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入小學一年級,就意味著要開始長達十幾二十年的全天的、規(guī)范的學習生涯了。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nèi)娜ㄔ诤⒆由砩系囊粋€月的時間,抵3年級以后一學期的時間,抵6年級以后1學年的時間,甚至更多 ... 可見,這是一個多么重要的開端,這個頭開得好不好,它的影響力是絕對不可小視的。 所以,家有學童升入一年級,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成長里程碑。如果我們大人們能夠意識到,這是家庭生活的一個標志性階段的開始,是全家人進入一個生活的新階段,坦然并且充滿好奇地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的生活形態(tài),并愿意為之做出適當?shù)臏蕚洹?/span> 那么,祝福你們,這樣心態(tài)決定了你們很可能有機會擁有小學一年級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擁有了讓孩子獲得有品質(zhì)的學習成長生涯的極大可能… 說實話,這是小編看到過的最中肯的入學指南了,值得每個入學孩子的爸爸媽媽閱讀、收藏。干貨文,所以很長很長,不過相信讀完后,家長們會有滿滿收獲。 孩子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爸爸媽媽是需要先有所準備的。 這個準備,不是給買個新書包、準備好鉛筆盒這么簡單,也沒有買個學區(qū)房居家遷徙、準備“陪太子攻書”這么復雜。這個準備是爸爸媽媽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同并且接納:我將是一個小學生的家長了。 我們都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很多時候,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孩子需要學習成長,我們也需要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挑戰(zhàn)自己。 在孩子長大的每一個階段,父母面臨的課題都不同:
這一切一切,都在匯入塑造孩子的洪荒合力之中,而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力量。 1、一定按時接送孩子 小學的上學時間,是從上午的8點前,到下午的3點前后。 和提供全日三餐加點心的幼兒園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小學只提供午餐,這就意味著孩子的早餐和晚餐都需要在家里吃。準備早餐的辛勞和規(guī)劃晚餐的煩瑣,都是沒有經(jīng)歷過的父母不能夠體會的。如果還有老人可以幫忙分擔一些,那就是個幸福,要珍惜。 早上送孩子,對大多數(shù)家長來說,提早一些出門上班,順便送過去就好;但是相對于通常晚飯后 5 點多才接的幼兒園,3 點左右就需要接的小學,是需要我們提前做出安排的。如果爸爸媽媽都全職工作,身邊也沒有老人能夠幫忙接送,就會很撓頭。 一年級小學生的父母,一定要提前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時間節(jié)奏做出新的安排,力求“準時接送”。千萬不能覺得,孩子晚到幾分鐘沒啥要緊,晚接一會兒也不影響啥。 我為什么要強調(diào)這兩個“準時”非常重要呢? 因為上學的時候遲到,在全班同學和老師的注目下進教室,孩子心里必然會不自在;有時候,還需要向老師解釋自己晚到的原因——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對這個“遲到”到底該做什么樣的解釋、負多少的責任,往往就會訥訥不知所言,或心懷愧疚。 這時候,正常的課堂學習往往已經(jīng)開始,孩子不了解前面老師講解了什么、布置安排了什么……等他坐下來,又要慢慢花時間來進入課堂的氛圍、跟上大家的進度,結果,這一天孩子都會過得很被動,好像總在追趕大家的進度。 放學接孩子更不要遲到。 “早接”和“晚接”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心理感受的差別很大。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我家孩子沒事,在幼兒園就接都接不回來,要接著玩,還不如晚點接?!?/span> 孩子已經(jīng)熟悉了幼兒園生活,但小學還是新生活、新環(huán)境。