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曹操的手下大將排名第一本屬李典奈何早死!所以曹操的手下大將排名一、張遼二、許褚三、于禁四、徐晃五、張頜六、樂進……張遼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張遼隨曹操四處征討,戰(zhàn)功累累。與關(guān)羽同解白馬之圍,降昌豨于東海,攻袁尚于鄴城,斬烏丸單于蹋頓于柳城,又討平梅成、陳蘭爭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成功擊退孫權(quán)十萬大軍,張遼一戰(zhàn)威震江東。 曹操的手下大將排名 一、張遼號稱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其大戰(zhàn)逍遙津可是經(jīng)典。 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張遼隨曹操四處征討,戰(zhàn)功累累。與關(guān)羽同解白馬之圍,降昌豨于東海,攻袁尚于鄴城,斬烏丸單于蹋頓于柳城,又討平梅成、陳蘭爭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成功擊退孫權(quán)十萬大軍,張遼一戰(zhàn)威震江東。 可惜曹操疑心太重,因為張遼是降將,而曹操最為信賴的也就是曹氏宗親了, 二、許褚是號稱虎癡,可以說和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馬超能打平手,打個幾百回合不分勝負那種。 年輕時在家鄉(xiāng)聚集了數(shù)千戶人家,共同抵御賊寇。曾有一次因缺糧與賊寇用牛交換糧食,牛到了對方手中后又跑了回來,結(jié)果許褚單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賊寇大驚,不敢要牛就走了。從此淮、汝、陳、梁之地,聽到許褚之名都感到畏懼。 后追隨曹操,自典韋戰(zhàn)死之后,主要負責曹操的護衛(wèi)工作。官渡之戰(zhàn)時發(fā)現(xiàn)欲謀害曹操者,將刺客全部殺掉。 三、于禁:三國時期魏國武將。本為鮑信部將,后屬曹操,曾于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贊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 四、徐晃,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后轉(zhuǎn)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勛,參與官渡、赤壁、關(guān)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zhàn)役。 樊城之戰(zhàn)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guān)羽,因于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贊“有周亞夫之風(fēng)”。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將軍,徐晃武藝不如張遼,但是特別穩(wěn), 五、張頜,東漢末年,應(yīng)募參加鎮(zhèn)壓黃巾起義,后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后在官渡之戰(zhàn)中投降曹操。此后,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zhàn)功。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 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后任蕩寇將軍。219年,從夏侯淵迎戰(zhàn)劉備軍于定軍山,當夏侯淵戰(zhàn)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 六、樂進,字文謙,陽平衛(wèi)國(今山東莘縣)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zhàn)功無數(shù)。從擊袁紹于官渡,奮勇力戰(zhàn),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又從擊袁譚、袁尚于黎陽,斬其大將嚴敬。 不久樂進別擊黃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從平荊州,留屯襄陽,進擊關(guān)羽、蘇飛等人,擊退其眾,南郡諸郡的山谷蠻夷都前往樂進處投降。 七、李典,字曼成,曹操麾下將領(lǐng)。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巨野)人。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xué)習(xí)與高貴儒雅,尊重博學(xué)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fēng),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去世。魏文帝曹丕繼位后追謚號為愍侯。 八、夏侯淵,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擅長千里奔襲作戰(zhàn),官至征西將軍,封博昌亭侯。 初期隨曹操征伐,官渡之戰(zhàn)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后率軍駐涼州,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guān)右。 張魯降曹操后夏侯淵留守漢中,與劉備相拒逾年,于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zhàn)死,謚曰愍侯。 曹操的手下大將排名 曹操手下八虎將,又稱八虎騎,是曹操部下的八位宗親將領(lǐng)。主要是因為他們在《三國志》中為同一卷出現(xiàn),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被后世尊稱為八虎將。 千里駒曹休像 他們不是在曹操征伐途中立下汗馬功勞就是在曹丕時期威震八方,各自獨當一面,被后世之人所崇敬。 這八人分別是: 有天人之稱的曹仁,曹仁善于騎射,從曹操時期就開始立下汗馬功勞,曾破袁術(shù),在官渡之戰(zhàn)中大敗劉備軍,并在赤壁戰(zhàn)敗后與周瑜周旋一年之久,給曹操贏得重振旗鼓的時間; 精忠救主的曹洪,曹洪曾在曹操追襲董卓的時候舍命獻馬護曹操周全; 虎豹騎統(tǒng)領(lǐng)曹純,曹純善戰(zhàn)并且為人重綱紀,頗得人心,在統(tǒng)一北方的時候立下汗馬功勞; 獨眼將軍夏侯惇,他是曹操起兵早起的將領(lǐng)之一,頗得曹操信任,多次為曹操鎮(zhèn)守后方; 虎步關(guān)右夏侯淵,他從初期就開始跟隨曹操南征北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為曹操監(jiān)督糧草,平定叛亂; 抗蜀名將曹真,其父因為曹操命喪,因此曹操待其如親自,而曹真勇猛有加,多次抵抗諸葛亮的北伐; 千里駒曹休,曹休在曹操討伐董卓的時候就前去投奔,被曹操成為宗族的千里駒,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 入為腹心出當爪牙的夏侯尚,他在曹操時期參與的戰(zhàn)爭不多,多是在魏文帝即位后,攻擊蜀國上庸,平定三郡九縣,穩(wěn)固了魏國的江山。 此八虎將可謂是曹操部下最為得意的人了。 曹操手下第一猛將 曹操手下將領(lǐng)眾多,不乏戰(zhàn)力超群或者運籌帷幄之人。但如果論“猛”這個字的話,個人認為典韋可能才算的上是曹操手下的第一猛將。 典韋像 有些人認為典韋只是戰(zhàn)力高超,卻不見得有謀,所以擔不起這個第一,相比之下張遼更能勝任這第一猛將之稱。但是不要忘了,這個第一猛將,強調(diào)的是猛字。典韋曾經(jīng)有一典故——逐虎過澗。大家都知道,張飛也曾單槍匹馬的嚇退敵人,不過卻是靠后方的障眼法讓敵軍以為后方有大軍。而典韋的逐虎過澗卻是一個人所為。老虎沒有智力,卻被典韋生生下腿,它憑的是野獸對危險感知的本能,所以典韋當?shù)钠鹨粋€猛字。 再有,一次戰(zhàn)役中,典韋單靠一人之力,一把短刀便斬殺了二十多名騎兵,并且在短刀鈍了之后,更是一手一人像對方砸去。雖說三國演義描述有些夸張,但管中窺豹,也不難看出典韋的勇猛。 典韋多次救曹操于危難之中,頗得曹操信任,甚至曹操與妻子行樂期間,典韋也可以隨侍左右,由此可見,典韋的勇猛讓曹操多加放心。 只可惜典韋英年早逝,曹操手下失去了一名猛將,不然在潼關(guān)之時,曹操根本沒有必要割須棄袍而逃,但有典韋在,怎么也可以殺出一條血路。 不過曹操手下能人眾多,將領(lǐng)個個出類拔萃,真的要分割高低確實比較難,不過每個人的特長不同,但論勇猛的話,個人認為典韋是當之無愧的。 曹操謀士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古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曹操能夠在三國中爭得一番地位,除了他自己的領(lǐng)導(dǎo)能力和杰出的軍事才能以外,還有許多謀士的幫助,他的手下有幾大謀事,讓我們來細數(shù)一下。 