。許多人不知這一區(qū)別,往往以寫字的標準要求大字,把雄渾的大字當做丑書;所以有人懷疑顏真卿寫《麻姑仙壇記》時可能患有帕金森。 《大唐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在論字跡大小前,我們先看看紙張大小。漢晉時期,法書紙高多在24厘米左右,合當時一尺,如《平復帖》高24厘米。唐五代紙比晉紙略高一些,大約為25厘米~27厘米,相當唐時的一尺。宋代書畫紙尺幅更大,法書紙一般直高30厘米~35厘米,大約是現(xiàn)在的一尺。 魏晉時期帖學書法沒有大字,可以說魏晉書法都是“小楷”,所以二王的書法都很秀雅。《蘭亭序》縱24.5cm,橫69.9cm, 平均每個字約2cm。 黃庭堅的書法,大字行書有《蘇軾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等,筆畫遒勁郁拔,點畫取法《瘞鶴銘》的特色明顯;小字行書以《嬰香方》、《王長者墓志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志稿》等為代表,書法圓轉(zhuǎn)流暢,沉靜典雅。大字長槍大戟,結(jié)字中心緊結(jié),四圍放射開張,小字結(jié)字和緩文雅,好像不是一個人寫的;這是因為大字和小字的要求不同。 《蘇軾黃州寒食詩卷跋》每字約4cm 諸上座帖題跋 《諸上座帖》縱33cm,題跋行書大約每字高8cm,在現(xiàn)在也屬于大字。 黃庭堅的大字行書 《王長者墓志稿》 宋代書畫紙尺幅一般高30厘米~35厘米,《王長者墓志稿》每字約2.5cm。 此手札每字約2cm. 黃庭堅手札 黃庭堅小字行書《嬰香方》 米芾的大字《行書虹縣詩卷》此卷為米芾途經(jīng)風光明媚的虹縣(今安徽泗縣)時,揮毫寫就的兩首自作七言詩。紙本墨跡卷,共三十七行, 每行二、三字不等,每字10cm左右。 《新恩帖》是米芾給一位新任吏部侍郎的賀信。系米芾50歲后的晚期作品,神完氣足,爐火純青,個人風格已十分成熟,屬于手札小字作品。 米芾的大字和寫字相比較,大字更加奔放粗獷,飛白筆法增多。 文征明大字 文征明小字手札 大小字寫法區(qū)別最明顯的是文征明。文征明大字大多取法于北宋黃庭堅,取其舒展雄闊,易得氣勢,但文征明寫的雄豪之中有俊朗的書卷氣;小字取法二王一路,秀雅絕倫。大小字反差之大更好像不是一個人寫的。 高的書法家寫大字和小字各用不同的一套系統(tǒng),難道是自找苦吃嗎?不累嗎? 古代書法家大小字用不同的結(jié)體筆法來寫,是因為大小字的審美要求不同。大字因其實用及審美要求,要寫的粗獷雄渾,要寫的重、大、拙,才能壓得住紙;所以顯得沒有小字漂亮光潔。 當代實用裝飾的書法比起古代,幾乎是清一色的的大字或者榜書,寫大字的難度更甚于小字,更何況當代寫字大多用的是生宣,古代的都是熟紙,同一人寫,筆跡在生熟紙上的效果絕對不同,生紙上的點畫往往不光潔,但許多人還拿著王羲之王獻之小字的結(jié)構(gòu)點畫質(zhì)感來衡量當代大字,這不是一件無知可笑的事情嗎?這不是故意刁難人嗎? 正因為大字特別是大字行草難寫,許多人往往用小字放大的辦法遮丑。 假如王羲之再世,讓書圣在生宣上寫大字,他寫出的絕對不是《蘭亭序》的點畫、結(jié)體效果;他的大字只要不落“王羲之”的款,也許會被不懂書法的“書法評論家”噴的懷疑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