每天放學,一站到校門口就能夠看見父母迎向自己的笑臉,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歡喜,孩子往往就會興奮地和你分享他一天的校園生活中的所見所聞。 試想,你自己是一個孩子,而你的爸爸媽媽在全班同學都快被接光、在你望穿秋水的盼望下姍姍來遲,你的心里會是什么感受,還能夠興高采烈地聊一聊今天的趣事嗎? 孩子會在等待的過程中懷疑父母對自己的重視程度,擔心父母還會不會來接自己,擔心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讓父母會生氣以至于不出現(xiàn)的事情……這些想法都能讓孩子垂頭喪氣。 所以,在一年級準時接送,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是很有幫助的。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之前和一個媽媽的對話。那是一個非常忙碌的職場媽媽,她為了接孩子、在放學后陪伴孩子,轉成了半職工作。 所以她每天都是在單位工作到最后一分鐘,飛奔到學校接孩子,她說:“我可真的是盡力了,每天能在差不離的時間趕到學校完全是狂奔啊,要說一定準時,可真是不行了?!?/span> 我非常理解這個又忙事業(yè)又忙孩子的媽媽,“那你試試把你離開辦公室的最晚時間調(diào)早 5 分鐘呢?”“不行,真的一分鐘都早不了了。不過,我還是試試吧?!薄@個媽媽后來真的就很少晚接了。 她的孩子是一個很文靜的小姑娘,但是歡喜的時候,也會張大大的嘴笑。去年,我聽說她考上了心儀的中學。 2、安排好孩子的課后生活(興趣班) 很多學校開設有課后管理班,或者興趣班,在放學后再合班統(tǒng)一管理孩子一段時間。臺灣特色的是校外的安親班,是由校外的機構在放學后先接回,統(tǒng)一管理?,F(xiàn)在我們很多學校的附近也開設了這樣的機構。 選擇課后管理機構的原則是,如果校內(nèi)有,先考慮校內(nèi)的,校內(nèi)的通常是學校提供給家長的便利,通常沒有費用或者很少費用,同時老師也是學校里的老師;如果選擇校外的,提前多打聽,最好能夠和同班同學結伴去。 在一年級,孩子的家庭作業(yè)量會很少,甚至沒有書面的作業(yè);但是,我們每天仍然需要留出最少 30 分鐘的時間,來關注孩子當天的學習和校園生活,幫助他們在逐步融入校園生活的同時,在學習上溫故知新、總結方法、循序漸進。 所以,放學接孩子、安排孩子放學后的學習生活,我們需要預先做一些計劃。承擔這件事情的人的優(yōu)選順序是:父母>高品質(zhì)的課后管理機構>祖父母>普通的課后管理機構。 3、一定讓孩子按時睡覺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進入一種新的生活形態(tài),興奮、緊張、好奇……多種情緒叢生;他們尤其需要按時作息,晚間的休息時間要在9點以前。8點30分洗漱完畢,然后留出一小段自由閱讀或者親子閱讀的時間,9 點熄燈入睡。 這樣才能夠保證第二天上學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狀態(tài)。如果引導得當,孩子不反感的話,把一些需要背誦的英語或者詩詞在臨睡前過一遍,會記得更牢。 大家可以算一下:晚上9 點入睡,第二天早上 7 點起床,剛剛睡夠10個小時。這是小學生需要保障的睡眠時間。不可以存著“就晚一小會兒”、“反正孩子以前也睡得晚”、“這個點,反正也睡不著吧”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拖延時間。 無論孩子之前的睡眠習慣是怎樣的,他都要從現(xiàn)在開始,每天的8點前到學校開始學習。只有按時休息,才能夠保證第二天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狀態(tài)。堅持好的生活習慣,就從進入小學的第一天開始,培養(yǎng)的話,應當更早。 一年級孩子的學習,是需要家長的參與的。幼小的孩子剛剛暫別了任情任性、恣意玩耍的幼年,乍進入嚴肅規(guī)范的小學校園,開始端正的學習,不適應是必然的。 這時候,需要老師家長的幫助,這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的,也是他們進入人生新階段所迫切需要的。 都說萬事開頭難,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如果家長能和老師合力幫助孩子獲得學習的動力、養(yǎng)成學習的習慣、找到學習的方法,那么孩子以后會越學越輕松,爸爸媽媽更是會越管越輕松,很快就完全不用管。 一顆雞蛋,從里邊主動打開是新生命,從外邊被動打開就是食物。一年級伊始,我們就要警惕不要和孩子一起在學習上陷入被動。 