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 斗彩海水異獸紋罐 (故宮博物院藏) 青花斗彩是以釉下青花作為一種色青而與釉上多種色彩相結(jié)合的瓷器裝飾技法。圖案中的藍色部分先以釉下青花描繪并且留自,上釉燒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繪其留自部分,最后入爐烘燒而成。斗彩最早首創(chuàng)于明代宣德時期。而最為著名的則是成化斗彩。清代斗彩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品為佳。 一、“斗彩”一詞的由來 在明、清兩代瓷書中很少有“斗彩”這個術(shù)語,所能見到的只是“五彩”或“自地青花間裝五色”的說法。迄今為止,成書于雍乾時期的《南窯筆記》恐怕是出現(xiàn)“斗彩”之說最早的一本著作。該書“彩色”一節(jié)中寫到“成、正、嘉、萬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種,關(guān)于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fù)入彩料,湊其全體,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雙勾花鳥、人物之類于坯胎,成后復(fù)入彩爐填入五色,名日填彩;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填出者是也?!边@段文字似乎已比較清楚地介紹了明代瓷器的幾種施彩方法,與實物對照來看,五彩是指純釉上五彩,而填彩和斗彩則都屬于青花五彩類。當(dāng)代學(xué)者通過對彩瓷的科學(xué)研究,根據(jù)彩料和工藝方法的不同將彩瓷劃分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斗彩、琺瑯彩、粉彩等稱謂,已消失的“填彩”一詞,只是在介紹施彩技法時才被提及。 明 成化窯 五彩蓮塘鴛鴦盤(臺北故宮藏) 二、成化斗彩 成化斗彩歷來被視為珍貴品種。斗彩設(shè)色豐富,彩色多透明鮮亮。成化斗彩無黑彩,而其它彩色則具有特殊的韻味:紅彩多用在紋飾中以綴出星點和花朵,鮮艷耀目,為后仿者所難以企及;黃彩變化多端,嬌黃、鵝黃嬌嫩透明,杏黃色閃微紅,蜜蠟黃稍微透亮,姜黃則色濃光弱;綠色大都透亮閃黃,而松綠則色濃閃青;紫色大多如熟葡萄,發(fā)色紫黑,或為嫩茄皮之淺紫色。特殊者為濃黑紫色,似一層烏暗的金屬氧化皮,泛出五光十色的光暈來。成化姹紫,更是色如赤鐵,表面干澀無光。作品斗彩三秋杯、斗彩嬰戲杯、葡萄杯、花鳥杯等名貴一時,斗彩雞缸杯名氣最大,在萬歷《神宗實錄》中就記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歷史上還有專門贊美雞缸杯的“雞缸歌”。清代各朝多有仿成化斗彩的偽作,庶幾亂真,尤以康熙、雍正仿者最佳。 明成化 斗彩海水異獸紋罐 (故宮博物院藏) 在造型上,成化斗彩瓷器沒有太高大的器物,都比較小巧玲瓏,娟秀精致。一般常見的是蓋罐、杯、盤、碗一類的器物,很少見到高大的瓶子。在繪畫技法上,成化斗彩瓷器體現(xiàn)了典型的明代藝術(shù)風(fēng)格,繪畫上并小追求一絲不茍,而是隨手畫來,帶有一種強烈的稚拙感。在釉上填彩也并不是很準(zhǔn)確,彩料經(jīng)常會溢出輪廓線,這一點就與后代的清雍正、乾隆時期很不一樣。 明成化 斗彩雞缸杯 (龍美術(shù)館藏) 成化斗彩的裝飾題材方面是比較豐富的,最多見的是各種花卉,有纏枝的、團狀的各種形式的表現(xiàn)手法,另外成化斗彩有一種非常有名的雞缸杯,主要是囚為它的畫面是山子母雞跟山石,還有月手組成,它杯子很小,造型像一個水缸,所以叫“雞缸杯”。這個品種前兩年曾拍過,達到2900萬港幣一件。 明成化 斗彩海水異獸紋罐 底部 (故宮博物院藏) 成化斗彩基本上是官窯器,每一件都有款。它的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六字呈雙行排列,款外都帶邊框,有的圍一雙圓圈,有的圍一雙方框。另外一種就是“天”字款,“天”字款主要見于成化斗彩的罐上面,外面沒有圍邊框。作為明代皇家御用的珍品,成化斗彩瓷器胎釉潔自如玉,造型精巧細致,畫面隨性稚樸,堪稱中華瓷寶庫當(dāng)中的精品。 明嘉靖 斗彩靈芝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成化以后斗彩器的生產(chǎn)進入低潮,正德斗彩器雖有傳世,但數(shù)量極少,僅碗、三足洗數(shù)件,以纏枝靈芝紋為典型。