郭嘉劇照 首 先就是郭嘉,這是曹操手下的核心人物,眼光戰(zhàn)略和觀察力都是一流,因為有大局眼光,精準的戰(zhàn)場把控能力,他在曹操成就北方霸業(yè)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 是后來死的時候很年輕才三十八歲,可謂是天妒英才吧。郭嘉是荀彧介紹給曹操的,很得曹操的心意,郭嘉也對自己的老板抱有很大期望。曹操甚至想在自己平定了天下之后,將自己的治國大事都交給郭嘉來處理,但是郭嘉沒有等到這一天。 第二名的謀士當然就是荀彧了,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尊稱為“荀令君”。荀彧從小就被看出有輔佐君王的才能,董卓辭官之后,荀彧認為袁紹一定不能成事,便去東郡投靠了曹操,曹操很欣賞他,奉他為司馬。當時荀彧才二十九歲,荀彧只身前往豫州刺史郭貢。后來又建議曹操迎接漢獻帝,是一個有真正王佐之才的人,雖然荀彧不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但是關(guān)于他的篇章都是點睛之筆。有了他的鎮(zhèn)守后方,曹操才能安心出征。 第三名就是賈翔,曾經(jīng)是張繡的人馬,后來曹操滅了張繡之后又轉(zhuǎn)投到了曹操的手下,在曹丕曹植的爭斗中,他站對了位置,幫助曹丕上位,后來被曹丕封為太尉。 曹操的手下大將排名 曹操將領(lǐng) 曹操手下將領(lǐng)眾多,大致可以分為宗族將領(lǐng)和非宗族將領(lǐng)。宗族將領(lǐng)是指曹操本族所出的將領(lǐng),而非宗族的也是一些外姓將領(lǐng)。宗族將領(lǐng)有曹操的堂弟曹仁、曹純和曹洪,更有曹操族中喪父的幼子曹休。 曹操像 曹休辦完父親喪事后,輾轉(zhuǎn)反側(cè)遇到曹操后,曹操曾稱他是族中的千里馬。另外夏侯惇、夏侯淵以及他們的兒子也屬于宗族的將領(lǐng)。 而非宗族將領(lǐng)則有典韋、徐晃、張遼、許褚、臧霸、文聘、李典等人。 這些將領(lǐng)在曹操征伐途中可謂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喜歡給曹操手下的將領(lǐng)排名次,典韋可謂是公認的第一,而在整個三國里也是毫無爭議的第三,他五步取人命,百發(fā)百中,逐虎過澗,單手執(zhí)旗,曾救過曹操很多次,深的曹操的信任,甚至在曹操和妻子行房中之事的時候也可以不離左右,只是可惜,典韋英年早逝,不能護的曹操周全,以致于曹操在潼關(guān)的時候割須棄袍而逃。 至于第二名有些爭議,有說是許褚,有說是馬超。不過許褚的戰(zhàn)力卻是不可忽視的,他單打獨斗幾乎不遜色于任何人,三國公認戰(zhàn)力前六的典韋等人,他與其中五人交過手,所以看他的敗績才會以為他戰(zhàn)力不強,但實則是他的對手太過強勁。 第三名是龐德,其他的不多說,只說他是唯一一個差點另關(guān)羽被斬于陣上的人就可見一斑。 曹操手下猛將眾多,所以他能統(tǒng)一北方也并不奇怪了。 曹操最喜歡的武將 曹操一貫招攬?zhí)煜掠胁胖耍瑹o論文臣或是武將,他都有愛惜之心,曾還寫有詩句:周公吐脯,天下歸心。而且曹操多疑,所以他更愛惜忠義的將領(lǐng),這也是為什么他看重關(guān)羽的原因,不光是關(guān)羽的能力還有關(guān)于的忠義。但若論曹操最喜歡的武將,可能還是夏侯惇。 曹操像 首先,有傳曹操是夏侯的后裔,夏侯惇實力又非常強勁,曹操沒道理不喜歡。二是在曹操建都許昌之后,夏侯惇的地位。夏侯惇當時擔任河南尹,要知道這可是拱衛(wèi)京師的職位,在那種天下大亂的局勢下,拱衛(wèi)京師的職位可不是隨便交出無的。曹操任命夏侯惇自然是非??粗赜谒?。 而曹操更是允許夏侯惇和他同坐一輛馬車,允許夏侯惇進入曹操的軍帳議事,這些小細節(jié)都是曹操重視夏侯惇的表現(xiàn)。并且通過后世來看,曹丕時期,夏侯惇被封為大將軍,曹睿讓夏侯惇進入曹操的陵廟祭祀,這些都可以窺見曹操對夏侯惇的喜歡,以致于后世仍舊很尊敬夏侯惇。 不過曹操手下武將眾多,像典韋、許褚、徐晃、張遼等等,更有曹操手下的八虎將,這些都是曹操非常喜愛的。可以說,有才的,有能力的,只要能相助曹操完成大業(yè)的,曹操確實都是給予了一定的便利。 曹操雖然疑心病重,但是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善于招攬賢才,并能不顧身份親自迎接,這也是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重要基石。 三國演義里的曹操 歷史上關(guān)于曹操的評價貶大于褒,三國演義里的曹操占足了反派的戲份,他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身上展現(xiàn)的品質(zhì)也是耐人尋味。 曹操劇照 首先來看看為什么三國演義不喜歡曹操,羅貫中將他負盡天下人、敏感易怒、多疑善變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而與他相反的就是關(guān)公關(guān)二爺?shù)牧x薄云天。因為對三國演義的作者來說,曹操曾是東漢的丞相,但是一朝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個小人和叛徒,而劉備、關(guān)羽之輩則是名正言順的漢王朝繼承派,人家劉備身上有漢族血統(tǒng),爭來爭去不過還是漢朝的江山,曹操就不一樣的,曾經(jīng)是人家的臣子,一朝想成為王,不就是大奸大惡之徒么,師出無名。 曹操因為多疑殺了熱情待他的呂家父子,說出的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讓人感受到他了冷血無情的一面,使他奸詐的形象躍然于紙上。但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縱然是關(guān)羽,也有性格上的缺陷,他極為自負,不肯聽取別人的意見。我們要考慮三國演義作者是一個明朝人,他處于封建社會的體系之中,夾雜了太多個人喜好觀點。因此我們在讀三國的時候,要客觀的評價曹操這個人,每個人關(guān)于正義和邪惡的考量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能夠看得到,曹操到死都沒有稱帝,他的魏王還是死后封的,有人說這正是他奸詐的表現(xiàn)之一,因為他不想自己承受萬世罵名,就讓他的兒子來做這些事情。 曹操的手下大將排名 能得一方,固然是自己的聰明。但僅憑這,夠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史上性格最復(fù)雜人物之的曹操手下也是謀士如云。更有前五大謀士和后三大謀士之分。 NO1、堪稱三國第一謀士 前五大謀士之郭嘉: 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戰(zhàn)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于作戰(zhàn)目標的選擇和作戰(zhàn)時期的把握上經(jīng)常有精辟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制霸的過程中謀功至偉。郭嘉達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也被傳為佳話。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烏丸清剿袁勢余患后,篤疾而夭,年僅三十八歲。 慧眼識主 郭嘉出生于潁川,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于弱冠(二十歲)后便隱居,秘密結(jié)交英杰,不與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郭嘉21歲的時候,郭嘉北行去見袁紹,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lǐng),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yè),實在很難啊!”于是從此離開了袁紹。就這樣,郭嘉一直賦閑了六年。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余,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于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后,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yè)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后,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zhàn)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屢獻奇謀 當時,各路諸侯割據(jù)一隅,虎爭天下。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tài)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guān)鍵。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討張繡新敗,袁紹與信羞辱。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惫蔚姆治龊芫哒f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zhàn)目標。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于曹操。