很多低年級家長都會自然而然地大撒把,不太用心引導孩子的學習,因為一年級的功課對于成年人來說太簡單了,不起輕慢之心都很難,更別說那些在幼升小一役中,如臨大敵地監(jiān)督著孩子提前學了不少知識的家長。 但是一年級的知識,真的只是課堂上隨便聽聽就會了嗎?當然不是。一年級核心的學習任務根本就不是課本上那些知識,那是什么呢—— 是學習如何當一個學生; 是了解并且全然接納自己作為小學生的身份; 是能夠主動融入學習生活,最好還能夠樂在其中; 是開始培養(yǎng)終生學習的習慣。 關于這樣一個任務,我們有多大把握呢?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現(xiàn)在的年輕父母,大多是兩個人都在全職上班。在開學伊始的時候,通常會默認:父母中誰的工作時間更靈活一些,誰在工作之余的精力更多一些,就由誰來主要管理孩子的學習。 有可利用的時間和精力固然很重要,不過,在我這么多年接觸了很多不同性格、不同溝通方式的家長以后,我認為這件事最好的選擇標準是:誰更愿意管孩子。 讓更有意愿來管理孩子的那一方來管理,因為有意愿,他會更容易找到管理方法、會花更多時間觀察孩子、有更多耐心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總結規(guī)律技巧。 如果不巧的是,更愿意做這件事的一方工作比較忙碌、沒有時間每天監(jiān)督和溝通,那么雙方可以在充分討論后,協(xié)商好,好好分工。 譬如,提前分配好課后作業(yè)中新知識、復習、預習,課外延伸閱讀,興趣課的時間安排;遇到孩子不懂不解的問題的時候,如何引導;面對孩子反復做錯的題,如何訓練…… 制訂好計劃之后,由時間比較充裕的一方來執(zhí)行,并且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互相不斷地反饋調(diào)整,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孩子的家庭學習節(jié)奏和形式。 在一些家庭中,可能還存在這樣的情況:媽媽能夠體恤孩子的情緒,對待孩子比較寬容,對待孩子的學習做不到嚴格或者堅持,但在孩子一時的成績不理想,或者好的學習習慣遲遲沒養(yǎng)成的時候,媽媽往往會感到無助——自己提供了支持、陪伴和努力,還能為孩子做什么?能替代他嗎? 其實,這時候可以考慮把學習上具體的問題交給爸爸來負責。爸爸來制訂具體的戰(zhàn)術,和孩子一起堅持習慣,解決問題。 譬如孩子考試不及格,自己也很沮喪,這時候,我們不要指責。媽媽可以做的事情是和孩子共情,告訴孩子你能夠理解他的感受,雖然自己也愿意看到他考出好成績,但是更愿意他開心。 當孩子的情緒得到緩解之后,爸爸可以和孩子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找到孩子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或者導致丟分的小習慣,和孩子一起攻克難題,制訂改正壞習慣的計劃表,并且堅持下去。 另一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媽媽全天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長,還要應付孩子各種各樣的熊事兒,很容易在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失去耐心,不能忍受在自己看來如此簡單的題目,孩子就是不會!不會!不會! 其實,自己會是一種本事,能教給別人是另外一種本事。如果碰上這種情況,在日常的育兒生活中參與比較少的爸爸會是承擔這個任務的優(yōu)質(zhì)人選。 曾經(jīng),我的學生里邊,有一個叫章一諾的孩子,他的媽媽在養(yǎng)孩子以前就看了很多養(yǎng)兒育兒的理論書,所以媽媽平時照顧一諾特別溫柔,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連接都非常好。 但是,一諾上了小學之后,媽媽每次一輔導孩子的功課,就開始抓狂,心里邊那個火呀,騰騰的,有時候還控制不住出手推搡孩子,然后一諾哭,媽媽也哭,媽媽又憤怒又后悔。當時,我就問:“有沒有試過,讓爸爸來負責孩子的學習?” 但是,一諾的爸爸長期駐外。“那試試電話和 QQ(那時候還沒有微信)呢?”媽媽無可奈何地決定試試。 結果,爸爸居然做得很好,雖然要把作業(yè)拍圖片傳來傳去,但是爸爸看到以后往往三言兩語就給孩子講明白了。 因為爸爸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參與比較少,對孩子抱有的感受不像全天照顧孩子的媽媽那樣多層次,所以就能夠就功課論功課,簡單直接解決問題。 