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書會18期:心量大福才大 來自佛醫(yī)堂 00:00 10:00 師兄們好!捏脊法是一種古老而實用的推拿療法,是祖宗留傳給我們的養(yǎng)生法寶。捏脊能夠調(diào)理臟腑的氣血,增強臟腑的功能。只要臟腑強壯了,身體也就強壯了。 這幾年小兒保健推拿最為中國父母知道的手法,恐怕非捏脊莫屬,很多父母非常熱衷給自己的孩子捏脊。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下捏脊吧! 捏脊是一種背部按摩穴位及手法,多用于治療小兒積聚一類的疾患,如食積、疳積、嘔吐便秘、泄瀉等,故又稱“捏積”;還可消除肝、脾腫大,并有醫(yī)治百病與抗癌作用。 常見的捏脊法 1.捏脊法 基本捏脊方法:父母雙手拇指與食指并攏,從孩子的尾椎骨沿脊柱兩側(cè)向上捏,連皮帶肉用力捏起即放下,捏至頸部發(fā)際處為止,以脊柱兩側(cè)皮膚微有潮紅為有效。 從尾椎骨捏到頸椎為補法,從頸椎向下捏到尾椎穴為清法,每天可捏一到兩次,每次捏5~10遍。 2.推七節(jié) 七節(jié)骨位于背部正中線第四腰椎至骶骨和尾骨交接隆突處。用拇指著力,自下而上推為補,又名推七節(jié);下推為清七節(jié)。各100~300遍。補法止瀉,清法治便秘。若與按揉百會、揉丹田合用,可治療氣虛下陷的脫肛、遺尿癥。 3.揉尾尖(龜尾) 龜尾位于骶骨、尾骨交接隆突處下緣。每天一至兩次,用拇指或中指揉100~300遍。龜尾穴性平和,能止瀉,也能通便。多與揉臍、摩腹、推七節(jié)骨合用,治療腹瀉、便秘等癥。 4.揉大椎 大椎位于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每天用中指或食指或拇指揉30~50遍。揉大椎有清熱解表作用,主要用于外感發(fā)熱、項強。此外,用拇食指或屈曲的食中指蘸清水,在此穴位上作擰法至皮膚輕度充血為止,對百日咳有一定療效。 5.拿肩井 肩井位于大椎與肩峰連線之中點,肩部筋肉處。用拇食中三指提拿肩井,稱拿肩井;用指端按其穴,稱按肩井。捏3~5遍,按揉30遍。主治感冒、驚厥、上肢活動受限。拿按肩井能宣通氣血,發(fā)汗解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有急癥,需要就醫(yī)。 作為佛醫(yī)堂公眾平臺的義工編輯,希望能和各位師兄互動溝通!如您對我們有任何意見或問題,都請您在本文底部“寫留言”,我們將會根據(jù)您的提問做相關(guān)編輯,以及在佛醫(yī)堂的講座中回答提問。(責任編輯/寶妹) 公益課音頻 佛醫(yī)堂近期的多個公益課講座音頻摘錄(600多段錄音),已經(jīng)發(fā)布到“喜馬拉雅FM”上,您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打開收聽: 佛醫(yī)堂8月份的重點課《禪觀與內(nèi)功》報名已開始,詳情請點這里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