謀士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后患,曹操便問郭嘉有何意見,郭嘉認為:“的確。但曹公舉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出誠信用以招攬英雄俊杰,恐怕仍未做到?,F(xiàn)今劉備有英雄名聲,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我們而我們將他殺害,這是殺害賢士的惡名,那智者、將士都會自疑,再次想選擇誰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誰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安危的選擇,不可以不察覺!”曹操亦有感于此,便不殺劉備。不過,郭嘉亦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guān)羽、張飛跟隨,而劉備得人心,不會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shù)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shù)奈恢?。”意思就是要軟禁劉備,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對劉備更親近。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后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zhàn)役持續(xù)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于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動畫版《三國演義》中的郭嘉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劉備借趁袁術(shù)北投袁紹之機,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這時,恰好郭嘉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待郭嘉于程昱回來,得知此事后一起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shù)了!”但當時劉備已走,而且奪取下邳,舉兵對抗曹操,曹操悔恨不聽郭嘉之言。 大放異彩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為了免于將來同袁紹作戰(zhàn)時前后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wěn)的劉備。當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到時候前進無法作戰(zhàn)、撤退失去了據(jù)點。曹操也感到疑慮,于是詢問郭嘉的建議,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yōu)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yīng)。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wěn),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然后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庇谑牵懿倥e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guān)羽,進而又擊破了和劉備聯(lián)合的東海賊寇。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yīng),劉備就已被擊敗。 也就在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又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傳到曹營:江東豪杰孫策,準備發(fā)兵偷襲曹操位于許都的根據(jù)地。與袁紹相持中已經(jīng)處于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wèi)許都。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這是曹營中人心最為動亂的時期,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準備為自己留條后路。 當時,曹軍中與袁紹私下有書信往來者很多,官渡之戰(zhàn)后,在袁營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敵竹簡。在此緊急關(guān)頭,郭嘉預(yù)測說:“孫策剛剛吞并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于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么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睂O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這或許是巧合,但確實為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一筆。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官渡之戰(zhàn)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zhàn)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后擊之,一舉可定也?!?/p> 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得既輕松又順利。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郭嘉被封為洧陽亭侯。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郭嘉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徹底鞏固控制抵御。曹操采納了他的意見,甚至重用了曾經(jīng)詆毀過自己的陳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英年早逝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即今遼寧錦州一帶。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guān)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么變數(shù)怎么辦?” 郭嘉此時的劉備經(jīng)過數(shù)年的休養(yǎng)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shù)膶嵙?。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后發(fā)難。 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見解:“明公你盡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痹诒娙艘黄瑖W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xiàn)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fā)動攻擊,一定能夠?qū)⑺麄兿麥?。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F(xiàn)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后方就不安穩(wěn)了。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xiàn)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后患了。”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柳城。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F(xiàn)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后來,這一戰(zhàn)成為了中國戰(zhàn)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曹操在設(shè)置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后,暗中率領(lǐng)一支輕裝精兵,在向?qū)锂牭膸ьI(lǐng)下突然出現(xiàn)在烏桓的背后。