如果看顧孩子的課后學習需要委托給祖父母或者校內(nèi)校外的輔導機構,我也仍然建議:在孩子正式的學習生涯開始的最初一段時間,父母之中最少有一位,無論如何都要拿出時間來親自管理總結,再拜托給別人就會好很多,這是為人父母的重要責任之一。 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nèi)娜ㄔ诤⒆由砩系囊粋€月的時間,抵 3 年級以后一學期的時間,抵 6 年級以后1 學年的時間,甚至更多。 相比以后嘆著氣花更多的時間,何不歡欣鼓舞地早花時間,大人孩子都早受益。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zhì)。 有運動進取型的,就有書香沉靜型的;有歡樂搞怪型的,也有寬厚沉穩(wěn)型的……父母的氣質(zhì)類型相宜相彰或者互相磨礪著搭出了一個家庭氣質(zhì)的基調(diào),然后孩子帶著自己的天生氣質(zhì)加入其中,帶來沖擊的同時,更多地在被熏陶,潛移默化。 在家庭里,好的學習氛圍,就是孩子能夠自然而然地看到:每個人都在專注做自己的事情,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才做娛樂自己的事情。 每個人的任務不同,可以是學習工作,也可能是整理烹飪。沒有哪個媽媽會在一下班回家,先追兩集美劇再開始安排一家的晚飯,我們的孩子也同樣需要明確學習和娛樂的關系和排序。 完成當天的學習再娛樂,這個標準,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一樣的。 因為從小就習慣了媽媽日復一日在做家事、爸爸日復一日都在各種形式的忙碌,孩子自己可能會總結不出這個標準,那就說給孩子聽,讓孩子聽到、看到,就能體會到。 小學一年級孩子的課后學習時間以30分鐘為佳,最多不要超過 1 個小時,高效率地利用好時間之后,就讓孩子自由娛樂了嗎?是的。 我們的小學生,現(xiàn)在的課外生活,最稀缺的就是“自由”。孩子還沒有來得及為某一門功課、某一個討厭的課外班痛苦之前,已經(jīng)先為“被安排得喘不過氣來”痛苦了。 把選擇權還給孩子,孩子不也還是需要父母提供選項嗎?在不動聲色中,給孩子“自由”的娛樂提供有引導性的選項,也是家庭氛圍的建設。 媽媽要到附近的公園慢跑,孩子要不要一起去?爸爸最近的課題里,有一些需要查證的資料,孩子要不要來幫忙?奶奶今天要做一道又簡單又好吃的菜,孩子要不要一起做?爺爺最近書法練得很投入,孩子來研個墨、展個紙吧…… 在家人做的事情中,有可能就邀請孩子來參與,他的興趣和特長往往就這樣被找到,他的成就感也往往就這樣自然而然建立起來。 另外一個大家關注得比較多的焦點是:閱讀。如何在家里給孩子創(chuàng)造閱讀的氛圍?
但是在我這些年的教學生涯中,還是碰到過不少的父母跟我說:我們大人就是不愛看書怎么辦——沒有包辦包好的辦法。 不過,你可以試試反過來讓孩子做你的閱讀導師,幫你規(guī)劃書目,在網(wǎng)絡大促銷的時候搶購圖書,指導你的閱讀進度……也許你最后還是沒有愛上閱讀,但是孩子沒準兒就愛上了。 嗯,這件事,我只能幫到這里了。 幫助孩子走進小學生活,“儀式感”是一個好幫手。 1、關于名字的儀式感 從孩子準備上小學開始,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用孩子的大名來稱呼孩子。在孩子 6 歲生日這一天,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賀卡上寫上孩子的大名;在慶祝的同時,正式告訴孩子:以后,爸爸媽媽只會在家里叫你的小名,在家庭之外的任何場合,任何人面前都將稱呼你的大名。 你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你會擁有學籍卡、學生證——也就是說,你除了作為自然人擁有出生證、身份證之外,將會擁有你的第一個社會身份,你是張俊豪、你是杜景怡、你是李明澈……那么,你和那些還在被媽媽爸爸叫作“寶寶、妮妮、玲玲、冬冬……”的小弟弟小妹妹們大不一樣了。 這是對你的尊重,更是認可和期許。孩子,從名字上你就是獨立的,你將是一個獨立的人。 2、關于入學照的儀式感 現(xiàn)在,拍照已經(jīng)成為生活中很普通的行為。無論大人孩子,都可以隨時隨地地拿起手機,給別人、給自己拍幾張,拍得漂亮的話,發(fā)朋友圈曬一曬也是舉手之勞的事情。 但是,即便是在拍照已經(jīng)平常得如同每天吃飯睡覺的時代,我還是想提倡年輕的父母們在孩子入學前的那個 8 月底,找個時間,帶著孩子到照相館去照一張標準的入學照片。 最好選擇傳統(tǒng)的老字號照相館,也就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們照全家福的地方,那樣的照相館自帶一種莊嚴端正的氛圍,既不同于當下時髦活潑的影樓,也不同于日常父母用手機單反記錄的生活瞬間。 