嘉靖朝青花五彩器興起,斗彩瓷器的生產(chǎn)仍無法出現(xiàn)新的高潮。傳世品雖較正德朝增多,但在裝飾上并無新的突破,除一部分仿成化制品,另有少量本朝流行的蒜頭瓶、乳丁雙系爐、方形葫蘆瓶等。紋樣除仿成化外,本朝流行的圖案為魚藻蓮池、折枝菊、八卦圖等,種類不多。色彩也較成化朝明顯減少,成化朝使用的姹紫在以后各朝的斗彩器上均不見。萬歷斗彩更無創(chuàng)新之舉,傳世多為仿成化的制品,紋樣也仿成化,但由于胎釉淘洗精細度不同以及器物制作、燒成上的細微變化,都不可避免地留有萬歷朝特征。如嬰戲圖小杯,初看與真品無異,但仔細分辨不難發(fā)現(xiàn):其口較真品微撇,整體造型不如真品秀美,色彩也不如真品柔麗。 清康熙 斗彩竹紋竹節(jié)式蓋罐 (故宮博物院藏) 三、清代斗彩 清代的斗彩瓷器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品為佳。這三朝的斗彩器不僅數(shù)量多、質(zhì)量高而且工藝精,出現(xiàn)了繼明成化之后又一個生產(chǎn)斗彩器的高潮。傳世產(chǎn)品主要有兩類:一類為仿成化制品,另一類為清代的流行器。 清代康、雍、乾三朝仿制成化斗彩器,無論在紋樣還是色彩上均能達到亂真的程度,其中尤以雍正的仿品更為逼真。然而無論仿品如何精細逼真,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烙印。清代官窯由于燒制技術(shù)提高,胎釉制作更精,紋樣繪畫工整有余,器型更為規(guī)整,燒成溫度高,囚此仿品反而沒有成化斗彩器典雅、柔和、自然的神韻。 清康熙 斗彩紅龍鳳蓋罐 (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朝流行的斗彩器在彩繪技法上仍承襲成化斗彩的風(fēng)格,紋樣采用平涂勾勒的技法而成,紋繪的色彩微微越過釉下青花的邊紋向外滲透。在色彩的運用和具體施彩的上藝上有了本朝的鮮明特征。明代斗彩一般都是在自地上以釉下釉上彩拼逗而成,康熙朝在繼續(xù)生產(chǎn)這一品種的同對,進一步創(chuàng)燒了黃地、灑藍地等斗彩器,從而使康熙斗彩瓷器的種類更加豐富多樣。器型以盤、碗、杯、筆筒、壁瓶為常見,偶然也有稍大的多角形花盆、氏腹蓋罐、簽式碗、方盒等制品,紋樣也以康熙朝流行的龍鳳、蓮池鴛鴦、纏枝桃、雛雞牡丹、過枝鳳、花卉果樹、攜琴訪友等為典型。 清雍正 斗彩如意耳蒜頭瓶 (故宮博物院藏) 雍正朝是清代斗彩瓷器燒制最成功的時期,其器皿從紋樣布局到色彩的配合以及填彩的上整程度均比康熙朝進步。其成就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第一,在傳統(tǒng)的斗彩呈色中增加了金紅,并在斗彩中融入了粉彩的渲染技法,不僅增加了色彩,而且打破了成化斗彩一件衣、花朵無陰陽向背的特點。第二,雍正的斗彩繪畫較以往的更為精細,釉上的各種色彩都準(zhǔn)確無誤地填于紋樣輪廓線內(nèi)。 清雍正 斗彩纏枝花紋梅瓶 (故宮博物院藏) 雍正斗彩的形制十分豐富,所見器物有兩類,小部分是仿成化斗彩的,如天字罐、雞缸杯、馬蹄杯等,更多的是當(dāng)時流行的造型,如盤、碗、杯、碟、燈座、長方花盆、提梁壺、菊瓣形尊、天球瓶、如意耳蒜頭瓶等。圖案以花鳥、竹、鳳、瓜果、松鹿、芭蕉、梅雀、龍紋、暗八仙等為典型。 香港蘇富比 2011年秋季拍賣會 清雍正 鬪彩“如日方中”高足杯 玫茵堂舊藏 乾隆斗彩器具有器型變化多端、裝飾華麗繁褥、色彩絢麗繽紛的特點。傳世斗彩器各種器型均有,特別是高達50至70厘米的大型斗彩器尤為流行。除通體一種斗彩裝飾外,乾隆的斗彩還常與五彩、粉彩、琺瑯彩、黑彩等品種組合在一件器物上,這種斗彩與其他品種組合的裝飾是前所末有的。除此之外,金彩在乾隆的斗彩中廣為運用,金彩的流行,使乾隆斗彩顯得更加富麗堂皇。器型主要是盤、碗、瓶、罐、高足碗、花觚、盒等,乾隆官窯斗彩紋樣大多是按朝廷送來的樣稿或按圣旨要求設(shè)計的,紋樣大多寓有一定的吉祥含義,以纏枝蓮花、雙魚、靈芝、八吉祥等各種祥瑞物組成的寓意“吉慶有余”、“福祿氏壽”、富貴大吉”等四字吉語紋樣為流行。 清乾隆 斗彩嬰戲圖玉壺春瓶 (故宮博物院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發(fā)布自 作者:濮國平 - 《景德鎮(zhèn)陶瓷》 - 2014 原文《淺論青花斗彩》一文,由古玩元素網(wǎng)整理編輯+配圖,版權(quán)歸屬作者:濮國平 - 《景德鎮(zhèn)陶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