烏桓首領(lǐng)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yīng)戰(zhàn),這一役,蹋頓被斬,曹軍俘虜了20余萬人,走投無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 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干旱無水。當糧食吃光以后,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后殺了幾千匹戰(zhàn)馬充饑,才艱難抵達目的地。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曹操根據(jù)郭嘉的計策終于徹底平定北方,統(tǒng)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qū)。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君臣相知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兩人關(guān)系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jù)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于治軍的操營帳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不僅如此,曹操還暗地里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fēng)喝彩。在長年征戰(zhàn)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國大事托付給郭嘉。 NO2、前五大謀士之荀彧(yù): 荀彧(yù):(163—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曹操部下謀臣,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謚曰敬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數(shù)十年,后人敬稱他為“荀令君”。 荀彧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辭官回鄉(xiāng)帶領(lǐng)族人遷到冀州。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并任他為司馬,那年荀彧二十九歲。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shù)萬人馬,并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 其實如果熟讀三國就會發(fā)現(xiàn),真正的曹營決策者是王佐之才荀彧,雖然他不常常在第一線出現(xiàn),但曹操早期的大動向都是他策劃的,如剿黃巾壯聲威,挾天子令諸侯等等決定曹營動向的大策略。他一直鎮(zhèn)守后方,為曹操前方作戰(zhàn)定下一個良好的戰(zhàn)略策源基礎(chǔ)。曹操的幾場戰(zhàn)役的主要策劃者就是他。 人們都說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謀士,就像諸葛亮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一樣,其實這個說法是可以討論一下的。就是關(guān)于謀士的這個定義,歷史上的那些謀士一般的說,他們的職業(yè)道德就是為他們的主人、君主服務(wù),君主要做什么,他來出謀劃策,這是一般意義上的謀士。就像現(xiàn)在的律師一樣,律師干什么的?為當事人服務(wù),當事人要打官司,我?guī)湍愦蜈A,這是我做律師的職業(yè)道德,至于你這個官司是誰我是不管的,所以也有律師替黑社會辯護嘛,也有這樣的律師,作為律師來說它作為一種職業(yè)來說也無可指責,要講清楚,無可指責。謀士,他為他的君主出謀劃策,不管這個君主做好事、做壞事他都出謀劃策,就他職業(yè)而言也無可指責。但是在謀士和律師當中有一些人,極少數(shù)的一些人,他們是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底線的。在劉備那邊就是諸葛亮,在曹操這邊就是荀彧,他們兩個人是高于一般謀士之上的,由理想的人。 我們看荀彧當時給曹操提出的三大綱領(lǐng):奉主上、秉至公、扶弘義,這三大綱領(lǐng)強調(diào)的是什么呢?強調(diào)的都是必須堅守道德和正義,都強調(diào)這個。所以荀彧的三大綱領(lǐng)它不是策略,不是謀略,是理想,是綱領(lǐng),說到底就是要維護漢室,維護大漢王朝。而且荀彧對曹操寄予厚望,他認為曹操有這個能力。曹操也有這個理想,因為董卓之亂的時候是曹操首倡義兵,關(guān)東聯(lián)軍的時候只有曹操和孫堅去打董卓,是一個愛國愛民的亂世英雄,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這樣一位英雄把國家重新平定下來,讓大漢王朝延續(xù)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quán)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quán)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到了他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荀彧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這個時候曹操和皇帝的關(guān)系將發(fā)生根本的變化,因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個獨立公國,這個獨立公國和大漢王朝的關(guān)系將是國與國的關(guān)系,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關(guān)系了,它是國與國的關(guān)系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與皇帝的關(guān)系。當然這里頭還有一點微妙的地方,就是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宗主國,這個魏公國是這個宗主國冊封的邦國,但是和郡縣與中央的關(guān)系大不一樣了。這個搞來搞去搞得不好它就會發(fā)生變化,因為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個空架子,什么都沒有,曹操舉手之勞就能把大漢王朝滅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這樣一種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就面臨著自己命運和道路的選擇,怎么辦?但是無可選擇。他怎么呢?他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誰是?劉備是?就算劉備是,他能投奔劉備嗎?他這個時候還能投奔劉備嗎?不能。那么跟著曹操繼續(xù)干,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愿望的對立面,他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對。他現(xiàn)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稱之為進退失據(jù),而且只有死路一條。何況我們可以想象到荀彧這個時候的內(nèi)心是非常的痛苦,因為對于像他這樣一個有理想的人來說,世界上沒有比理想的破滅更讓他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他是憂郁而死,還是服毒自殺,他死前一定是非常的痛苦。甚至我懷疑,就是他自己要自殺的。很可能曹操是送來了這個空的食盒,因為曹操是喜歡做這種事情的,那完全有可能送一個盒子給荀彧,打開一看空的;但空的不等于說你死,也可以理解為別說話,閉上你的嘴巴,只要你不說話,飯還是有吃的。你可以做多種解釋,但是如果荀彧拿到這個食盒他馬上是選擇死,他就要用自己的死來告訴曹操:我絕不能贊成你這做下去!就是表明這樣一個態(tài)度。 所以我覺得曹操終其一生最后沒有稱皇帝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忘不掉荀彧那一雙憂郁的眼睛。荀彧的在天之靈在看著他呢,這就是道德的力量、正義的力量。所以我覺得荀彧如果是我們當代人的話,他臨死之前也許會對曹操唱一首歌:“千萬里我追尋著你,可是你卻并不在意?!彼_確實實是千萬里在追尋著曹操,他二十多歲就來到曹操身邊,一直干到五十歲,二十多年跟著曹操出生入死,走過了坎坷曲折的道路,但是到了最后兩個人翻臉的時候,那個心也是夠狠的。但是荀彧沒有辦法,他沒有別的選擇,他也找不到自己的同志,因為在朝廷內(nèi)部和朝廷外面,主張維護漢室的人都是反曹操的;擁戴曹操的人又差不多都是贊成曹操去封魏公、建魏國,甚至后來主張他當皇帝的;屬于曹操陣營和曹操關(guān)系非常好,又反對曹操這樣做的就他一個,所以他下面的那個歌應(yīng)該也是很正常的:“我今生看來注定要獨行,熱情早已被你耗盡”,雖然在夢里,曹操曾經(jīng)是他的唯一。而此刻荀彧卻只能一遍一遍地問自己:“你到底好在哪里?好在哪里?”他只能一遍遍地問,你到底好在哪里?我為什么要追隨你? 