如果校服已經(jīng)發(fā)下來,就讓孩子穿著校服,拍一張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照片,留下自己作為小學生的第一個形象,也可以備用于入學后的各種證件照片。 這樣的照片,會讓孩子最直接地感受到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活是多么地不同于以往,從而在心里就先莊嚴以待起來。 父母要從自己開始,意識到:我是一年級新生的家長了。比起知識的準備,孩子更需要我們從心理上幫助他進入到小學。 比如,提前帶著孩子上小學門口看看。如果開學的時候他才第一次來,他可能會抗拒學校。陌生的環(huán)境與不熟悉的老師都會增加他對學校的恐懼,甚至不愿進校門……尤其內(nèi)向的孩子,更需要早一點來熟悉熟悉。 從報名登記開始,就帶著孩子一起去學校,讓孩子更直觀地看到他將要開始的新生活。讓孩子看一看,這是你將要讀書的校園,哪里是教室,哪里是圖書館,哪里是操場,哪里是體育館,哪里有洗手間,哪里有飲水間……環(huán)境熟悉了,孩子心里就不慌了。 現(xiàn)在的小學一年級通常會在開學前安排班級參觀,這個參觀一定要參加。在這個機會里,認識老師和同學,孩子的心就踏實下來一大半了。 有心的父母更可以利用這樣的參觀機會,在同班的孩子里邊瞄一瞄,看看有沒有氣質(zhì)類型上有可能和自家孩子成為好朋友的同學,主動和他們的家長交換一下聯(lián)系方式,先幫孩子一把,讓他在新環(huán)境里有一兩個好朋友,這樣孩子對于新學校、新生活的陌生感就會減少很多。 在購買書包、文具,準備校服和在學校使用的水壺餐具的過程中,讓孩子全程參與,并充分聽聽孩子自己的意見,會讓孩子直接產(chǎn)生“小學學習大不同”“我的學習我負責”的直觀感受。這是因為小學的用具和幼兒園很不一樣。 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用品清單,請參考下表:
無論是在實體商店,還是在網(wǎng)絡上購買學習用品,都邀請孩子參與選購的過程。選購的過程是財務交易實際發(fā)生的過程,是將來數(shù)學學習的實踐場所,也是和孩子交流物質(zhì)生活態(tài)度和審美觀的過程。 父母可以把自己的觀點清晰地表達出來,并加以說明,同時也鼓勵孩子這樣做。在交流中,引導孩子學會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物品,養(yǎng)成惜物的美德;鼓勵孩子欣賞大氣實用的產(chǎn)品形象,放棄浮夸粗糙的設計,逐步養(yǎng)成優(yōu)雅從容的品位。 一年級小學生的服裝和生活用品清單,請參考下表:
小學生在校內(nèi)的服裝以運動服為主,絕大部分學校的校服也都設計成運動服的樣式,這是由孩子們活潑愛動的天性和我們體育課的重要性決定的。 同理,孩子們在學校里主要穿的鞋也是運動鞋,這樣才能在運動中最大限度地助力和保護孩子。裝飾性比較強的服裝,可以在校外合適的場合穿著,讓孩子體驗服裝的多樣性和場合感。 訂購校服的過程中,需要量尺寸、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小、向班主任老師提交尺碼,或者直接到門店購買網(wǎng)絡下單……這些都可以嘗試讓孩子來做一做。 只有通過這一系列細致的準備工作,孩子才會一點一滴地體會到成為一名小學生是一件多么莊重嚴肅的事情;而在選購過程中,讓孩子充分參與各種用品的選購,也會讓孩子對即將到來的學習生活產(chǎn)生主人翁意識;孩子們也就自然而然地從心里重視起來,準備起來。 最后,我還想說的是,幼升小的準備,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在心里認同: 我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的媽媽 / 爸爸,我清楚我們的生活,我們與孩子相處和溝通的方式,我們對孩子的關注點都將完全不同于以往,我將為之準備,并且努力嘗試。 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心里了解到: 我將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它不同于既往,我將承擔新的任務,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它可能會很有意思,我好好準備,并且希望它還不錯。 當然,沒有人能夠百分百準備好,我們現(xiàn)在就開始準備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