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本樞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系列文章之五十三 老子剛剛在上章說了一段繞口令似的“上德不德”,筆鋒一轉又開始論道了。第39章老子坐而論道,從天地入手,依次將注意力轉向神靈、轉向山谷、轉向萬物、轉向候王。既分析得道的效果,又闡述失道的惡果,這場論道結束后,最終得出了“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的結論。老子發(fā)出感嘆,寧做堅硬樸實的石塊,也不做耀眼奪目的寶玉。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這段話連用了七個“一”,“一”是什么呀?老子說,“道生一”“載營魄抱一”“圣人執(zhí)一為天下式”。從這些表述中可以把此章的“一”理解為天道與人道。這段話大意可以這樣理解,追本溯源到遠古時代,天得道以清澈著稱,地得道以安寧著稱,神得道以靈氣著稱,谷得道以充盈著稱,萬物得道以生機著稱,侯王得道以天下正氣著稱。 中國神仙大全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推而言之(反過來說),天不清將炸裂;地不寧將廢棄;神不寧將歇菜;谷不盈將枯竭;萬物不生將毀滅;侯王不正將交替政權。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因此,卑賤是高貴的根本,低下是走高的基礎。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譽無譽”。歷代君王都自稱孤、寡、不轂,這是以賤為本嗎?非也,這是要達到最高的名譽就是拋棄名譽的境界,也就是莊子所說的“圣人無名”。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因此,寧做堅硬樸實的原石,也不做耀眼奪目的寶玉。 39章通行本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老子《帛書》甲本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靈),?。ü龋┑靡灰杂睢就醯靡弧慷詾檎?。其致之也,胃(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胃(謂)地毋【已寧】將恐【發(fā)】胃(謂)神毋已霝(靈)【將】恐歇,胃(謂)?。ü龋┪阋延瘜⒖挚剩ń撸?,胃(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謂)【曰】孤寡不(穀),此其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與無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 |
|