荀彧當然沒有問,荀彧問了曹操也不會回答,因為曹操和荀彧一樣,也是進退兩難,而且曹操比荀彧更難。為什么?因為荀彧是一個人,當他的理想破滅以后他可以選擇比方說自殺,他甚至也可以選擇歸隱,他可以退出這個政治斗爭。而曹操這個時候已經(jīng)代表著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就算他曹操本人想退,其他人也不會答應(yīng)他退,所以曹操同樣是沒有退路的。更何況曹操此刻已經(jīng)走火入魔,鬼迷心竅,把自己的靈魂賣給了魔鬼,這個魔鬼是什么呢?就是不受限制、不受監(jiān)督、不受制約的最高權(quán)力,為了獲得和保有這個最高權(quán)力,曹操只能硬著頭皮在血染的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所以荀彧選擇了死,曹操選擇了殺。 NO3、前五大謀士之賈詡 賈詡:魏太尉。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先從董卓,后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二敗了曹操,官渡之戰(zhàn)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zhàn)袁紹、潼關(guān)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操占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為賈詡勸阻,說應(yīng)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jié)果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而歸。在曹操立繼位人問題上賈詡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稱帝封其官為太尉、魏壽亭侯。曹丕問應(yīng)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yīng)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反。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結(jié)權(quán)貴。死時七十七歲。 賈詡原為董卓部下。董卓滅亡后,賈詡為求自保,建議李傕、郭汜等人襲擊長安,造成大亂,又先后依附段煨、張繡,屢獻妙計。后勸張繡投降于曹操,成為曹操手下重要謀士,在戰(zhàn)官渡、平馬超以及立嗣等問題上多有建議,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賈詡升任太尉,數(shù)年后病逝。賈詡極有智慧,擅于自保,是當時公認的智謀之士。 賈詡(147—224年),宇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軍事家、謀士。 賈詡少時并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漢陽閻忠異之,說賈詡“有良(張良)、平(陳平)之奇”(《三國志·魏書·賈詡傳》)。賈詡初時察孝廉為郎,因有病辭官,西還至汧,路上遇見氐人,與其同行的數(shù)十人皆為氐人所抓。賈詡對脫身,便騙他們說:“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三國志·魏書· 賈詡傳》)。當時太尉段颎,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颎外甥嚇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卻都遇害了。史稱賈詡此舉是:“權(quán)以濟事,咸此類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NO3、前五大謀士之賈詡 賈詡:魏太尉。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先從董卓,后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二敗了曹操,官渡之戰(zhàn)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zhàn)袁紹、潼關(guān)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操占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為賈詡勸阻,說應(yīng)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jié)果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而歸。在曹操立繼位人問題上賈詡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稱帝封其官為太尉、魏壽亭侯。曹丕問應(yīng)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yīng)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反。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結(jié)權(quán)貴。死時七十七歲。 賈詡原為董卓部下。董卓滅亡后,賈詡為求自保,建議李傕、郭汜等人襲擊長安,造成大亂,又先后依附段煨、張繡,屢獻妙計。后勸張繡投降于曹操,成為曹操手下重要謀士,在戰(zhàn)官渡、平馬超以及立嗣等問題上多有建議,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賈詡升任太尉,數(shù)年后病逝。賈詡極有智慧,擅于自保,是當時公認的智謀之士。 賈詡(147—224年),宇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軍事家、謀士。 賈詡少時并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漢陽閻忠異之,說賈詡“有良(張良)、平(陳平)之奇”(《三國志·魏書·賈詡傳》)。賈詡初時察孝廉為郎,因有病辭官,西還至汧,路上遇見氐人,與其同行的數(shù)十人皆為氐人所抓。賈詡對脫身,便騙他們說:“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三國志·魏書· 賈詡傳》)。當時太尉段颎,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颎外甥嚇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卻都遇害了。史稱賈詡此舉是:“權(quán)以濟事,咸此類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點擊查看更多圖片 永漢元年(189)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xié)。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后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于陜,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王允等人誅殺,牛輔也死,眾人恐懼。人董卓部下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無所依靠,便遣使詣長安求赦。王允為人剛直,但卻沒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懼,不知所為,準備各自解散,逃回歸鄉(xiāng)里。 賈詡當時因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后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此計為眾人采納。李傕等以替董卓報仇為名,聯(lián)絡(luò)西涼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10余萬之眾。李傕與樊稠、李蒙等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內(nèi)叛變士兵引導(dǎo)李傕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zhàn),呂布兵敗,僅率百余騎出逃。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余人,尸積滿道。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被殺。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李催又殺司棣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fēng)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fēng)血雨,朝野大亂。 可以看出,賈詡的一句話雖然是為自己考慮,然而卻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zāi)難,使東漢再次陷入了混亂狀態(tài)。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說:“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jié),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馀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這個評價還是很中肯的。 后賈詡為左馮翊。李傕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賈詡說:“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三國志·魏書·賈詡傳》)!堅決不受。李傕等又讓賈詡為尚書仆射,賈詡說:“尚書仆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縱詡昧于榮利,奈國朝何”(《三國志·魏書·賈詡傳》)!于是拜賈詡為尚書。雖然如此,李傕等對等賈詡總是“親而憚之”(《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時賈詡之母去世,賈詡辭掉官職,被拜為光祿大夫。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襲占長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權(quán)后,三人互相猜忌,爭權(quán)奪利,多次打斗起來。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之,所以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上還過得去。于是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助自己。后二人罷兵,賈詡便上還印綬。 當時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便去投告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為段煨軍所望。段煨怕賈詡奪其兵權(quán),所以表面上對賈詡禮遇甚厚。賈詡看出后,心中不能自安。 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賈詡臨行時,有人對賈詡說:“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賈詡說:“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jié)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愿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三國志·魏書·賈詡傳》)。賈詡至張繡處,張繡大喜,果然率子孫前來迎接。而段煨知賈詡?cè)?,也果然善待其家屬?/p> 建安二年(197年),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lián)合。從此,二人便成為曹操的心腹之患,曹操多次率軍攻打張繡。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jù)守的穰城(今河南鄧縣)。此時,曹操聞悉謀士田豐勸冀州牧袁紹趁虛襲取許都(今河南許昌東),欲迎獻帝號令天下,立即從穰城解圍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五月,劉表派荊州軍占據(jù)安眾(今河南鄧縣東北),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lián)軍。曹軍獲勝后,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也,追必敗”(《三國志·魏書·賈詡傳》),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后所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促更追之,更戰(zhàn)必勝?!睆埨C說:“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敗,奈何復(fù)追?”賈詡說:“兵勢有變,亟往必利”(《三國志·魏書·賈詡傳》)。張繡遂聽從賈詡意見,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后衛(wèi)部隊擊潰。得勝后,張繡問賈詡:“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賈詡說:“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后;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nèi)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后,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zhàn)必勝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張繡大為佩服。 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戰(zhàn)前,袁紹遣人招降張繡,并與賈詡結(jié)好。張繡準備同意,賈詡于繡坐上對來使說:“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張繡驚懼地說:“何至于此!”并暗中對賈詡說:“若此,當何歸?”賈詡說:“不如從曹公?!睆埨C說:“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 賈詡說:“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從三也。愿將軍無疑”(《三國志·魏書·賈詡傳》)!張繡從其言,于十一月率眾歸順曹操。 張繡的歸順使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中避免了兩面作戰(zhàn),所以曹操聞后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zhí)其手說:“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遂拜賈詡為執(zhí)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將軍,并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時冀州尚為袁紹所占,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戰(zhàn)于官渡。后曹軍軍糧方盡,曹操便問計于賈詡,賈詡說:“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曹操曰善。十月,袁紹又遣淳于瓊率兵萬余護送軍糧,至距袁軍大營40里的烏巢(今河南封丘西)。此時,許攸聞其家屬犯法下獄,憤然投奔曹操,獻計偷襲烏巢。眾人皆疑,只有賈詡與荀攸力勸曹操,曹操欣然采納其計,率軍出擊,大敗袁軍。河北平定后,曹操領(lǐng)冀州牧,遷賈詡為太中大夫。 NO4、前五大謀士之荀攸 外愚內(nèi)智:大才荀攸 荀攸,字公達,東漢末穎川穎陽人。他出身于士族家庭,為人善良端正,富有智計。荀攸從小失去父母,是跟著祖父和叔父長大的。他外表愚鈍懦弱,內(nèi)心卻機智勇敢。 十三歲的時候,祖父去世。過去祖父手下一個叫張權(quán)的官吏,主動找來要求為祖父守基(孝)。荀攸對叔父說:“這個人臉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叔父似乎明白了,就趁機盤問。果然張權(quán)是因殺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 這件事傳了出去,大家對荀攸都另眼相看。后來荀攸在朝廷做了黃門侍郎。董卓作亂,荀攸參與了謀劃殺死董卓的事件,被關(guān)入獄。董卓被除掉后,荀攸才出獄。 當時天下大亂,他有意尋找能夠安定天下的人主。曹操迎獻帝建都許昌后,聽說荀攸是個十分有才智的人,于是征為汝南太守,后又拜為軍師。 荀攸覺得曹操是個可以與之共事的人,便甘愿為其所用。曹操得到了他,經(jīng)常高興地對人夸獎荀攸說:“公達,不是一般的人!我能夠得與他議事,天下有什么可憂慮的呢!”這表現(xiàn)了曹操對他的嘉許和信任。 曹操迎獻帝并定都許昌之時,極力尋訪天下英才,曹操給荀攸寫去一封書信。信中說:“今天下大亂,這正是有智謀的人大顯身手的好時機!你是人中龍鳳,應(yīng)該趁此機會有所作為,然而您卻駐留在荊州顧盼觀望,耽誤的時光是不是太久了!” 荀攸見曹操如此器重,于是便投奔曹操,入朝當了尚書。 在曹操的眾多謀士中,荀攸的地位僅次于荀彧,也是貢獻最大的之一。他在輔佐曹操過程中,共奉獻重大計謀12次,每次都能使曹軍絕處逢生或出奇制勝,成為曹操行必求計的重要謀士。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荀攸隨曹操征討張繡。荀攸看出當時的形勢對曹操很不利,就對曹操說:“張繡與劉表聯(lián)合,互為犄角之勢,但是張繡人馬靠劉表供給,時間一久,劉表力不能支,必然與張繡分裂。我不如緩兵以待其變;若急切進攻,劉表必拼死相救,我軍不易取到。那時就會形成進退維谷之勢?!?/p> 曹操沒聽勸告,出兵對張繡作戰(zhàn),劉表果然發(fā)兵相救,曹軍失利,曹操幾乎死在那里。后來,曹操十分后悔地對人說:“這都是不聽荀攸話的結(jié)果啊!”從此,曹操對荀攸言聽計從,甚為倚重,再也不敢輕易否定他的意見了。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著名的袁曹官渡之戰(zhàn)拉開序幕,這是決定曹操一生命運的戰(zhàn)役。二月,袁紹首先派大將顏良圍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四月,曹操親自率軍北上救白馬之圍。當部隊正向前開進時,荀攸認為不能與實力懸殊的強大敵人正面對抗,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聲東擊西、解救白馬的作戰(zhàn)方略。他認為袁紹兵多,應(yīng)設(shè)法分散其兵力,于是勸曹操引兵先到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后方,使袁紹分兵向西應(yīng)戰(zhàn),然后再派輕騎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一定可以打敗顏良。 曹操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計而行,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機率輕騎襲擊白馬,顏良不及防備,被關(guān)羽斬殺。' 曹操解白馬之圍后,率六百騎兵押送糧草輜重沿河西退。軍行不久,與袁紹五六千追兵相遇。諸將見敵眾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勸曹操退守大營,荀攸知道敵人的弱點,就說:“這正是殲敵的好時機,為何要退呢?芽” 曹操與荀攸對視而笑,心意相通,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馬,丟棄輜重,引誘袁軍;待袁軍逼近,爭搶輜重的時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馬,迅猛發(fā)起攻擊,大破袁軍。 到袁紹烏巢糧草被燒,軍心大亂之后,荀攸向曹操獻計說:“現(xiàn)在乘勝追擊,可以傳假情報說我軍將調(diào)撥人馬,一路做出攻取鄴郡的樣子;另一路做出攻打黎陽的樣子,斷袁兵歸路。袁紹如果聽說了這個傳聞,以他的多疑性格,必定會信以為真,就會分出兵力阻擊我軍。我方可乘他調(diào)兵拔寨之時,急攻袁寨,袁紹的軍隊本來就沒有什么斗志,定能一攻而破。” 曹操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有道理,立即采用荀攸的計謀,出動三路人馬,四處揚言,散布迷惑袁紹的消息。 袁軍聽到消息急忙報告袁紹:“曹操分兵兩路:一路取鄴郡,一路去黎陽了?!痹B信以為真,急忙派兵十萬人,分別去援救鄴郡和黎陽,連夜急行軍走了。曹操立即集中大隊兵馬,乘虛而入,沖向袁紹營寨。 袁軍本來已無斗志,官兵四處逃散,抵抗不了。袁紹連盔甲都來不及披上,帶著幼子袁尚逃奔而走,曹軍在后緊迫不舍。袁紹為了渡河逃命,把金銀財寶、圖書車輛全都丟棄,只有隨身騎兵八百多人一同逃往黎陽,曹軍獲得全勝。 這就是曹操解白馬之圍的分而治之的戰(zhàn)略的再次運用。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隨軍。呂布在曹軍和劉備等各路軍隊的圍攻下,敗退后固守下邳,雖經(jīng)過多次進攻,曹軍仍攻不下城池,這時曹操的軍隊已經(jīng)疲憊不堪了,曹操想撤兵回宛城。荀攸堅決反對,他說:“呂布雖然勇敢,但無計謀,如今他三戰(zhàn)三敗,銳氣大減,雖在固守,軍隊已沒有奮斗的意志了,如果再堅持一段時間,敵人就會不攻自敗。呂布手下雖然有陳宮那樣的謀士,但他設(shè)謀遲慢,不能適應(yīng)形勢的變化。我們應(yīng)當趕在呂布的銳氣尚未恢復(fù)、陳宮的計謀尚未設(shè)定的時刻,想法緊急攻擊,這樣,呂布一定能被攻破?!?/p> 于是荀攸獻了水淹之策。 曹軍引沂水灌進下邳城,大水沖垮了城墻,呂布軍隊不戰(zhàn)而垮,呂布被活捉,縊死白門樓。 對于這次戰(zhàn)斗,曹操覺得自己完全是依仗荀攸的計謀才成功的,連連稱贊荀攸:“即使是顏子、寧武這樣的古代大圣賢,也無非如此!” 袁紹死后,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私利相互爭斗。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荀攸隨曹操討伐袁譚、袁尚,到了黎陽。第二年曹操又去征伐劉表,正在這時,袁譚、袁尚兄弟二人為爭奪冀州發(fā)生內(nèi)訌。 為了打敗自己的弟弟,袁譚派人到曹操軍中請求歸降,要求曹操幫助自己。曹操請謀士大臣商議,大多數(shù)人認為應(yīng)當先討平劉表,認為劉表強大,而袁譚、袁尚不僅不團結(jié),相互之間爭斗不息,而且沒有智計也沒有得力的將領(lǐng)、謀士輔佐,是不足為慮的。 只有荀攸不同意這種意見,他說:“劉表父子如同豬狗一樣,只是看門守家而已,并沒有征服天下的雄心壯志,要不然正當天下混亂、大有作為的年頭,他怎么會守在江、漢之間穩(wěn)坐不動呢?芽袁紹曾占據(jù)四州地盤,擁有精兵數(shù)十萬,基礎(chǔ)十分雄厚,經(jīng)過多年的經(jīng)營,已經(jīng)贏得了人心,現(xiàn)在他們兄弟相爭,正是我們滅掉他們的大好時機,如果我們不接受袁譚的投降,使他感到無路可走,再去和他的弟弟講和,到那時,他們倆人和睦相處,子承父業(yè),那么天下的苦難就不可能平息了。如今他們兄弟相殘、勢不兩立,如果其中有一人被兼并,形成的力量就強大多了,會不易對付。應(yīng)該趁他們內(nèi)部戰(zhàn)亂的時候攻擊他們,天下就平定了??刹荒茏Я紮C啊!” 曹操聽了他的這一番話,真是茅塞頓開,采納了他的意見!答應(yīng)了袁譚的要求,出兵打敗了袁尚。 袁尚被消滅以后,果然不出荀攸所料,袁譚立即反叛曹操,這樣一來,他就勢單力孤了。荀攸隨從曹操在南皮將袁譚殺死。 荀攸有著超人的智慧和謀略,不僅表現(xiàn)在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中,也表現(xiàn)在安身立業(yè)、處理人際關(guān)系等方面。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夠從容自如地處理政治漩渦中上下左右的復(fù)雜關(guān)系,在極其殘酷的人事傾軋中,始終地位穩(wěn)定,立于不破之地。 三國時代,群雄并起,軍閥割據(jù),以臣謀主,盜用旗號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更有一些奸佞小人,??堪崤欠嵌櫽谌?。在這種風(fēng)云變幻的政治舞臺上,曹操固然以愛才著稱,但作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鐵腕人物,鏟除功高蓋主和略有離心傾向的人,卻從不猶豫和手軟。荀彧身為第一號謀臣,因為死保漢室而不支持曹操做魏公,一樣被逼迫自殺,別人又當如何呢?芽荀攸則很注意將超人的智謀應(yīng)用到防身固寵、確保個人安危的方面,正如史書所載“他深密有智防”。 那么,荀攸是如何處世安身的呢?芽曹操有一段話很形象也很精辟地反映了荀攸的這一特別的謀略:“公達外愚內(nèi)智,外怯內(nèi)勇,外弱內(nèi)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在從征孫權(quán)的途中善終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對他的品行,推崇備至,被曹操贊譽為謙虛的君子和完美的賢人,這都是荀攸以智謀而明哲保身的結(jié)果。 在人們的印象中,謀略家好像都是白臉的曹操。實際上,歷史事實恰恰相反。真正的謀略家往往是由“謀圣”到“謀智”,即先從自身的道德素質(zhì)做起,其謀略才會自然而然地生發(fā)出來。從本質(zhì)上講,這種謀略已經(jīng)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單純的智謀,而是道德人格。' 謀略的深層本質(zhì)就是人格。世界上絕沒有脫離具體人格的所謂技術(shù)性的“計謀”。 清末的曾國藩深通文韜武略,也深知功名之靠不住和害處,所以他是“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業(yè)”,不把功名放在心上的,成為中國近代少有的“內(nèi)圣外王”的典范。他反復(fù)囑咐兒子曾紀澤要謹慎行事,甚至于大門外不可掛相府、侯府這樣炫耀的匾額。曹操把自己的大兒子曹丕托付荀攸時,就告誡兒子曹丕說:“荀公達,人之師表也,你當盡禮敬之?!?/p> 曹丕對曹操的話銘記在心。荀攸生病,曹丕拜在床下問候,像對父親一樣地尊敬他。 在中國歷史上像荀攸這樣善始善終的高官不是很多。 NO5、前五大謀士之程昱 三國時魏國名臣。本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東阿率領(lǐng)民眾抗擊黃巾。后從曹操于兗州,封壽張令。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后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屯于范縣。昱常為曹操出謀獻策,漢獻帝定都許昌后,以程昱為尚書,后又為東中郎將,領(lǐng)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后文帝踐阼,程昱為圲尉,進封安卲侯。黃初元年逝世,壽八十,曹丕亦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謚曰肅侯。 曹操的手下大將排名 第一名典韋,在三國中排名第三,一呂二趙還是一呂二馬關(guān)系不大,但第三名典韋一直沒有爭議。帳下壯士有典君,一雙戟重八十斤。背插十余支小戟,五步取人,百發(fā)百中。逐虎過澗,單手執(zhí)旗,多次救曹操性命,以至于在曹操與張濟妻行茍且之事時,也不離左右,被曹公譽之“惡來。”可惜英年早沒,不然在潼關(guān)曹孟德何至于割須棄袍。 武力值98。 第二名許褚,在曹營排名第二也沒有問題,但對許褚的武力說法不一,見仁見智。有的說不及馬超,有的說曾敗給張飛,總之將許列為三國超一流選手似乎有些勉強。此言大差,許褚是筆者極為推崇的一員虎將,單打獨斗不遜于任何一個人。從交手經(jīng)歷看,他所遇到的對手含金量最高,呂布趙云典韋馬超張飛,三國前六名中他打過五個,酣戰(zhàn)徐晃龐德,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斬李暹、李別,雙挽人頭,曹操謂之“樊噲”,以一敵四完敗泰山四寇,以一敵二力斗張魯手下名將楊昂楊任、東吳大將韓當周泰,其他還則罷了,周泰應(yīng)該是東吳數(shù)一數(shù)二的戰(zhàn)將,是準一流選手,雙敵許褚,競占不到任何便宜。 許褚降曹后,后人詩評:天下瓜分漢欲亡,四方豪杰盡鷹揚。葛陂許褚投降后,自此何憂呂布強!獲此評價者唯許褚一人。斗呂布二十回合不分勝負,曹操曰:“呂布非一人可勝?!辈畹漤f夾攻,最后六將齊上大敗呂布。許褚實力可見一斑。 渭水之上,許褚獨奮神威,夾舵撐篙,亂箭叢中救回曹操,給馬超造成很大精神壓力,以致于兩軍陣前,曹操帶許褚雙騎出陣,許手執(zhí)寶刀,目運神光,馬超競不敢動,兩軍駭然,氣勢上先輸一籌。后來在許褚咄咄逼人的求戰(zhàn)下,馬超被迫應(yīng)戰(zhàn),并且誓殺“虎癡!”而許褚向曹操所作的保證是:“來日必擒馬超!”一擒一殺,馬超氣勢上再輸一籌。雙方大戰(zhàn)200回合過后,許褚性起卸甲再戰(zhàn),有人說許褚不行了才卸甲裸戰(zhàn),不知道你看沒看到性起二字?什么是性起,那就是越戰(zhàn)越勇,精神倍增,怎么是不行了呢。而且卸甲之后,優(yōu)勢明顯,先是奮威舉刀,然后棄刀奪槍,許褚力大,要不是槍桿不結(jié)實,馬超的槍已經(jīng)到了許褚的手里了,槍都給人了,勝負立判。就算這樣,撅斷了的槍一人一半,雙方亂打,可許褚是帶槍頭的一半啊!不知道有人怎么看的,竟然看出許褚不敵馬超了。當然是曹操怕許有失派夏侯淵曹洪助戰(zhàn),許是曹的心腹愛將,怕馬超困獸猶斗,在已經(jīng)占有優(yōu)勢的情況下派人夾攻,一舉拿下,沒什么不對,要是看出許褚力怯或者不敵,首選的應(yīng)該是鳴金。不過也正是曹操的失算,才使許褚中了兩箭,因為龐德馬岱不按套路出牌,一看對方添將,揮兩翼鐵騎齊出,一場亂戰(zhàn),曹兵打不過西涼兵,無甲的許褚挨了兩箭。要是曹兵能勝西涼兵,或許馬超真的已被許褚所擒了。戰(zhàn)后馬超說:“我見惡戰(zhàn)莫過于許褚,真虎癡也!”心有余悸躍然紙上。許褚得到了對手的尊重,也說明許褚略勝馬超,最起碼不次于他。如果不如馬超,馬也許會說:“這次便宜了他,下次一定宰他!” 馬超的武力得到大家的公認,有此一戰(zhàn),許褚進入超一流行列,應(yīng)毋庸置疑。武力值98。 第三名龐德,西涼勇將,原屬馬超,渭橋之戰(zhàn),雖未遭遇勇將,但所到之處,勢不可擋,殺出血性,聲名遠播。后歸張魯,曹操手下猛將車輪大戰(zhàn),未占一點便宜,皆夸龐德武藝高強。歸順曹操后,危難之中,戰(zhàn)退魏延;樊城外與關(guān)云長抬櫬決死戰(zhàn)!聲稱此去當挫關(guān)某三十年之聲價!百合之上未分勝敗。次日佯敗,一箭射中關(guān)公之臂。關(guān)平眼乖,先喊:“休放冷箭,”后沖上來扶住將要落馬的關(guān)公,于禁又不失時機的鳴鑼,而且是鑼聲大震,迫使龐德停住了腳步,可以說是關(guān)平和于禁的通力配合,才使關(guān)羽躲過一劫,也使龐德飲恨千秋!這也是三國中關(guān)羽唯一的一次差點當陣被斬,龐德武力值97,技+1。 第四名張遼,智勇雙全,堪稱帥才!用關(guān)羽對張飛的話來講,武藝不在二人之下。兩軍陣前,常為先登,遠征沙漠,亂軍中斬冒頓于馬下。尤其合肥之戰(zhàn),酣戰(zhàn)東吳猛將太史慈,最后將計就計,大敗孫權(quán),太史慈歿于此役。逍遙津七千破十萬,差點活擒孫權(quán),江南小兒聞張遼大名夜不敢啼,因此,張遼第四,名實皆符,武力值95。 第五名徐晃,跨驊騮,執(zhí)大斧,勇冠三軍,與虎侯許褚酣戰(zhàn)五十回合不分勝敗,深得曹操喜愛,定計收降。顛峰之作大戰(zhàn)沔水,天神一般的關(guān)羽與之相斗八十回合,終因左臂少力而收兵,打破了關(guān)公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因二十合敗于顏良、三十合不敵文丑,所以不能進入超一流行列,武力值95。 第六名夏侯敦,曹操本家兄弟,草創(chuàng)時期的曹軍先鋒,匹馬長槍,拔矢啖睛,是戰(zhàn)神級的人物。經(jīng)典之戰(zhàn),一戰(zhàn)呂布,二戰(zhàn)關(guān)公。一戰(zhàn)呂布,不數(shù)合雙方混戰(zhàn),夏侯敦抵敵不住,敗回本陣,此時應(yīng)該在十幾合左右,筆者認為雖敗猶榮,敢上就是好漢,能在跨赤兔馬、持方天戟的呂奉先手下全身而退,也不是一般人啊!要知道此時的呂布如日中天正在鼎盛時期。二戰(zhàn)關(guān)公,一戰(zhàn)是誘敵,十數(shù)合便走,勝敗不能說明問題;二戰(zhàn)是關(guān)公千里走單騎之后,夏侯追趕關(guān)公,前后斗四十回合,未說勝負。有一點可以肯定,夏侯敦武力不及關(guān)羽,更不如呂布,可他最起碼是不怕關(guān)羽,在有士兵幫助的情況下,他認為完全可以活擒關(guān)某。武力值95。 第七名曹仁,這是一個被低估的人物,他是曹操的族弟,弓馬嫻熟,精通武藝,經(jīng)常統(tǒng)帥三軍坐鎮(zhèn)一方,在曹操眼中的份量應(yīng)該是與張遼相若。真正體現(xiàn)曹仁武力的是大戰(zhàn)東吳兵時,曹軍新敗于赤壁,東吳大軍兵臨南郡城下,驍將牛金奮勇出戰(zhàn)被圍,曹仁披甲上馬,引麾下數(shù)百壯士出城,長史陳矯以為不過是遙為聲勢而已,沒想到曹仁大吼一聲,驟馬過溝,揮刀殺入?yún)顷?,二流名將徐盛不能抵擋,殺到垓心救出牛金,回顧尚有?shù)十騎不能得出,又殺入重圍救出這彪軍馬,所到之處,無人敢當,蔣欽亦阻攔不住,仁弟曹純率兵出城助戰(zhàn),大敗吳兵。曹仁得勝,緩緩而歸。陳矯等迎門而賀:“將軍真天神也!”有此一戰(zhàn),足已列為一流武將。武力值94。 第八名張頜,這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大將,在袁紹軍中曾與張遼大戰(zhàn)數(shù)十回合不分勝敗,也正是他與高覽的倒戈才使得袁軍徹底崩盤。與趙云十余合便敗走,顯然信心不足,與馬超不三合完敗更是蹊蹺,不是羅貫中筆誤,便是春秋筆法,是曹公驕敵,有意安排,不管怎樣,跟馬超相持絕不是三合的水平。后期的張頜可不得了,是曹軍中的頂級戰(zhàn)將,幾次大戰(zhàn)張飛,聲稱:“眾人皆怕張飛,我視之如小兒,此去必擒?!弊疃鄷r死戰(zhàn)百十合,足顯實力。諸葛亮北伐設(shè)計困住張頜,見張頜在萬軍之中,往來沖突,英勇倍加,如入無人之境,嘆曰:“嘗聞張翼德大戰(zhàn)張頜,人皆驚懼,今日方知其勇。”武力值93。 第九名夏侯淵,夏侯敦的弟弟,也是一方統(tǒng)帥,為曹操所倚重,出鎮(zhèn)長安。在渭水之戰(zhàn)中,看馬超囂張,看曹操摔盔,心中氣塞,歷聲高叫:“吾寧死于此,誓滅馬賊!”率本部千人出戰(zhàn),與馬超廝殺,曹操上馬親自接應(yīng),結(jié)果馬超撇下夏侯淵徑奔曹操。雖未說馬與夏侯的勝負,但看馬來去自如,夏侯淵還不是對手,從出戰(zhàn)的氣勢上,夏侯也遜一籌,因為是報寧死的決心去的。最出彩的還是曹操征張魯,夏候淵用拖刀計斬大將楊任,但楊昂楊任雙戰(zhàn)不敵許楮,所以夏侯淵的武力也就算是準一流,尤其是定軍山被老將黃忠斬首,在曹營中也只能排名第八。武力值90。 第十名曹洪,曹操族弟,戰(zhàn)場上不離曹操左右,多次救曹操于危難之中,甚至有:“天下可無洪,決不可無主公”的豪言壯語,經(jīng)典之戰(zhàn)一,斗兩個時辰斬黃巾將領(lǐng)“截天夜叉”何曼,何曼身長九五寸,號“截天夜叉”,肯定也不是省油的燈。經(jīng)典之戰(zhàn)二,潼關(guān)大戰(zhàn),馬孟起殺的曹操割須棄袍,曹洪趕到,與馬超大戰(zhàn)四五十個回合才刀法散亂,也是不可小覷。武力值88。 第十一名樂進,第十一名排樂進,可能大家有點意外,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李典、樂進、于禁都屬二流選手,樂進于禁雙戰(zhàn)呂布不住,但樂進單挑呂布手下與張遼齊名的大將臧霸時卻三十合不分勝負。最能體現(xiàn)樂進勇武的還是合肥城張文遠大戰(zhàn)孫仲謀,兩軍陣前,樂進一匹馬一口刀直取孫權(quán),如一道電光飛至面前,護衛(wèi)大將宋謙賈華雙戟并出,樂進刀到處,雙戟齊斷。一擊不中,撤身便回,如此勇武,三國罕見。曹操救合肥,東吳猛將凌統(tǒng)戰(zhàn)張遼五十回合不分勝敗,孫權(quán)恐凌統(tǒng)有失,令呂蒙接應(yīng)回營,看起來凌統(tǒng)處于下風(fēng),但能跟張遼支撐五十回合不敗,也不是等閑之輩。第二天再戰(zhàn),張遼令樂進出戰(zhàn)凌統(tǒng),五十回合仍不分勝敗,樂進的實力應(yīng)該是略遜張遼,但絕不在凌統(tǒng)之下,如果不敵凌統(tǒng),張遼也不會派他出戰(zhàn)。武力值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